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探访非遗文化究竟该如何保护
2017-11-15 17:55:15 来源:中华网|0
近日,由中华网、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主办、聚宝匯公益支持的“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走进贵州安顺,采风团先后走访了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平坝区等区县,探访了蜡染、苗绣、苗银、地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相关文创从业者。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屯堡里,新老非遗文化传承人、新老文创从业者与屯堡内的新老景观一并为采风团成员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盛宴。 非遗文化究竟该如何保护?“新创客”郑红祥与“老创客”杨正华的故事或许能够给出答案。 锦绣传承馆负责人郑红祥 传承:新创客返乡重拾刺绣工艺 2016年,郑红祥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在家乡天龙屯堡内开办了“锦绣传承馆”刺绣工坊。“我之前在外地发展,有了些积蓄之后就回来自己创业了。最开始做银饰,这是家里长辈传下来的手艺。去年又开了这家刺绣工坊。开办一年多,绣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他说。 早几年,郑红祥在做传统银饰生意的过程中,思路慢慢打开。 他说,首先,安顺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天龙屯堡又是一个拥有600多年军垦历史的古镇,依靠独特的文化吸引,家乡的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在文化旅游盛行的今天,传统手工艺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无疑是一件四两拨千斤的好事。其次,在专注银饰的这几年,发现会做传统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文化传承”就成了他心里最为牵挂的事情。“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为保护传统文化做点什么。”他说。 屯堡绣娘 2016年,在当地政府、旅游局、妇联等部门的帮扶下,郑红祥开办了锦绣传承馆,一年多来,已经培养了十几名绣娘。 “发展刺绣工艺的想法很简单,一是想把刺绣文化重新拾起来,二是想带着家乡的姐妹们致富。”郑红祥解释说,从前,天龙屯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百姓谋生手段有限、观念因循守旧,经济比较落后。近年来,随着天龙屯堡内外交通相继打通,旅游业日益红火,当地已有一部分人通过开办农家乐、旅馆、销售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等富裕起来,他自己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观念守旧的农村妇女来说,她们依旧不知道该如何融入社会发展,因此,生活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于是,郑红祥通过家人、朋友、政府、妇联等帮助,找到了一批有志于学习刺绣并且想要摆脱贫困的妇女。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培训,这些新绣娘的手艺大有长进,绣出的成品精致、高雅,做成的传统手包、围巾、旗袍、外套等深受游客喜爱。更重要的是,这些绣娘通过自己的劳动,每月能够赚取固定收入,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大家的刺绣积极性越发高涨,游客也很乐于购买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