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赏小心六陷阱

2017-09-30 09:59:40         来源:|0   

 错误一:钧瓷一定值万金

  老话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很多人因此认为钧瓷是种非常值钱的瓷器。

  张勇说,这种理解其实是对钧瓷的误读。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源于宋代。宋徽宗十分钟爱钧瓷,把钧瓷定位皇家专用,禁止民间使用、收藏钧瓷。除了皇帝的赏赐外,民间无钧瓷出现。所以,民间流传的说法是对钧瓷身份的认可,而不是对其价值的认可。

  当然,由于身份的高贵,历史上的钧瓷价值非常高。到了现在,随着钧瓷烧制工艺的改进,除少数大师级作品外,更多的钧瓷早已不再“家财万贯”。

  错误二:钧瓷一定不要棕眼

  瓷器掉毛,不值分毫,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越完美越稀少的藏品价值越高,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于是,不少爱好者参照其他类瓷器的标准,在选择钧瓷藏品时过分强调“完美”,发现釉面有棕眼就弃之不要。

  张勇说,钧瓷收藏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同一件钧瓷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价值。钧瓷研究所曾制定过一个《钧瓷河南省地方标准》,这个标准虽然至今没有实施,但爱好者可以参照这个标准来判别钧瓷的好坏。

  《标准》中把钧瓷分为珍宝级、珍品级、精品级、合格级4个档次,从变形、流足、粘足、棕眼、釉泡等14个方面对钧瓷外观缺陷进行了评级。由于钧瓷烧制工艺的特殊,成品变形和棕眼不可避免。所以即使对珍宝级的钧瓷,《标准》也仅仅规定变形和棕眼不允许影响艺术效果,而并未规定不允许出现。在钧瓷收藏中如果过分强调“完美”,可能会钻了牛角尖。

  错误三:钧红釉一定最好

  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赛翡翠。这是古人对钧瓷釉色稀有程度的划分。现在的爱好者如果依然照此标准来评价现代钧瓷,就会走入歧途。

  在以前,钧红釉确实是比较好的釉色。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钧红釉早已神秘不在。由于各窑口普遍掌握了钧红釉的烧制工艺,所以现在的钧红釉产品大量出现。钧瓷爱好者如果细心点,完全可以在钧瓷产品的陈设中发现这一点。

  张勇介绍,现在真正价格较高的釉色,是一些少数人、少数窑口所掌握的新釉色。像珍珠釉、凤浴釉、炉钧釉、鹦哥釉这类釉色,烧制难度大,掌握烧制技术的人少,其市场价值会更高。

  错误四:煤窑柴窑一定比气窑好

  历史上,钧瓷的烧制一直以煤烧和柴烧为主,直到1994年气烧技术试验成功,气烧工艺才逐步取代煤烧和柴烧。

  之所以说煤窑、柴窑比气窑烧制的钧瓷好,一方面是因为煤窑、柴窑烧制的钧瓷更“老”,更“浑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烧制方式成功率极低。以煤窑为例,受煤质、季节、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煤窑的成品率仅为30%左右。气窑的成品率现在已经达到了70%,所以煤窑、柴窑的产品会比气窑价高些。

  不过张勇也提醒爱好者,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目前气窑产品已经能够达到煤窑、柴窑产品同样的效果,甚至很多专业烧制技工都不能加以区分。所以,现在过分强调煤窑和柴窑是不对的。

  错误五:手工工艺一定比注浆好

  手拉坯对技师的技术要求更高,制出的瓷胎更厚重,烧出的钧瓷更具艺术个性,而且其产出率要低于注浆工艺。从这个角度来讲,手拉坯工艺加工的钧瓷价值肯定是高于用注浆工艺批量生产的钧瓷。

  换一个角度看。受工艺局限性的影响,传统的手拉坯工艺无法加工造型别致的异形器。从这点来说,注浆工艺是不可替代的。影响钧瓷价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釉色、器型。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而完全以工艺来判断钧瓷好坏,就过于盲目。

  错误六:大师作品一定价值高

  创作者的名气决定艺术品的价值,大师作品的价值一定会高于普通工艺师作品价值的。不过这个价值规律的实现有个前提,即这个大师是真正的大师。

  张勇说,真正能够配得上“大师”这一称号的,必须是获得中国美术大师这一国家级称号的人。目前,从事钧瓷设计、烧制的中国美术大师只有两人。其余众多所谓的大师,要么是含金量相对较低的省级大师,要么是“中国牙防组”这种草台班子评出的大师,实际意义不大。真正大师作品的价值和升值空间是不容置疑的,假大师的作品价值吹嘘的成分就大了。

  张勇透露,大师创作的钧瓷产品还存在一个鉴定难的问题。因为这类作品都是孤品,除了大师自己,外人很难判断真假。所以在收藏大师作品的同时,爱好者也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