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以画入瓷 市场向好

2017-09-22 17:35:29         来源:中国文化报|0   

  静涵

  近日开幕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江西南昌馆带来了39件瓷板画精品。融合陶瓷与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瓷板画,是南昌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入选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拍卖市场上,瓷板画同样表现亮眼,以“珠山八友”作品为代表的瓷板画在市场上价格逐年攀升,成为藏界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板块。

  瓷画融合的艺术结晶

  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门类。瓷板画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明代中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于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瓷板画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并逐渐走向兴盛。

  以当时的嵌瓷屏风为例,无论是围屏、插屏还是挂屏,常镶嵌装饰意味浓厚的瓷板画。其品种包括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等,绘画、纹饰内容涉及面也很广泛,如人物、山水、花卉吉祥图案等,几乎无所不包。

  清末民初,江西景德镇一批文人画家“珠山八友”介入画瓷,以画家的主体意识和情感表达,取代理性思维的陶瓷装饰设计,建立了瓷上浅绛彩的陶瓷绘画形式。

  “珠山八友”包括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等,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这种以艺术家的主体创造意识为主导的艺术形式,是把器皿和瓷板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种新突破。

  发展至今,瓷板画的品种更丰富,形制更趋于多样。在主题上,取材更加多元,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绘画技巧,而且还融入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将油画、水彩等运用于瓷板画之中,更有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出现,如结合古彩、粉彩与新彩、珐琅彩等,更巧妙地融合绘画技法与陶瓷工艺,使之碰撞出更为丰富的作品。

  市场表现仍有潜力

  上世纪90年代,瓷板画的市场价格屡屡走高,是因为这种艺术品不仅需要绘制,还要两次入火烧制,加之是瓷的质地,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功率极低,所以精品很难得。其次,以本身就具平整光洁美感的瓷板作为画作载体,能显出画幅色彩鲜明、亮丽、浓烈的审美意境及独特高雅的细腻感来,上面的构图、线条、色彩等都不会走样。再者,瓷板远比纸、绢等具有更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不怕潮、霉,不易变质。一旦作品完成,色彩将经久不褪、常年如新。

  目前,出现在收藏市场上的老瓷板画多是清末与民国的作品,其中尤以“珠山八友”老瓷板画为上品。“珠山八友”创作的鼎盛时期为晚清、民国至“文革”前的数十年间,传世作品较少,备受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关注。

  综观近年的拍卖数据,“珠山八友”瓷板画作品的成交额呈逐年上升态势,如2008年上海崇德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241.5万元成交;2009年上海崇源拍卖的王大凡《黄山四千仞》瓷板以780万元成交;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上,王大凡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

  业内专家表示,从市场价位来看,目前“珠山八友”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当年同时期、同名气画家作品的价格,“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还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关键词: 瓷板画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