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古瓷:宋元吉州窑瓷辨别
2017-09-30 10:02:41 来源:|0
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产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
宋 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历史。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吉州窑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市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在永和镇西侧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范围内,废窑累累,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现今永和镇仍残存着一条条匣钵和窑砖铺砌的长街古道,这一带就是古“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
吉州窑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过汝窑、磁州窑、建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的诸多影响,特别是与磁州窑和建窑渊源关系密切,在鉴识时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共同与不同之点。
宋 吉州窑玳瑁釉罐
吉州窑器一般为正烧,少有大器出现。其胎质较粗松,但很坚硬,器物胎壁较厚,界于瓷与陶之间。胎色以灰白、米黄为主,个别呈紫灰色。当时吉州窑窑工的修胎是很有特点的,为了追求时效,熟练窑工往往就在快速的几刀之中完成了修坯的工作,因此,在器物上可见到修坯时所留下的明显刀痕和旋纹。
当时胎泥淘炼较简单,烧成后胎体上常可见有杂质和孔隙。此种工艺的独特性,常使仿制者露出马脚,大多数仿品制胎过白、过于精细,即便模仿,也常是貌合神离,做不到位。仿品的胎质常比真品还要紧密和精细,胎体常是过重或过轻。此外,宋时,吉州窑器中有一种仿定窑的产品,这种器物胎质较薄,胎色呈粉白或黄白色。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吉州窑瓷施釉较厚,古瓷釉面光润细腻,有一种温润之光。作伪者常用兽皮或浸油软布来进行抛打,以使其出现温润之光。但用兽皮擦者,在放大镜下可见无数细小平行的擦痕;而用油布擦者,在摸触时会有一种油腻感。
最主要的一种鉴识釉面方法是:吉州窑器一般均是出土器。因南方气候潮湿,泥土中含酸量多,造成其出土器的土锈一般表现为在其釉面上出现明显的结壳现象,犹如皮肤上弄伤后在修复时所结的痂盖差不多。这种结壳的现象,仿品较难做出或做像。
宋 吉州窑绿釉刻花枕
此外,吉州窑器的胎釉结合不是很好,釉面多数会出现开片,放大镜下看,开片中应有土浸之痕。仿品有时也可做上开片,但这种假开片,一是开得不自然,二是很难做出开片中的土浸之痕。吉州窑的釉是低温铅釉,经过几百上千年时间,釉内的铅会有部分析出,放大镜下可见点点锡光。仿品是很难做出这种锡光的。以上这些,是鉴识吉州窑釉面的一些重要特征。凡釉面无结壳现象,又无开片和点点锡光者,须小心对待。
黑釉茶盏是吉州窑的重要产品,到南宋达到鼎盛。品种有木叶纹、兔毫毛釉、玳瑁釉、虎皮斑釉、油滴釉、鹧鸪斑釉、黑釉彩绘、黑釉洒彩、素黑釉、剪纸贴花纹等多种。鉴识时,主要是观其胎釉特征。
另外,各种茶盏有些相应的特征也要予以注意。如木叶纹盏内的叶子,在烧成后其叶面与底釉釉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如遇叶片凸于底釉之上,或与底釉脱节,即是仿品无疑;真品窑变釉的茶盏其釉面上的块状窑变斑应为紫红色,而仿品的窑变斑则常有偏差,不是过深就是过浅。
真品的窑变釉是流动的,仿品则常是死板的;真品剪纸贴花纹茶盏常施灰白色玳瑁釉,烧出来的贴花纹饰既清晰又不生硬,而仿品则常见图案模糊不清,或边线过分生硬,釉色也单一,不见变化。可以与建窑相区别的一点是,建窑没有烧造过剪纸贴花瓷和彩绘瓷。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白釉彩绘瓷也是宋元时代吉州窑的一个主要瓷品。尤其是到元代,窑变花釉器有所衰落,但彩绘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彩绘瓷都是釉下彩。鉴识彩绘瓷,除了观其胎特征外,主要看其彩绘。
吉州窑的釉下彩绘以铁质为彩料,烧成后呈黑、褐、赭、棕等多种色调,色彩明彻晶亮。吉州窑瓷一般不在胎体上施化妆土,花纹直接画于胎坯上,烧成后,颜色更偏酱红色。
元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
现在,市场上出现有老胎新彩的伪品。这种伪品常见绘画功力不到位,彩绘呆板、草率,缺乏灵动之气。 (美术报 高松年 图片为网络配图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