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晒出镇馆之宝
2017-09-30 16:43:48 来源:雅昌艺术网|0
要说近两年的书画热,莫过于傅山、四僧,以及明末清初的画坛,一个绘画史上极其罕见的时代和思维大转换的时代。
尤其是清初画坛,四僧、四王分庭抗礼,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等地域性画家群体相互借鉴影响,流派纷呈,这似乎恰好印证了今天的中国,一个理应在艺术上面临相互交融与思考的时代。
这样的现状也形成了博物馆界对于明末清初新的研究和展出热点。2017年,天津博物馆也聚焦在清代前期,遴选馆藏精品,筹备了“清代前期绘画特展”,展览以山水、人物、花鸟为纲,通过两期共约160件展品为观众全景式呈现清代前期中国绘画的原貌。
第二期已于7月11日正式调陈,新增50件天津博物馆馆藏精品亮相展厅,展览将展出至10月15日。导览,话不多说,一起安静看画,先从一幅天津博物馆书画的镇馆之宝开始(文中作品介绍来自于天津博物馆陈朝霞老师、“清代前期绘画特展”作品介绍):
清 八大山人《河上花图卷》局部 纸本墨笔 康熙丁丑(1697) 天津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绘画以水墨为多,用笔恣意纵横,浑厚酣畅,花鸟画成就突出。他在学习陈淳、徐渭等前代写意大家的同时,在绘画实践中逐渐突出用笔奇峭,构图险怪,造型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河上花图》可谓精品中的精品。
荷花题材在八大山人的传世作品中占比较大比例,可见他对荷花情有独钟。此幅荷花概括而传神,笔墨纵逸蕴藉相兼,与陈淳、徐渭的写意画法并不雷同,可谓将中国水墨写意技法发挥到极致,堪称八大山人的传世杰作。
这幅画后画家自题行草书《河上花歌》,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967年)所作,作者当时年72岁。拖尾有清永瑆、徐世昌的拔,卷中钤清许乃普、徐世昌鉴藏印多方。
如果八大的一张写意荷花长卷还不过瘾,那么我们可以再来一张山水画的长卷,两张长卷的不同凸显出的正是四王和四僧的不同:
清 王翚 《云山竞秀图卷》 纸本设色 康熙乙未(1715年) 张叔诚先生捐赠
此图是四王之一的王翚晚年精心为祝贺清代著名书画收藏家安岐寿诞绘制的山水巨制。八大的长卷和王翚的长卷,前者笔墨概括潇洒,后者用笔细腻秀丽,这正是四王与四僧的最大差异。
清 王翚 《云山竞秀图卷》局部
相对于八大的大写意,四王的绘画则呈现出另一种风貌,以王翚为例,他一生精于摹古,且能融化古人笔法而成自家风貌。在近五米的长卷中,集辽阔渺远与林峦高深于一体,用极工细的笔墨描绘树木郁密苍润、楼阁、舟桥、放牧,笔法灵活多变,设色淡雅,墨彩出众。树的皴法就又七八种,连渔船、僧人、摆渡者都画的特别细致,渔船上用的抓钩的渔网子到现在还在用,这似乎就是天津当时人们生活的写照。
这幅画堪称王翚晚年的杰作,王翚完备的绘画功力都在画面中呈现出来,可见给安岐的祝寿礼物真的很重视,这一幅画是天津博物馆的一级展品,由张叔诚先生捐赠。属于清宫内府收藏,也是溥仪带出来,张叔诚先生收藏了好多溥仪的带出来的书画,这个展览中很多绘画都是张叔诚先生捐赠。有意思的是,王翚画这幅长卷的时候他已经84岁高龄,但安岐年仅33岁。
《云山竞秀图卷》 局部
在中国的收藏里,吴门收藏很重要,后来从南方转移到天津、北京之后,到清初之际,安岐是当时的大收藏家,他们家的收藏一半都进入了乾隆的《石渠宝笈》。有专家说这是画的天津的风景,画的是水溪庄,安岐的书房叫春贤草堂。
生平画长卷最多,也最见功力,晚年所作长卷更多。吴湖帆在评述其一生风格变化时曾说:“石谷自三十至四十颇见风韵,与南田绝相似,四十以后至六十为中年最精能之时,六十以后渐趋松懈,至七十左右为最退化时期……八十以后则老笔纷坡,复入佳境,愈简愈辣。此种功力,非他人能到矣!”
看完这张镇馆之宝,那么我们再沿着天津博物馆的调陈后的展览线索山水-人物-花鸟,一一看去。首先是“山水画”单元,以画家群体和地域性绘画流派为线索陈列,“四王吴恽”、“四僧”、“金陵画派”、“新安画派”及浙江地区画家的绘画得到较为充分的展示。
清 石涛 《巢湖图轴》 纸本设色 康熙乙亥(1695) 周叔弢先生捐赠
石涛的《巢湖图轴》,同样也是天津博物馆的一级展品,画的是安徽巢湖的风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画家画巢湖风景的画作,巢湖博物馆专门以这幅画的仿真绘画作为博物馆入口的标志。2009年,中国邮政发了一组石涛绘画的邮票,第一张就是这件 《巢湖图轴》。
据考证,这是1695年,53岁的石涛应吏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李天馥和庐州府太守张见易的邀请,从扬州来庐州游览,从庐州返回扬州的路上,路过巢湖,巧遇巢湖那几天下雨发大水,于是他就作了这么一幅《巢湖图》。其中的亮点是石涛对水的描绘,用“网巾纹”的画法,显示出风大浪急的感觉。
这天,船停靠在金沙河畔,闻讯赶来的淳朴憨厚的田家农民,为了表示对石涛的敬仰,特地从深水池塘里摘了一枝含苞待放的荷花,送到船上。石涛一时很受感动,准备以金钱作酬报,田家农民执意不受,反而求之以诗。石涛慨然应允,即兴成诗两首,其中有“吾只爱诗不受钱”,“一枝菡萏最堪怜”的诗句,表面是寄赠田家,其实这正是作者自己的心声流露和感叹!
说这幅画是上乘之作,因为这幅画集合了石涛的诗书画三绝,石涛共在画面上方洋洋洒洒题诗四首,四首诗系即兴之作,前三首诗是用他独特的篆隶结合书体写的,第一、二首秀雅轻灵,第三首苍润丰腴,墨色浓润。第四首是用行书体。全图诗书画相得益彰,堪为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