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拍卖史上最大南瓜惊现保利香港

2017-09-27 16:54:5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0   

本次秋拍,保利香港拍卖将再度呈现日、韩现当代艺术的联合专题,从草间弥生、藤田嗣治、Mr.、朴栖甫到由嶋本昭三领衔的一系列具体派艺术家,为各位藏家带来一个色彩、题材皆丰富的视觉飨宴!

现当代艺术专场

2017年10月2日星期一

上午11:00

香港君悦酒店


草间弥生
富士山(QPWE)
2005 年作
压克力画布
91 x 116.7 cm.

  《富士山(QPWE)》、《圆点和圆点(QASTOL)》两件作品皆延续“无限的网”系列单一色调构图,以铺天盖地的“网眼”或“圆点”,实践草间弥生无限反覆与增生的幻觉艺术。《富士山(QPWE)》沿袭单色构图,以红色作为画面中唯一的色彩,草间弥生突破过去以网线完全覆盖画布的抽象表现,进一步增加了点、线、面的元素架构具象的风景。她屏弃色彩间的组合,仅以红白两色营造出视觉冲击,掌握几何形状疏密分布的差异,呈现单色下景物多重层次的次序关系。画面中“网纹”的构造不再单纯地仅是纤细线条编织的网状,而是发展成类似显微镜下有机细胞结构的复杂排列,“网纹”与“网点”有机性重复与繁殖的延伸,反映草间弥生观察大自然后的想法,她藉由创作发出对人类的省思,感悟宇宙的浩瀚,自身不过是渺小的存在。


草间弥生
圆点和圆点(QASTOL)
2007 年作
压克力瓷漆画布
145.2 x 145.2 cm.

  创作于2007年的《圆点和圆点(QASTOL)》延续1990年代的球面圆点,黑色圆点有些采取不透明的厚涂,有些环绕极稀薄的颜料,同时暗示光线的穿透性。大小不一的圆点非规整的排列,肆意地填充空间的安排,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在画面中自由交织与扩张,大小不一的聚集创造明灭晃荡的错觉。《圆点和圆点(QASTOL)》黑银对比的色调,幻化对宇宙物无数光点的想像,草间弥生集结了数十年对于“圆点”的琢磨,在单纯的色调中,圆点仿佛潜伏在潜意识里的光点,铺展出一个大宇宙的空间。


草间弥生
南瓜
2011 年作
聚氨酯涂料玻璃纤维强化塑料雕塑
175 x 180 x 190 cm.

  早在40年代草间弥生的学生时期,南瓜就作为符号出现于她的作品中。然而直到1981年草间弥生正式创作第一件鲜黄色带有黑色小圆点的南瓜油画作品,南瓜才开始成为草间弥生的代表标志。1993年草间弥生被选为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她搭建一个《镜屋(南瓜)》,由于镜子的反射使得观者产生四面八方被南瓜包围的错觉。从此草间弥生将平面的南瓜,感官提升至实境中,开始一系列大型尺寸的南瓜雕塑创作。超过人视线范围的巨大尺寸《南瓜》,使观看者产生如同草间弥生幻觉中被圆点完全覆盖的世界,艺术家企图藉由作品呈现自我的视觉经验,邀请观者一同体验将自己消弭在此无终点与起点的符号的感知世界。

  《南瓜》以草间弥生标志性的黄底黑点搭配,硕大饱满的外型,表面覆盖着草间弥生因疾病所产生幻觉的一颗颗徒手绘制的圆点。黑黄相间的圆点随着凹凸的褶曲在表面渐层性排列,凸出面以较大的黑色圆点与宽松的密度强调其立体性,而瓜瓣凹陷处则是相对较小且密集的圆点,暗示其向内退缩的空间思维,圆点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层次的循环演进,勾勒南瓜有机性特征,强化了南瓜瓜瓣的立体度,同时象征草间弥生关注的无限繁殖力,透过立体雕塑可说是总结术家毕生执着的艺术观点,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执念。


藤田嗣治
旺多姆广场
1951 年作
铅笔纸本
66.3 x 48.8 cm.

  《旺多姆广场》作为相同构图的油画与版画作品最为初始的素描创作,充分显现了艺术家的直观想法和构图,以及当藤田最初预设构图创作时珍贵的发想时刻。画面中强烈几何形的线条和弧度更加成熟和风格化,《旺多姆广场》更同时结合了两项艺术家最钟爱的元素:猫和城市景观。猫作为他作品中的重要存在,有时在他作品中与雪白裸女搭配,有时独立成为画中主角。在此,猫卧在半开窗户旁的古典扶手椅上,背景即是着名的景点旺多姆广场。对于艺术家来说,猫的善变、无法预测和独立个性象征女性,他在创作中体现了对于猫的爱与热情,不断为他的生活带来欢乐和活力。可爱的打盹猫咪作为前景的焦点,吸引着观众的视线。猫躺卧的柔软曲线、椅子和拱形窗户和与背景中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交叉线条相对比,以丰富的元素构成创造了层次感和景深。


Mr.
真我
2012 年作
压克力画布(四联作)
each: 291 x 181.8 cm.
overall: 291 x 727.2 cm.

  日本的“御宅”文化深深影响了各个生活层面,《真我》正是御宅族文化的代表之作。Mr.以“萌”为概念,并在作品中加入西方街头的涂鸦元素。作品依循其创作脉络,画面主体依然是可爱的卡通萝莉人物,水汪汪的大眼睛,飞扬的粉红色头发和绯红的脸颊,手中举着麦克风,表现小女孩在舞台上起舞歌唱表演的俏皮可爱模样。

  作品背景为粉蓝的条纹形状及圆点状,艺术家经常在其画面中加以错综复杂的象征性物件来完整整幅作品之主题。《真我》中吉他、键盘,鼓等乐器,以及其他几个小女孩有如处于失重空间围绕着主角。艺术家笔下的小女孩总是有着梦幻双眼和孩童般的身体,而为了区分每个角色之不同,Mr.赋予每个小女孩不同发色和发型,并且身边围绕不同的乐器,以此各自赋予她们生命力。画面可理解为是由一群充满活力的“萝莉”组成的乐队在舞台上表演,粉红色头发的女孩是主唱,其他在空中飞舞的女孩则是乐队成员为她伴奏,正是Mr.希望通过“幻想”式的画面传达出天马行空、缤纷的空间国度。


朴栖甫
描法No. 060214
2006 年作
综合媒材韩国纸画布
160 x 260 cm.

  《描法No.060214》创作于2006年,此时期艺术家的创作已由黑白基调的创作转化为基于彩色词汇的创作。艺术家以水彩浸透韩纸,然后一层又一层的贴到画布上,在韩纸尚未干透前,用手指或工具在表面细心压出重复的直线皱褶凹凸图案。韩纸被折叠的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其创作行为的方式及过程。艺术家尽量舍弃机械化而采用重复的手工行为进行创作,将周而复始的单一重复动作视为修行的过程,一如手敲木鱼修炼之僧侣,在手与身体重复运动过程中身心得到由内到外的淬炼,使得作品充满禅学意味。


嶋本昭三
无题
2010 年作
压克力玻璃碎片画布
228.3 x 200.5 cm.

  1954年吉原治良在大阪附近的芦屋市发表了具体派的正式命名,“具体”此名源自于嶋本昭三的建议,“具体”这名字来自日文,“具”解作工具;“体”解作身体,两个元素组成,意指“用身体呈现”。1956年的“第二届具体户外展览”中,嵨本昭三首次发表投掷绘画,舍弃传统绘画技巧,将装有颜料与碎石的玻璃瓶,放置于炮台中,发射后使其碰撞于画布爆裂并溅散开,伴随玻璃碎片与碎砂石的流淌,嵨本昭三认为:“颜料不从画笔解放出来就不会有生命。我们要向颜料灌注生命,让它活起来。”透过颜料流淌的强烈偶然性,创造出多层次的视觉触感。

  在《无题》中,嵨本昭三将装满颜料的玻璃瓶朝画布投掷,随着油彩不规律喷溅与挥洒,呈现超越艺术家制约与控制的图像,嵨本昭三藉由创作过程尝试讨论物质从固体转变成液态的形态变异的瞬间,如同吉原治良的话:“把爆炸的形态固定在颜料中”。《无题》中的色彩因投掷的先后次序,产生堆叠的层次差异性,最底部深色之上堆叠的是明亮的橘色与黄色,嵨本昭三将颜色透过喷溅的表现方式,强化色彩经投掷的生气盎然,激荡出超越平涂色彩所激发的视觉效果。


鹫见康夫
作品SY-49
1963 年作
油彩水墨画布
155.8 x 125 cm.


井上有一

1968 年作
水墨黏着剂和纸裱于木板
160.3 x 146.3 cm.


元永定正
些微变形的红色四边形
1984 年作
压克力画布
46 x 38 cm.


松谷武判
波动50-'86
1986 年作
综合媒材画布
116 x 89 cm.

  保利香港2017五周年秋拍

  预展及拍卖

  时间:9月30日-10月3日

  地点:香港君悦酒店

 
关键词: 保利 亚洲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