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玻璃不同于西方玻璃钠钙玻璃的品质和体系
2018-01-26 22:46:17 来源:雅昌艺术网|0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为常见的普通材料,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玻璃向来就是廉价的普通之物,事实上,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吹制法发明之后,玻璃才逐步成为制作日常用品的材料,在此前的二三千年的长久岁月里,玻璃一直是可与黄金和宝石比肩的奢侈品,只有少数上层显贵才能享用。
清代蓝料花草蝴蝶纹杯,故宫博物院藏
玻璃一类的制品在本质上和瓷器的釉是同类的,是某些砂石矿物在高温烧结后形成的硅酸盐类材料,此类物质最早可能是在烧制陶器时偶然发现的。迄今最早发现的玻璃器皿大约是在3600年前出现在两河流域。中国最早的玻璃大约出现在春秋末年。中国古代玻璃不同于西方玻璃钠钙玻璃的品质和体系,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当属于铅钡玻璃。
清乾隆“葡萄紫料瓜棱形鼻烟壶”,2017年嘉德拍出14.95万元
由于玻璃温润半透明的材质,与玉器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所以早期中国玻璃制品的主要作用就是替代玉,制作仿玉的礼器,这种情况在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地区尤其常见,可能与当地的玉矿资源不足有关。
在后来的历史过程中,琉璃制品才逐渐脱离玉,成为一种独立的工艺品,但更多依赖西方进口。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人们对来自西方的琉璃制品也是相当珍爱的,这一定程度上和佛教有关,因为佛教把琉璃视为七宝之一。 中国古代玻璃的名称很多,琉璃是其中最常用的,其他名称还有璆琳、流离、琅轩、药玉、陆离、瓘玉、料器等等。玻璃这个名称最早使用在南宋,是称西方进口的玻璃器。
中国春秋末年的“越王勾践剑”,其剑格两面其实有镶嵌着含有较多小气泡的浅蓝色玻璃。只剩下两块了。这上面的玻璃块不含铅,只算是钾玻璃。 战国有名的玻璃器就是蜻蜓眼了,真正意义上的铅钡玻璃就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还有玻璃璧,玻璃剑饰,玻璃印章等。这个时期的玻璃器大多以镶嵌形式作为器物装饰,独立器物较少。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玻璃镶嵌部分细部
汉代玻璃继承战国铅钡玻璃的传统,多仿玉。按器形、用途分为玻璃容器、丧葬用玻璃器和玻璃装饰品。有较多为罗马波斯进口的玻璃器。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玻璃牌饰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玻璃杯
到了魏晋南北朝,虽然社会动荡,但是上层社会的斗富和奢侈作风,还是使铅钡玻璃得到发展,罗马和萨珊器皿的进口增多。至迟北魏时期,中国已经采用了玻璃吹制技术。这个时期的国产玻璃器与进口的罗马玻璃、萨珊玻璃相较,数量比较少。
南朝句容刘宋墓玻璃碗
隋唐时期的玻璃制造出现重大发展。尤其是唐朝的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唐代佛教的舍利瘗埋制度是选用玻璃瓶作为盛放舍利的最内层容,这也促进了中国玻璃业的发展。此时与西方的玻璃贸易仍在继续,西亚的晚期萨珊玻璃和早期伊斯兰玻璃仍不断通过丝绸之路输入我国。
隋代琉璃带盖小罐,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隋唐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玻璃器相当精美,国产玻璃较魏晋南北朝有所增加,不过这时的玻璃器和汉仿玉玻璃不同,主要注重表现玻璃晶莹剔透的质感效果。
唐代枫叶纹描金蓝色琉璃盘,陕西省法门寺出土
宋辽时期,唐代高铅玻璃工艺得到继承,而没有明显发展。中国的玻璃制造进入了民间。也是从这时开始,玻璃的身价开始一落千丈。因为人们对玻璃这种物质的认识得到澄清,知道了它是人工制造的材料而非天然形成的宝石。这从人们对玻璃的称呼“药玉”,“假玉”中可以看出。虽然玻璃进入民间,不再被上层社会独占,但中国传统玻璃没有和西方玻璃一样走入日常生活的范围成为常见生活用品。其原因是传统玻璃的脆弱特性,使其只能成为拥有美好质感和观赏性的工艺品而非实用品。此时,阿拉伯产的玻璃仍在继续输入中国。
元代定都北京后,在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先后建立许多琉璃作坊,为修建皇宫提供材料。
明朝时,受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所携带的精美玻璃制品的影响,皇室决定开发这种新型的艺术品种,因此带动了料器在明代的繁荣。海禁使得进口我国的西方玻璃器数量明显下降。
中国国产琉璃制品的顶峰是在明清,山东博山和北京地区烧制的彩色艺术玻璃——即料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准,生产了一大批精美的工艺品。
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仕女图长方鼻烟壶”,2015年香港蘇富比拍出716万港元
清朝上层阶级对玻璃的喜爱可见一斑,不仅大量欧洲玻璃输入中国,并且专门建立了清宫玻璃厂。清康熙年间,皇帝命工部在北京琉璃厂设置御厂,供奉内廷,称“宫料”、“御琉璃”。由此可见,料器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琉璃分不开的,它是琉璃工艺的再发展。
清乾隆料器鼻烟壶,2013年香港蘇富比拍出47.5万港元
由于易碎的特性,明清料器很难传到今天。流传于世的数量少,因此精品宫廷料器价格一直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