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是外来的艺术形式,传入中国还不到百年

2018-01-11 22:21:12         来源: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0   

 

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李亦墨摄/光明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向导,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是从事歌剧创作和研究工作的,现就加强现实题材歌剧创作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体会和建议。

现实题材仍是观众需求的主流

歌剧是外来的艺术形式,传入中国还不到百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老一辈歌剧艺术工作者成功地把西洋歌剧的艺术经验与秧歌剧、戏曲、曲艺、民歌等艺术形式的特色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歌剧发展道路,也创造了中国歌剧的辉煌,涌现出以《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代表的民族歌剧经典之作。

这些经典民族歌剧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并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非常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歌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紧贴时代的现实题材歌剧经典之作。由于它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在20世纪40年代震动了大半个中国,使上亿人民(特别是农民、解放军指战员们)为之振奋,用艺术的力量动员人民群众投身于反霸斗争和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革命。因为它关心人民的命运,反映时代的变革,所以才会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成为70多年来常演不衰、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歌剧扛鼎之作。

歌剧《小二黑结婚》,通过农村青年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并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的故事,反映了农村新生进步力量战胜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势力的斗争。这部歌剧成功地配合了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发,它用扎实的生活、动人的故事、美妙的音乐、质朴的表演征服了亿万观众,一经上演便传遍全国,成为我国歌剧园地中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朵奇葩。

经典现实题材民族歌剧《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成为时代变迁的先导,释放出永恒的魅力,为中国民族歌剧树立了标杆。

回想起自己的创作实践,本人也尝到过现实题材歌剧创作的不少甜头。1983年,我们根据现实题材评弹和话剧《真情假意》改编创作了歌剧《芳草心》。我们先是取“十步之泽,必有芳草”的寓意把《真情假意》的剧名改成《芳草心》并进而提炼出主题歌《小草》,借以颂扬芳芳——一个平凡的幼儿园保育员所具有的美好而崇高的心灵。《芳草心》演出后,主题歌《小草》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新时期中国原创歌剧、音乐剧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歌。

模仿西洋的多,继承民族传统的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能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主流,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歌剧工作者面前的命题。

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我们只有拥抱伟大的时代,注重在新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用具有宏大叙事能力的歌剧形式去展现新生活,抒写新史诗,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创作出深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具有新时代特色和高度的现实题材歌剧力作。

当前,我国歌剧创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在歌剧的风格上严重失衡,模仿西洋正歌剧写法、玩弄现代技法的多,继承民族歌剧传统的少;在歌剧的题材上失之偏颇,存在着厚古薄今的现象,现实题材的歌剧作品寥寥无几,不成气候。

可喜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文化部启动了“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现实题材歌剧迎来了复苏的春天。正在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上,就有三台现实题材民族歌剧作品亮相。

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演出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是根据同名热播电视连续剧改编创作的。该剧通过第一书记马向阳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精准扶贫”的时代主题,故事生动、人物鲜活,充满生活质感和生活情趣;该剧音乐质朴、旋律流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接地气、服水土;该剧导演舞台手段丰富,场面组织生动,成功地完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乡村喜歌剧”的演出风格定位。在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驻村第一书记们以及贫困村群众800余人专场演出时,第一书记们感动地说:“演到了我们的心坎里。”贫困村群众称赞该剧是一部“好看、好听、好玩”,贴近自己真实生活的歌剧。

由湖北省公安县人民政府、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省交响乐团联袂推出的民族歌剧《有爱就有家》,以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院长刘德芬敬老爱幼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关注了孤寡老人、孤儿、弃婴等弱势群体,表现了人间的真情大爱,全剧充满了正能量;该剧旋律优美动听,音乐集中贯穿,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该剧先后在公安县巡回演出近百场,反响强烈,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感动落泪,在边演边改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编排,公演后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由宁波市演艺集团、宁波市交响乐团创作演出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讲述的是中国中医药科学家、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故事,是第一部以女科学家为主要人物的歌剧作品。该剧今年5月在宁波先后完成三轮10场演出,随后经过进一步打磨修改,先后参加了“浙江省迎接党的十九大优秀作品展演”和“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得到了观众、专家及媒体的广泛赞誉。正如《歌剧》杂志主编游暐之在评论文章中所说的:“真实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旋律,富有真实主义美学的舞台,演员们淳朴清新自然的演唱和表演,都让歌剧《呦呦鹿鸣》的成功成为必然。如果不是在现场,你很难想象,一位科学家的生活和工作的故事竟然能如此吸引和打动观众。首演当晚,几乎每过几分钟就会响起由衷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屠呦呦的致敬,更是对舞台上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的赞赏。”

这三部现实题材歌剧作品由于刚刚推出,不可能尽善尽美,仍有不少缺陷,仍有提升空间。但是,它们的出现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是当今现实题材民族歌剧创作的新收获。衷心希望创演和制作单位能抓住不放,边演边改,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修改打磨,使其日臻完美,真正成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现实题材民族歌剧力作。

搞好现实题材创作须下大决心,出大力气

歌剧是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的舞台艺术形式,有人把它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舞台艺术创作、表演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歌剧创作难,现实题材歌剧创作更是难上加难。要真正搞好必须下更大决心、出更大力、使更大劲才行。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现实题材歌剧创作作为硬指标纳入“十三五”时期艺术创作规划。必须克服畏难情绪,战胜浮躁心态,组织优秀团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强强联手、立体操作的办法,用创作、改编、移植相结合的方式去攻坚克难,拿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歌剧精品。

进一步拓宽思路,提升格局,培育一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建议举办现实题材歌剧创作高级研修班,在提高理论水平和美学修养的基础上,理清现实题材歌剧创作的艺术规律和经验教训,克服话剧思维、晚会思维、戏曲思维、拉洋片思维的影响,不受真人真事局限,处理好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音乐性之间的关系;塑造更丰满的艺术形象,讲好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进一步打破制约,扩大影响,好戏能让大家都来演。现在讲究版权意识是好事,但是版权客观上也制约了作品的传播。建议探索建立现实题材歌剧作品使用权、改编权的共享机制,使我们的优秀现实题材歌剧作品得到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文化是要靠积累的,切不可“猴子掰苞米”,搞一个丢一个。

(作者:王祖皆,系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

关键词: 歌剧 中国 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