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
2017-10-31 20:18: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0
“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展厅一角。
“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展厅一角。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担负的文化使命。书法工作者自觉将艺术追求融入引领社会进步的文化热潮中。
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10月16日至3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主办方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遴选出100余名杰出历史人物和英雄群体,并从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中精心组织创作内容和人物小传,组织当代百位书法家,用赤诚与丹心熔铸笔墨,史诗般呈现一部民族脊梁的群雕长卷。
步入展厅,逐一观览,既被历史人物的雄才伟略和忧国忧民的气节所折服,也被书法家精湛的笔墨和追求书法艺术的执著信念所鞭策;既被严肃、凝重、沉实、深刻的展览主题所震撼,也被展览语言的清新、洗练、典雅、丰赡所陶醉。走出展厅,回味展览的整体美学、阅读历史人物语录的激动心情,梳理观赏每一件书法作品的情感起伏,我深深感悟到:一个新的历史时刻,必将有同行的文化展示;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必须有崭新的人文精神面貌;一个固本扶元的历史进程,需要文化人与思想者的亲历。
展览体现出书法“文以载道”的艺术担当。“文以载道”,强调文章与艺术作品对社会的教化作用,肯定文章与艺术作品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显然,展览主办机构对展览主题进行了精心提炼,对展览主题与展览形式的融合有新的构思。突出形象,挖掘思想内涵,先文后墨,契合中国书法的传统形态和价值体现。书法艺术与时代主题衔接中,如何表现丰富多彩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一直是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思考的问题。过去,书法艺术呈现单一性结构,书法功能一直被划定在读书人的书斋里,是个体生命人格养成的主要条件。因此,历史上存在把书法艺术称之为“末流小技”的习惯性思维,看不到书法艺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也看不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力量对社会的重要影响。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对历史资源的挖掘,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对书法艺术表现重大历史主题和社会主题的发现。“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是对中国书法传统的继承,它以“文以载道”的文化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实现了书法艺术“展示当代书法家强烈的民族精神、人民情怀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抒发了广大书法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倦追求”,感情深挚,精神昂扬,目标明确,有众志成城的气象。
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书法艺术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理性与德行、文章与艺术,培育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这一点,此次展览体现得尤为充分。
首先,展览主题响亮、光明:民族脊梁。这是对先贤的礼赞,是对刚正人格的颂扬。中华民族走到今天,作为民族脊梁的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开拓了一个民族求生存、谋发展,实现精神自强和国家强大的宽阔道路。他们是中国人的杰出代表,他们公而忘私、鞠躬尽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创造了历史奇迹。其次,展览结构清晰。展览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汇集了从上古到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涌现的53位民族英雄和杰出历史人物,其中有炎黄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有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有老庄、孔孟、程朱、陆王,有司马迁、司马光,有李白、杜甫,有唐宋八大家,有张衡、蔡伦、毕昇、李时珍等人。他们的思想体系和人生行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也是精神旗帜。下篇书写的是在近现代抗击外敌、救亡图存、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民族脊梁,特别是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他们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投身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
如此严肃、宏大的主题,以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这在中国书坛是第一次。书法家以前所未有的生命激情和艺术感觉,精益求精,书写着“民族脊梁”的历史认知、政治理想、社会观念、人生思考,还原一个伟大民族的形象特征和心路历程。
书法艺术展览,必须以艺术的生命活力和感染能力为旨归。“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注重教化和审美,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是展览的第二个特点。中国书法家协会遴选作者时,不薄名家,重视新人,百分之五十的作者来自基层。基层作者是书法艺术发展的真正希望,是全体书法家的代表。邀请他们一同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指示精神。参展作品尺幅均高达丈二,真草隶篆俱全,风格各异,大字榜书气势磅礴,笔墨酣畅;小字作品行文千言,严谨精到。那一段段耳熟能详的诗文,幻化成一种新精神动力,引领我们走向远方。
创新意识,是此次展览呈现的第三个特点。创新是继承,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因此,书法界重视书法创新,一代代书法家不断实践、探索,只是诸多条件的限制,始终看不到书法创新的理想结果。此次展览在论证过程中,首先强调代表性与广泛性相统一、杰出人物与英雄群体相兼顾、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最终遴选出的代表人物和群体,基本勾勒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其次注重思想性,严把文字关。书写内容突出民族脊梁的历史贡献与精神传承。人物小传尊重史实,数易其稿。显然,展览重视创作素材。书法创作往往忽略创作素材,甚至有人鼓吹,书法就是写字,哪怕书写的是错字也没有关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对此十分警惕,强调素材的重要性,要求书法家书写规范和正确文字,准确表达所书写的文字的含义,同时重视书法作品的思想性,以强化当代书法创作整体质量。此前书坛有一种倾向,青睐那些“小桥流水”“清风细雨”,或“奇”或“怪”的书法作品,习惯在书法家的所谓“品牌”上做文章,忽视书法艺术的社会责任和高尚情怀。本展遵循书法艺术规律,叫停此类浅薄的误读、误判,还书坛清风正气。另外,展览设计注重呼应关系,作品与展签之间,作品与作品之间,书法家与书法家之间,合理疏离,必要紧密。落实到书法艺术本体,中国书法家协会鼓励书法家超越自身的创作水平,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平和的艺术心态,创作出不负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创新的动力、创新的条件,由此而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当代书法家的神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书法在塑造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塑造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书法大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这是当代书法家在党的十九大这个开启新时代的历史节点,向一个伟大民族和光辉时代献上的真诚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