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香港秋拍: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等精品云集 亮点频现
2017-10-31 20:29:35 来源:中国文化报|0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
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香港的艺术品市场迎来“黄金时段”。201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拉开首轮战局,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嘉德香港、匡时香港秋拍率先交出答卷,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同比去年秋拍上涨43%;保利香港秋拍18.0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创下单季拍卖的历史新高;嘉德香港5周年秋拍也创下季度最高总成交额;匡时香港秋拍总成交额2.6亿港元。金秋十月,香港秋拍市场捷报频传,多项纪录被刷新,为仍处于调整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书画 百家争鸣
本轮秋拍中的中国书画作品板块,呈现出百家争鸣、明星频现的态势。除了赵无极、李可染、张大千等拍场上的“老牌”明星,更出现了朱沅芷这样的拍场新贵。
古代书画部分,值得关注的是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登场的元代张雨《致伯清信札》。张雨是宋崇国公张九成的后代,他多才艺、工诗文、善书画,在元末尤以诗享誉文坛,曾为好友倪瓒称道“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致伯清信札》是张文魁旧藏,2016年5月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07亿元成交的曾巩《局事帖》便是其旧藏。此《致伯清信札》曾于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中以1495万元成交。此作在拍前已备受关注,最终以2650万港元成交。
在香港首轮秋拍中,赵无极作品炙手可热。如香港苏富比和保利香港上拍的《09.01.63》和《24.03.59-31.12.59》分别取得了7603万港元和6136万港元的佳绩,分列赵无极最高拍卖价格的第五位和第九位。在随后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中,还将有一件估价8500万至1.25亿港元的赵无极作品《29.01.64》上拍,如果成交,其将成为第二件拍卖价格过亿港元的赵无极作品。据雅昌艺术网统计,截至2017年10月,亚洲二级市场中的赵无极油画作品平均成交价已在2017年达到历史新高。截至10月14日,赵无极油画作品的平均成交价格已经超越了2013年,而在2017年后续秋拍结束后,其平均价格或许还将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表示,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赵无极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了。
保利香港2017秋拍“现当代艺术专场”在香港君悦酒店举槌,本场共124件精品上拍。其中,吴冠中《坦桑尼亚大瀑布》以2600万港元起拍,4550万港元落槌,加佣金5310万港元成交。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中国书画专场,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以1.22亿港元成交,为本季度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所有板块的最高价作品,同时也是李可染第6件亿元级别的作品。
在嘉德香港于10月3日举行的“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专场中,封面拍品张大千工笔力作《密积金刚》以3491万港元成交,成为本季秋拍中成交价最高的拍品。该作逾6平尺,绘佛教密宗密积金刚一躯,从画上题跋可知,本幅造像当成于大千寓居大吉岭之时。张大千在敦煌时期曾经摹写过349窟的《大威德金刚》,以及309窟的《尊胜金刚》,与本幅皆属同一类题材和画法,较之其他类似题材的作品,本画的装饰性更为显著。本场另一幅焦点拍品为李可染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朱砂山水典范之作《丹霞秋色》,最终以3323万港元成交。
在现当代书画部分,匡时香港现当代书画专场中,刘丹作品《山原的凝视》以1003万港元成交,成为全场价格的首位。香港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朱沅芷的代表作《工业之轮在纽约》以逾1.05亿港元成交。在跻身亿元俱乐部的同时,也刷新了朱沅芷个人拍卖最高价纪录。
汝窑精品领衔瓷杂新高
10月3日,2017香港苏富比秋拍收槌,总成交额逾31.52亿港元。本季拍卖整体成交率86%,涨幅高达43.1%。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秋拍同时产生了16项拍卖纪录,其中“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专场拍卖中,拍前备受关注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3亿港元的成交价超过了以2.81亿港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据了解,此次上拍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这一宋代汝窑笔洗直径13厘米,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品相极佳。该作原为中国台湾台北鸿禧美术馆的旧藏。鸿禧美术馆隶属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藏、保护、展览与研究推广为主,文物总数超过3万多件,素有“台北小故宫”之称。2000年,这件汝窑天青釉洗被藏家曹兴诚买走,收藏17年后再次拍卖。
汝窑因始于汝州而得名。现有考古资料表明,汝窑由宋初创烧,经过演变与发展,到了北宋晚期,一度为宫廷烧制御用品,形成了它的鼎盛时期。延至金元,已不及宋汝之传统瓷艺。技术失传,生产下降,元末已至尾声,明代则全部停烧,前后共经历了300多年。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汝官窑烧造时间或仅有短短20年。烧造时间极短、工艺极其精湛而神秘的北宋汝官窑,其出产的瓷器成为当今中国瓷器市场的顶尖艺术品。由于私人收藏的汝窑仅有区区数件,因此在拍卖市场上很难见到汝窑身影,迄今为止仅有6件汝窑经由市场拍出。2012年,一件私人收藏的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曾拍出2.0786亿港元的高价。
在匡时香港秋拍中,“集瑞——中国艺术品专场”中的封面作品之一——清乾隆蟹甲青釉梅瓶成为瓷杂部分的一大亮点。蟹甲青釉为清代官窑著名的色釉品种,在清档中被称为“厂官釉”,因色似蟹甲青色般点点青绿而得名,雍正朝始烧。蟹甲青釉色呈深青绿色,类螃蟹壳色,故而得名。
此款梅瓶造型雍容挺拔,端庄大气,短颈丰肩,长腹下敛,体态秀美端庄。全器内外满施茶叶末釉,釉质肥糯细润,釉色黄中带青,口沿处色淡露胎,颇具韵味。整器以釉色天然自成,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其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美观与实用结合的真谛。该作估价在350万港元至450万港元之间,经过几轮激烈的竞拍,最终以790.6万港元成交。
拍卖公司针对市场调整策略
本轮秋拍中,除了赚足眼球的汝窑天青釉洗之外,永乐宫廷造像与西方当代艺术这两个专场表现也颇为瞩目。由保利香港推出的“清净广严——重要藏家珍藏永乐宫廷造像”专场是近年来市场上较为集中的一次永乐造像的亮相,逾半数拍品以过亿港元成交,且成交价超过最高估价。本场共11件精品上拍,全部成交,总成交额为3.23亿港元。其中,明永乐宫廷御制铜鎏金大威德金以40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1.12亿港元落槌,加佣金1.3216亿港元成交,夺得本场头筹;明宫廷造像唯一铜鎏金胜乐金刚6254万港元成交,位居第二;明永乐铜鎏金吉祥喜金刚5546万港元成交,位居第三。
明代的鎏金铜佛像从来不缺天价,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制作的藏式佛像,称之为“永宣宫廷造像”或“永宣造像”,更是鎏金佛像的巅峰。在2013年,收藏家郑华星以2.1亿港元拿下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这次明永乐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坐上亿元宝座,可谓实至名归。
西方当代艺术专场的表现同样令人惊艳,香港苏富比的西方当代艺术专场全部成交。其中里希特的《抽象画(679-2)》以4900万港元成交;达明·赫斯特《爱的天空》以418万港元成交;乔纳斯·伍德的作品《法国网球公开赛1号》和《两盆兰花》成交价则分别达到730万港元和358万港元,超过最高估价2倍和4倍;安东尼·格姆雷的作品《捆绑Ⅱ》成交价也达到442万港元。
日韩现当代艺术表现也同样可圈可点,草间弥生的两幅作品《无题》和《雪莉·麦克琳》成交价分别达到4200万港元和2990万港元,朴栖甫的《描法NO.38-75》打破了个人拍场纪录。日本艺术家吾妻兼治郎、上前智佑、正延正俊也在拍场上打破了各自的拍卖价格纪录。
从香港首轮秋拍的表现看来,目前拍卖业界普遍认可的“减量提质”策略从2016年春拍之后得到延续,这是维持市场信心的较好方案。统计显示,香港苏富比本次秋拍推出18个专场34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31.5亿港元,相比2016年的20个专场4050件拍品22亿港元总成交额实现了升级;香港保利推出11个专场总估价超过10亿港元1600余件艺术品,总成交额逾18亿港元,比2016年秋拍的14个专场1800余件拍品总成交额11.15亿港元实现了升级。当然,并不是每家拍卖行都执行“减量提质”的策略,香港嘉德今年秋拍就以14个专场拍品总成交额6.526亿港元完成比去年翻倍的升级任务,去年为9个专场1237件拍品总成交3.38亿港元。香港匡时也同样如此。
业内人士认为,与2016年相比,今年的市场略有回暖,加上港股通热钱南下,所以香港嘉德较去年增加五成的拍品就实现翻倍的成交总额,是有一定客观因素的。由于近两年新进场买家增加,对拍品也有了新的诉求,拍卖行为应对市场形势,采取了多元化策略,无论是“减量提质”或者“增量保质”,都是围绕着买家展开的策略调整。
此外,今年秋拍,适逢内地两家拍卖行保利和嘉德进军香港5周年,两家公司精心准备的秋拍会亦收获丰盛,均创造了他们在香港历次拍卖季度的最高成交额。有关专家认为,从近年来两家中国内地公司在香港市场的表现来看,他们在这个亚洲拍卖中心,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获得市场认可,并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