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画特展》,展览涵盖了赵孟頫一生中最为经典的书法

2017-11-13 18:42:26         来源:文摘报|0   

 

近日,北京故宫正在举办《赵孟頫书画特展》,展览涵盖了赵孟頫一生中最为经典的书法、绘画作品。

赵孟頫(1254-1322),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与宋代皇室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家庭,南宋灭亡后,他又入仕元朝,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在乱世中,赵孟頫潜心修炼书法绘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们对他书法的评价非常高:“超宋迈唐,直接右军”;他的绘画同样气度不凡,明代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赵孟頫)敞开大门。”

不过,赵孟頫在书画取得盛名之前,经历了一段并不如意的岁月,直到三十多岁入仕元朝,他的人生才迎来转折。

靠“荫补”得九品小官

赵孟頫的父亲赵与訔(yín)在世时,官阶不高,收入也不多,在病逝的前一年,他才升为户部侍郎,在南宋,约为正三品或从三品,年俸白银500两左右。史料记载,赵家在归安(浙江湖州)还有封邑600亩。

赵与訔去世后,赵孟頫一家基本陷入了财政困境,此时的赵孟頫不到12岁。赵孟頫的母亲姓丘,是父亲赵与訔的妾。虽为庶出,还不至于在父亲去世后,完全失去生活来源,但生活境遇肯定不会太好。

不过,即便家道中落,赵孟頫的境遇也比老百姓家的孩子要强。《元史》上记载,赵孟頫“年十四,用父荫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赵孟頫去世后,他的好友欧阳玄为其所作的《神道碑》中,也说他“弱冠中胄监试,调真州司户参军。”

根据宋代的官制,赵孟頫荫补的司户参军,属于从九品官。在宋代,参军是州衙门下面的小官,有录事、司户、司法、司理等“各曹参军”,司法参军掌管议法判刑,司理参军掌管狱讼审讯等。这些活儿,是让基层政权顺利运行的公务活儿,必须有充足的实践经验,所以,14岁的“司户参军”只能是个领俸的名头儿,而不是实官。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湖州还是给年少时期的赵孟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湖州,在南宋时是个离首都临安较近的名都大郡,风光尤胜。

少年时期的赵孟頫,大部分时间是在湖州的大宅院落里度过的,书写《千字文》及学习儒学经典,是当年的主要内容之一。赵孟頫不是千篇一律地把《千字文》当成惟一的练习文字,而是经常变换各种书体。因此后来赵孟頫最有名的书法作品,就是他的六体《千字文》。

潜居吴兴做学问

蒙古人占领临安时,赵孟頫已是22岁的成年人了。在战乱中东躲西藏了一两年,学业略有荒疏,母亲看到赵孟頫终日惶惶然的样子,就对他说:“天下既定,朝廷必偃武修文,汝非多读书,何以自异齐民?”意思是说,天下已经平定,不会再有战乱了,朝廷也会更多地支持文化事业,你要是不多读书,早晚混得跟老百姓一样。于是,赵孟頫从母命“自力于学”。

1281年是赵孟頫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此前父亲的墓被毁,这一年他将父亲改葬湖州城南,不久母亲也病逝。此时,诗友、画友以及书法同道,成为赵孟頫联系最多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元朝大臣夹谷之奇任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佥事,并与赵孟頫相识。1282年,夹谷之奇被召为吏部郎中,他特别推荐赵孟頫入朝,但被赵孟頫婉拒。

对于此次婉拒,有很多说法,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赵孟頫的母亲新丧。赵孟頫若此时出仕,是违反礼制的行为。守孝之余,赵孟頫四处搜求名帖。1284年,他在吴兴一家书铺里,找到了《淳化秘阁法帖》的二、五、八卷。《淳化秘阁法帖》是宋以后书家的最爱。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人摹刻于石上。赵孟頫经过将近一年的搜寻,凑齐了全帙。得《淳化阁帖》后,经过千百遍揣摩学习,赵孟頫的书法艺术迅速提高,加上自己的内化创造,终成一代名家。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33岁的赵孟頫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赵孟頫名列其中。这一次赵孟頫没有拒绝。第二年,赵孟頫来到京城,觐见忽必烈,“孟頫神采秀异,世祖称为神仙中人,使坐于右丞叶李上”。

夫人是书画家

赵孟頫的夫人是著名的书画家管道升。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即赵孟頫35岁时,才娶了管道升。

赵孟頫与管道升结婚后,两个人一起在杭州度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这一阶段也成为赵孟頫艺术创作的黄金期。

1311年,元仁宗即位后,赵孟頫闻诏赴京。此次赴京,成为赵孟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延祐四年(1317年)赵孟頫被封为一品官,管道升也被封赠为“魏国夫人”。第二年,管道升身患疾病,眼看名医良方医治无效,赵孟頫向皇帝请旨,要求带妻子回南方疗养,皇帝恩准。1319年,他们得以买舟南还。正是在归途中,管道升病逝。这给赵孟頫巨大的打击。1322年六月,赵孟頫逝于吴兴。赵孟頫去世后,仁宗封他为魏国公,并谥其号为“文敏”,以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 赵孟頫 书法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