攀云雕崒饰人间——访佛山市工美行业大师黄少伟
2022-10-27 17:23:34 来源:
自1999年开始从事木雕玉雕,23年风雨过后,从“学徒”到“大师”,是一种传奇。
与时代同行,作为白手起家创业到创建11层工美大楼的打造,以及它在疫情肆虐、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而他领导的企业逆势增长,成为佛山市获聘年龄最小的“工美行业大师”,这也是一种传奇。
但是,在商业和个人的传奇之外,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溯广东第一家红木工艺器座厂的生存、发展、壮大的命运辗转,新的时空之下,以此为坐标,再来回望“当代工匠”与红木家具行业的一段历史,是否会有新的发现?
从1999年出发,将自己的志向转向木雕玉雕、研究及设计制作创新工艺品。我们看到的是,黄少伟对红木家具器座的造型、结构,以及文化内涵独到的见解,他的“型”、“艺”、“材”、“韵”为准则的传统家具器座评鉴与设计制作指导理论,让很多同行受益。
当然,还有那些以此理论为基础高仿、改良与创新设计出的,深受国内传统家具资深专家学者、收藏家的肯定与推崇,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并在各类展会中屡获殊荣的木雕玉雕作品。
问题在于,上述这些杰出的产品、理论与技艺,都发生在明清红木家具重返主流社会的舞台上,如果将红木家具重新进入中国主流社会作为一种历史性挑战,黄少伟的故事对于迎接这种挑战,价值几何?
看起来,红木家具的回归,仅仅只是一种技术变革结合商业潮流的产物,但任何商业故事的背后往往正是一种文化与社会思潮的演变。这些因素在历史进程里,虽然更为隐秘,却是一种促成红木家具回归的决定力量所在。而作为广东规模、影响最大的器座生产厂家,他为红木家具的回归,作出了贡献。
“型精韵深、材艺双美”,以红木家具回归中国主流社会的进程看黃少伟器座的内涵,方能理解其中深意。
进而言之,技艺的积累、文化的传承以及艺术的养成—黄少伟,以及他身后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创造出一种当代国人可以接受理解的美?如果我们以这段传奇为线索,我们将会发现什么样的答案呢?
造型优美,做工精细,用材考究,三者有机统一,成就了“黃师傅”品牌的神韵,也成为我们了解红木家具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更深刻地追问在于,经历了市场的虚火与沉浮,重视工艺传承与造型设计,属于高产文化产业红木家具的未来在哪里?黄少伟以他的人生行走,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答案,对于未来之道,实则我们得回到这个故事本身,去进一步发现他的道路,然后从历史中发掘答案。
所谓文化,制度风俗之外,还有器物,明清红木家具看似俗物,但俗中却带着千年文化的印记,对于附着在它身上的意义,过去我们思考得太少。
由黄少伟及其人生演义,进而思考一份传统文化的载沉载浮,我们的书写与思考,价值在此。
“生”于1984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中,1984无疑是个特殊的年份,这是中国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正确道路的第五年。随着无数中国人对未来的期盼延展开的,是一个国家崭新的未来。
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中,1999年至2005年在深圳叔叔的工坊间里,那个年仅15岁的少年,那个曾经埋头苦干、学艺心切的小木匠,开始了人生的启航。
那个时候的红木家具,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不过是已经过时的玩意而已,谁也不会想到,20多年过去,“炒房不如炒红木家具”能成为时代谚语;更没人想到的是,那个中学未毕业就当学徒的小子,会成为今天行业的领头羊。
的确,当历史大幕拉开后,我们也许才更深切意识到,之前无论对红木家具的购买收藏,还是四处走访世界各大博物院,展览馆搜集图片资料,以及和明清古典红木专家学者、收藏家进行交流,那些人生的花絮,都成了未来的开篇。在红木家具器座这条道路上,黄少伟不仅在历史的偶然中发现了未来的机会,更在默默积攒力量。
把黄少伟的个人传奇放置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命运中去考量,更见意味深长:新的时代开始了,政治变革带来的空前解放的空气,鼓励每一个人去创造命运,也为那些失落已久的器物,比如说,红木家具的命运创造了新的可能。问题在于,谁能抢在时代前面发现这种可能。
专心致志选择一生只做一件事:木雕和玉雕,不畏浮云遮望眼。随着时间的演绎,现在看起来像个传说。作为自己命运的主人,黄少伟和雕刻都是那个时代的转折处,然后彼此成就了相互的命运。
只不过,相对于当时那些绚烂夺目的骄子们,黄少伟只是在安静地展望着未来,并且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当人们纷纷盲目追捧现代家具,以及幸存的明清红木家具不断外流的情况下,他不仅看到了红木家具的前景,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从心中燃起唤醒人们对明清红木家具艺术正视的念头。
换言之,从故事的一开始,红木家具于黄少伟而言就不仅是一门生意,而是一种情结,其后那些投入明清古典家具器座的研究、设计和制作的行动,也就具有了文化传承的深意。而在中国工艺制作之乡—莆田出生成长的经历,则成为他日后事业发展的养料。
回头看来,黄少伟对家具器座那些制作技法、艺术内涵继承和发扬,其实无不是中国人追求个人命运的精彩而动人的时代故事,那些片段在一个时代的奔腾热血中更显得生动无比,也因此为“黄师傅”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底色:今后无论遭遇何种挫折与困顿,都不会阻止黄少伟和他的企业继续前行,因为他们重生于那个敢闯敢干的1999。
时间再一次开始了,无论对于黄少伟,还是家具木雕及玉雕。
消费时代的机会
简而言之,消费时代的到来,既是中国人跑步进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助推,同样也蕴含了未来改变红木家具等奢侈品消费系统的动力。
时光过后,我们更公允地看,无论是油润凝亮,纹理绚丽如缎的黄花梨家具,或者材质沉郁,意韵端庄,尽显天然材质之美的紫檀,又或者勾勒出明清时期人居环境,附着于传统家具中的人文历史价值,只有在一个商业社会中,才有可能待价而沽,也就是说,没有商业社会的到来,红木家具又何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作为配套的器座又如何大放异彩?
历史有自身的逻辑。只是,这种转变,是历史自身去完成,还是需要参与者推着它走。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由结果回溯当年的先行者对市场的开疆拓土,对这些“先行者”,就有理由奉献自己足够的敬意。
一个奢侈品市场在逐步形成,与欧美消费者相比,中国的消费者更年轻,同时也更加处在社会顶层。究其原因,正是源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财富创造和积累主要发生在年轻一代的中间。同时,从购买奢侈品的信息渠道来看,中国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能够获得周围人认同的奢侈品。“他人介绍”(口碑的宣传)依然是最为主要的信息渠道
机会的大门已经敞开了,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对缺乏红木家具认知的一代接受它,又如何形成独特的市场口碑?从黄少伟的故事中,我们试图寻找、发现并理解它。那么,破题的关键在哪里?
文化的价值
答案就在黄少伟的话语里:“好的家具不应该只讲'物’的属性,更应讲究'文化与艺术’的属性。只有真正以制作艺术作品的眼光去制作家具器座,并赋予文化和艺术内涵,产品才能在获得市场认同和经济利益的同时,成为真正的传世藏品。”而传世之作,没有器座配合,是难以想象的。
专家认为,传统红木家具是蕴涵传统文化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美术形式,分为广式、苏式、京式三种。而广东作为广式家具的发源地,其丰富多彩,兼容并包的地域特色、文化习俗都深刻地在传统红木家具中留下了痕迹。
随着视觉感受挥之不去的,是传统文化在千年岁月里埋下的痕迹。只要是人,对于传统文化,总寄托着怀旧和乡愁,当这种情绪随着广式家具优美醇厚的韵味传递给观赏者,岭南文化的韵味也一起流淌进观赏者心里,这应该就是黄少伟为红木家具锦上添花的成功之道。
明清家具以比例优美、尺度合体、榫卯严谨、工艺精湛、艺术精深吸引着历代高人雅士。如今,观赏、收藏黄少伟配套制作的红木家具的人们往往这样解释购买的原因:为了品味内涵其中的传统文化。
据调查,传统家具爱好者中,既有普通工薪阶层,也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还有斥巨资进行古典红木家具投资收藏的资深玩家、收藏家。这些人虽然不都是黄少伟的目标客户,但他们对文化的追求却共同证明了黄少伟的判断--—
“国内工艺美术市场展现出的蓬勃生机,说明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正在逐步加深,而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精神上强势的复苏势头,
市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然而,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并不必然吸引消费者,那个明清名士贵族们在府第置放红木家具以示其尊贵和风雅的时代毕竟已成繁华往事,传承断裂、西方文化冲击之下,红木家具必须把拥趸找回来。红花还需绿叶衬,好马也要配好鞍,才能相得益彰。同理,设计制作的高档家具,如果没有器座配合,家具实用或收藏价值则会大打则扣。
黄少伟以福建、广东工艺美术之技艺,搭配黄花梨的华美花纹、清香气味,紫檀木的坚硬细密、色泽古穆,当一切配合完美,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对于知音而言,片刻可以触到传统文化中那些打动人心的东西,家具器座成为一种触媒,调动出观者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至此,所谓文化,才不再是卖家口中的说辞,而成为一种真实的,打动人心的存在。
让器物真正被记住的,往往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但反过来讲,也是这些器物重新唤醒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记忆。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其实经常在现代化的冲击中,不知所向,但当那些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在人们眼前逐次展开,人们才觉得,传统真的还住在自己心里。黄少伟,就是那个借传统文化打开人们心门的人。
“型艺材韵”何以动人
黄少伟曾感慨道:“如果我们不积极作为,当我们想重睹一下古人'笑倚东窗白玉床'的风雅时,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明代床榻的模样了。”
黄少伟和他的企业如何能还原明清时的风韵、为家具增大收藏增值呢?
笔者见到了黄少伟以檀香紫檀精刻的《清明上河图》地座屏。黄少伟以匠心独运,取材于北宋画家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以浮雕手法精工细作,重现北宋都城汴京时值清明时节之繁华景象,作者如同一位艺术家,以奢华大气之用料,精严细致之工艺,宏伟庄重之型品,优雅华美之品韵,重新建筑千古名城,图中拱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桥下清波回旋,舟楫相争。作者工艺之精细人微,从座屏之大框、仔框、屏座以及余塞板皆浮雕锦地打洼博古龙纹,到两侧站牙透雕夔纹,下承须弥座,直致座上以莲瓣及拐子纹为饰,座下制卷云纹八字足。从市郊风景到汴河景象、城内街市等等一环一环互相紧扣相连,可见作者宏大深远的思想和视野。上等檀香紫檀,用料达六千余斤,历时三年而制成,方能在平凡处尽现不平凡,允为秉承清代宫廷家之精髓而创新设计之杰作。
所谓“型艺材韵”的完美统一,至此完美呈现。多年来,这也被黄少伟奉为设计制作传统古典家具器座不变的宗旨。造型优美、做工精细、用料考究,三者有机统一,成就了“黄师傅”的神韵,更能给观者带来与以前不同的感官体验。在与那些市场上粗工模仿之作展开的竞争中,这些特性是否足够?结论当然无需等待和观察。
伟大的艺术品在造型做工之美之外,有着独特的气场与神韵,这种气韵或可超越现实评价,传递妙不可言之魅。这种神韵不是谁都能有。在明清时代过去后,工艺还在,神韵难寻,有许多人以为自己理解,有资格阐释古时风韵,然而,所谓“型艺材韵”,四或缺一,就已经褪下神奇的光环,成为一件普通的装饰品,这样的工艺,不过是在普通的产品上修补和优化,为它套上一个古风的幌子,作品并不差,但这样的工艺穿越回明清帝王将相家,有谁会买账呢?无法征服古人,又何以征服今人,这些作品由此何以说服消费者为什么应该购买所谓古典家具而不是商城里随处可见的欧美款家具。
黄少伟致力于还原那真正的明清风韵,靠的是身体力行。经过20多年研究创作,他先后设计创作了大量精妙绝伦的明清式古典红木家具器座珍品,其设计、制作的木雕玉雕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行业评选的金、银奖。此时我们要罗列黄少伟的成就需要一长段文字:2012年创作玉雕【贵妃醉酒】、【花开富贵】及其器座获“2012传统工艺博览会暨第八届广州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金奖;2014年创作玉雕【全家福】及其器座获第五届中国广州国际工艺品收藏品及红木文化博览会“第四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发展设计大奖赛”银奖;2018年6月创作以巧色雕刻和独特造型取胜的【骑龙观音】、【观音大士】及其器座在成都礼品展上,获中国礼仪休闲用品工业协会主办的“华礼奖”、第八届“中国礼物”创意大赛金、银奖并获得“中国礼物”选品资格;2019年8月创作木雕【螭貅之趣】获“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博览会创新展”金奖等等实在不甚枚举。
观赏黄少伟的作品,更堪为享受:他率领团队,设计、制作的大型玉雕【七仙送寿图】耗时三年,堪称上乘之作,推出后吸引众多藏家眼球。
是的,那种古时风韵就流淌在黄少伟雕刻的每个细节里,当你走进黄少伟工作坊,靠近他的产品的时候,看在眼中馨香入脾,难免会有时空顿倒之感,材料固然珍贵,但更可贵的是,黄少伟似乎为家具注入了更不可思议的力量,令之拥有了更打动人心的东西。“笑倚东窗白玉床”终于不再是诗句中的意境,而是现实可感可触碰的你想要这个东西,因为你想体味这种意境,这就是为什么黄少伟玉雕、木雕及其器座卖出高价却令买者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型艺材韵”所以动人,因为黄少伟以工艺之美找回了失落在历史中的古典风华。
化古为新之美
走近黄少伟工厂,那些精妙绝伦的设计与造型,会让人想起明清家具的神韵,但有心人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一雕绩满眼,精工错采之下,黄少伟还采取了适当缩小比例仿作。在制作工艺上大下工夫却并不按原比例复制。对于专家的质疑,黄少伟的解释是:与时俱进。
然而,在“创新”与“改变”的纠结中,黄少伟并没有为了改变而改,他知道这样一个悖论,不改变难以契合今人审美,但如果
真做出了什么重大改变,很多人可能也接受不了。然而许多买者并不想要真正的古物,只是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求那种可体味到的价值古风留存。
如何化解这种悖论?黄少伟的答案是“借古开今,化古为新”。
艺术相通,古典家具器座的制作同于书画,都必须得从临摹开始。黄少伟吸引明清家具爱好者的目光,离不开那些不仅仿其形,亦能仿其无形之神韵的“高仿”之作。正是利用在2003年在南海平洲创办玉器基座加工厂的磨炼,他坚持品质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然而,该用什么方式来为仿古注入新意,而且让它与时俱进?如果说现代建筑已经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居室空间,和审美观念都改变了,仿制家具器座依然食古不化,这样造出来的东西有什么价值?
作为在广东乃至全国玉雕木雕及其器座制作的影响人物,黄少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传承的历史,更是创新的过程。所以,他既不满足于初级复制还原,又不能丢弃传统的神韵。
形式上,在高仿过程中,对局部粗糙的则进行改进,使之变为优美的,对整体造型僵硬的进行比例缩放改造,使之变为美观。内韵方面,前承明韵清风,后接当代审美,传递追慕古典,修身养性之意,是为古今皆宜。
如此融合古今之作,传递出反古开新之美。它的美,在于毫不做作的古香古韵、传统的人文情怀、多元的形态与美感。古往今来的美在这里交替、融合,然后重新生长,由此创造出新的美。
借古开今,古今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对社会审美的认知,要求制作工艺的广纳与妥协,每一处都不是纯粹的古典,每一处也不可完全的现代。古代和现代,都要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最终达成整个作品平衡。这需要高度的对美的感知与完整的技艺,而黄少伟及其企业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今天的“黄师傅”,坚定传承勇敢创新的特质一直未变。他将传统扛在肩上,沿着创新一路前行,舍古典家具之外,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做到这点的,又有多少人?
器座的财富地理
黄少伟事业的根基在广东,“黄师傅”的故事在这里写就,这里有他跌宕故事的前传,本章与后传。
在平洲,黄少伟的印记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比如位于广佛大桥侧畔的工美大厦;也有看不见的,比如整个平洲木雕、玉雕饰品摆满了大街小巷,成为全世界闻名的玉器木雕集散地、交易中心和生产中心。
黄少伟的故事证明,当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扎根一片土地时,它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加,更是一个地区的产业布局,一方水土的文化变迁,在这个意义上,黄少伟扎根南海平洲这么多年绘就的这幅财富地图,何尝不是一幅渐次展开的文化地图。
黄少伟说:“我的东西独一无二。有人说,黄少伟很牛,其实不是我牛,而是我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巨大心血,我有时甚至把一些作品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珍爱,觉得它们有生命。我们家具器座用的木材都是绝好红木,有着与众不同的型、艺、韵,加上绝大多数的厂家没能力做、没资本做的高门槛,我们就自然地避免了竞争。”
事实上,产品参差不齐、商家漫天要价、以次充好,已经成为红木家具行业公开的秘密。疫情肆虐,全球经济低迷,国内楼市负重前行,既把木雕玉雕推上“洗牌期”,更进一步推动了一批假、伪、劣产品的盛行。
另一方面,原材料的稀缺及不断升值导致了收藏风的盛行,这对红木家具器座行业本来是件好事,但在黄少伟看来,这股潮流是泥沙俱下,他担心极大的供求失衡会使收藏者不注重对木雕玉雕艺术水平的鉴别,从而使艺术精髓在这一表面的行业盛景中消失。
黄少伟因此经常出现在不同场合,普及玉器木雕的鉴赏与收藏理念,同时在自媒体,尤其在对庄、抖音直播平台上大力宣传如何鉴别玉饰真伪。黄少伟认为,应以“型”、“艺”、“材”、“韵”四个标准,把握好设计制作经典款式艺术饰品的定位,给稀缺名贵木材、玉石赋予第二次生命,将好的作品传承给后人,这是我们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浮躁的市场中,黄少伟坚持品质、探索高端的路线成为对企业发展一种负责任的远虑,保护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致落败。但更进一步说,他可能也选择了一个与浮躁市场对抗的苦差事,正是这种对市场浮躁与跟风的抵抗,令企业具有一种免于崩溃的正能量
总有一些艺术产品,能延续我们对艺术的兴趣,它们就像体育场上的明星一样,令艺术保持星光灿烂。但是,又有多少产品能够始终保持星光?好在,艺术的江湖之上,还有些人,有些产品,能有更长的表演时间,能有更多的遗产。它们就像那个站在地铁通风口白裙飘扬的姑娘,永远散发着艺术的性感吸引力。
在今天的中国富裕群体里,购买及收藏红木家具已经蔚然成风,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时尚,收藏这一传统行业正在仿古家具行业兴起,而黄少伟设计制作的器座及饰品,一直以来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但黄少伟还期待更多,他在黄花梨木和紫檀木如此匮乏的今天,在继承明清家具器座的艺术美感之上,再渗透融入了今人的美学理念,为的是,让明清家古典家具一直流行下去历经探索,成为行业的翘楚之后,他正逐渐越过利益这个坎,向着更高远的地方前进。
黄少伟说,“我的很多东西都舍不得卖,因为每件作品都是自己把关,自己付出心血的,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而且是有生命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黄少伟筹资准备兴建的艺术典藏馆中,将展示23年他先后制作的一批精品,目的就是让更多民众欣赏、鉴别真正的木雕玉雕等艺术品,传递着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在商业的世界里,黄少伟正在以行动传递出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归根到底,红木家具及器座、玉雕饰品应该发展到了追求文化价值超越奢侈品标签的阶段,尽管,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公众品味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可能单独生长,需要的是艺术品生产、销售方的共同培育。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黄少伟却矢志不渝。
他注定只能走自己的路,开辟自己的天地。在他的前路上,继承本身也是创新,守业也是一次新的创业。
【作者郭军系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品牌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