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风起云涌的世界艺术中,中国当代艺术以怎样的姿态参与

2017-11-13 18:55: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0   

 

“凤凰艺术年展”海报

在世界艺术创作风起云涌的当下,中国的当代艺术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国际对话,成为美术界近些年思考的重要问题。从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举办,到威尼斯双年展设立中国馆等,中国美术在努力彰显自己的艺术主张。首届“凤凰艺术年展”近期在湖南凤凰古城的举办,意在“以小见大”——通过汇聚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19位各国艺术家创作的200余件中国画、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作品,举办艺术论坛,在多维对话中,引导中国艺术家以更广阔视野,重新思考何为中国当代艺术。

此次“凤凰艺术年展”反思、批判与建构的文化指向更为鲜明——无论中外,其作品选择,不一味注重形式,更加强调文化根性和精神显现。其目的在于,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整体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现状。

从发展历程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术界对于当代艺术的认识,已形成对西方“当代艺术”概念、形态、价值观念以及文化逻辑的路径依赖。就近些年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形态来看,不再仅仅是以西方“当代艺术”为原型的形式和观念游戏,也不仅仅是简单嫁接中国传统文化样式,或者以前卫、先锋之名行流俗之实。随着祖国的强大、社会的发展,中国美术日益自信,正在找回中国艺术应有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力量。

本次艺术年展旨在寻求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走向,通过典型的呈现,形成一种思想凝聚和价值引导——中国真正的当代艺术之路,如同上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最终都应回到中国现实和中国精神中去。

如何确立这种艺术姿态?与会学者和艺术家认为,首先需正本清源,从认知上打破桎梏,从艺术发展本身去理解其价值与意义。有学者指出,“当代”不能被简单视为艺术直线进化的时间观,而应是艺术的时代观,其文化意义不单单指向当下和未来,还追溯到各类文化创造的源头——建立起传统与现代相连接的文化之“渠”。惟此,不同国家的文化主张与精神诉求,才能获得伸展空间。中国当代艺术要在文化身份的确立中,开掘新气象,不但要用中华民族自己的表达方式,在时代表达中塑造当代审美,还要坚守中国艺术本质,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如《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所言:“艺术有不断变革的一面,同时也有另一面,即艺术原理、艺术规则是永恒的。”只有在精神上深植于中国、深植于时代,真正表现中国当代情感和精神力量,中国当代美术创作才能建构起精神高地。

艺术家的实践成果也进一步诠释了如何激发中国美术的活力。“凤凰艺术年展”中,中国作品不再追求用新材料、新语言颠覆传统语言,一味强化新鲜视觉刺激,内涵晦涩难懂,更多于本民族文化母体中获取重构的资源和力量——既恢复传统语言的叙事性,又通过超越娱乐景观介入人的现代生存境遇,超越感性欲望而关注心灵构建。像张译丹具有时代感的青绿山水,田黎明以平淡天真的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对当代生活气象的表现等,莫不是新尝试。它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文脉的激活与延展,寻求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形式。这种形式,呈现出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精神性、超越性的交响。

回顾各国的艺术创造可以发现,在源源不断的创新中,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其文化根性。艺术于交流互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也在丰富的多样性中为人类精神创造开启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 当代艺术 中国 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