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后,《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午门正殿成为时尚

2017-11-01 12:00:50         来源:中国青年报|0   

千年之后,《千里江山图》居然在故宫午门正殿成为时尚,人们排4个小时的队,就为了看5分钟的《千里江山图》,然后,有人吃着方便面再排4个小时的队,再看5分钟的《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原来是北宋时期国家画院里的一名普通“生员”,最后由宋徽宗亲自教授的学生,他十八岁的时候,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画出了流芳千古的《千里江山图》。那么,在《千里江山图》成为时尚之际,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培养出王希孟一干大师的两宋国家画院,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华如梦的故事。

从9月15日至12月14日,故宫博物院举办题为“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分别在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展出中国历代名家青绿山水画86幅(件),而其中引人注目的镇殿之作则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了展示这幅长11.9米、宽0.515米的青绿山水画长卷巨作,故宫博物院还特别将其单独陈列在午门正殿展厅,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参观欣赏。

据故宫方面称,展览还未开始,他们就收到不少国外美术爱好者提出的申请,准备组团前来观展。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大量观众,故宫院方做好了各种预案,甚至连方便面都准备好了。观众们热情可嘉,媒体也不甘示弱,海内外各大媒体纷纷给予大量报道,掀起了一轮王希孟与《千里江山图》热。

开展当日,为了一睹《千里江山图》的真容,很多人早早就来到故宫,在展厅外排起了一条条长龙。据中青网记者报道,由于游客众多,故宫博物院不得不实行限流措施,现场竟出现了排队4小时参观5分钟的情况。展厅之内,观众们为了看得更加清晰,都尽量贴近展柜。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著名画家陈丹青先生在《陌生的经验》一书中,谈到他数年前在观看《千里江山图》时的情形:“我就脑袋贴在玻璃上,像个傻子,呆呆地看。”并且还发出这样的惊叹:“怎么可以这样子好法,怎么可以?”对于《千里江山图》,显然他已是如痴如醉了。

王希孟原不过是北宋时期国家画院的一位并不知名的“生员”(学生),他的一幅画作竟然引起如此大的轰动,那么,宋代国家画院与整个宋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又是怎样的一种盛况呢?

两宋时期,绘画创作主要有民间、文人士大夫和画院职业画家三个群体。民间画家画风朴实自然,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生活;文人画家则以写意为先,讲究笔墨情趣,抒发个人情怀,注重意境的表达;画院职业画家多追求严谨工细、造型准确、色彩华丽。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风格,呈现出宋代绘画多彩多姿的面貌。同时,这些画家群体之间又相互交流借鉴,职业画家画的精湛技艺与文人画的思想意境彼此渗透融合,取长补短,文人画的技艺水平与职业画家画的艺术境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宋代的山水、人物、花鸟画在题材的广泛性和艺术水平上已经全面超越了唐、五代,并产生了范宽、董源、李成、黄筌与黄居父子、徐熙、燕文贵、高文进、郭熙、苏轼、文同、米芾与米友仁父子、张择端、李公麟、王希孟、苏汉臣、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梁楷以及宋徽宗等众多杰出的绘画艺术家以及大量的旷世画作,对元、明、清以及现代绘画形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如此的辉煌与荣耀之中,无论是绘画艺术水平,还是绘画人才的集中程度,以及绘画作品的影响力方面,两宋国家画院——“翰林图画院”都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如果说宋代是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个里程碑,那对于中国古代画院以及院体画来讲,宋代则已经成为一座永恒的高峰。此后虽然明、清两代也建有类似的画院,但在画院的建制规模和艺术成就上,再也未能超越两宋时期。

两宋国家画院源于五代后蜀、南唐宫廷的翰林图画院。

公元935年,后蜀(公元933~965年)孟昶在成都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画院——“翰林图画院”。稍后不久(公元943年),南唐(公元937~975年)皇帝李煜也在金陵(今南京)建立了类似的宫廷画院。

当孟昶、李煜们还在自家的后宫之中,享受着笙歌宴舞、诗酒书画的写意人生之际,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发动兵变。在部下们的拥戴下,一袭黄袍加身,坐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不久,就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步伐,先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大小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

赵匡胤虽是武人出身,对治国却颇有一套。在夺得天下以后,他以“杯酒释兵权”的巧妙之举,顺利解决了历代帝王们都曾面临的一个政治难题——功臣拥兵自重、割据专权的状况。接着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倡文人政治、发展社会经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很快就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诗画竞艳,文采风流。

一个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就这样如期而至。

关键词: 文化史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