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桢墓志》原文中有“王应机响发,首契乾衷”一句

2018-01-25 16:27:24         来源:中国文化报|0   

 

元桢墓志(局部)
元桢墓志(局部)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致力于改革的皇帝,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鲜卑族的“移风易俗”,巩固王朝统治。但凡是改革,必有支持者也不乏反对者。《元桢墓志》的主人,南安王元桢便是支持者。

墓志原文中有“王应机响发,首契乾衷”一句。

在《魏书·南安王元桢列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里亦有类似记载:

后高祖南伐,桢从至洛,及议迁都,首从大计,高祖甚悦。

在许嘉璐、安平秋、曾枣庄三位先生合编的《二十四史全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中,为这段话做了注释:“后来高祖向南征伐,元桢跟随到洛阳,等到商议迁都,首先顺从大计,高祖十分高兴。”

另外,在《魏书·李冲列传》里有记载:

车驾南伐……自发都至于洛阳……冲又进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敢以死请。”高祖大怒曰:“方欲……卿勿复言!”策马……任城王澄等并殷勤泣谏。高祖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率如右。南安王桢进曰:“夫愚者暗于成事……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非常之人乃能非常之事……光宅中原,辍彼南伐。此臣等愿言,苍生幸甚。”群臣咸唱“万岁”。

由此看来,孝文帝通过“南伐”试探群臣对于迁都的反应时,众皆反对,最后是元桢提出,“非常之人乃能非常之事”,遂使“群臣咸唱‘万岁’”。以上《元桢墓志》和《魏书》中的记载证明,孝文帝在迁都问题上试探群臣反应时,元桢是“首”位支持者。

此外,唐长孺先生编纂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分册)》的《迁都洛阳和鲜卑贵族中间改革和反对改革的斗争》一章中,罗列了反对和改革的事例时,其中引用《魏书·李冲列传》的话,似乎也“默认”南安王元桢就是在朝堂上“首契乾忠”的之人。

但笔者认为,“泣谏”的任城王元澄才是“首倡之臣”。试举例证。

一、皇帝极重视元澄的意见。

后高祖外示南讨,意在谋迁……亲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遇《革》。高祖曰:“此是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之卦也。”……澄进曰:“《易》言革者更也……乃可伐叛,不得云革命……”高祖厉声……高祖既锐意必行,恶澄此对。(《魏书·任城王元澄列传》)

孝文帝先借南伐之事卜了一卦,试探群臣对迁都的态度,但元澄却忽然出列,告诉孝文帝,此卦只能预示南伐之事,不能预示改革迁都的得失,此言引得孝文帝甚至“勃然作色” “恶澄此对”。

车驾还宫,便召澄。未及升阶,遥谓曰:“向者……故厉色怖文武耳,想解朕意也。”乃独谓澄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澄曰:“伊洛中区……苍生闻此,应当大庆。”高祖曰:“北人恋本……不能不惊扰也。”澄曰:“此既非常之事,当非常人所知,唯须决之圣怀,此辈亦何能为也?”高祖曰:“任城便是我之子房。”(《魏书·任城王元澄列传》)

这说明,元澄虽在卜卦时反对将迁都和南征混为一谈,但孝文帝依然最重视元澄的态度,所以车架还宫后,立刻召见元澄。而元澄还未登上台阶,孝文帝已经“遥谓”,可见他的急切,说明孝文帝是渴望在迁都之事上得到元澄的支持。其明确表态支持,竟使皇帝说“任城便是我之子房”,可见元澄意见之重。

二、在时间上,元澄的表态更早。

据《魏书·任城王元澄列传》,元澄是在南伐占卜之后,即刻被孝文帝召见,表态支持孝文帝改革。此时,南征还未开始。

三、南伐时,元桢是戴罪之身,人微言轻。

孝文帝在召对元澄时,元澄是任城王,同时担任尚书令的官职。因元澄表态支持孝文帝有功,被封为尚书左仆射,此官职相当于宰相,尚书令仅次于尚书左仆射。

与之相对,据《魏书·任城王元澄列传》记载:“十有三年春……夏四月丁丑……六月,汝阴王天赐、南安王桢并坐赃贿免为庶人。”另有:“太后令曰:‘汝阴王天赐、南安王桢不顺法度……’高祖乃诏曰:‘南安王桢……特一原恕,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魏书·南安王元桢列传》)在谋划、实施迁都的孝文帝十七、十八年,元澄是大权总揽的重臣,而元桢则早已被贬为庶人,为戴罪之身。

孝文帝面临改革如此大事,若首先将罪臣请出支持自己,这在政治上是无比昏庸的做法。

四、元澄为宗室领袖,意见是第一位的。

据《魏书·任城王元澄列传》记载:“文明太后引见澄,诚历之,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当为宗室领袖……’”

据唐长孺先生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分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记载:“文明冯太后是文成帝濬的皇后……孝文帝宏即位的第六年(公元476年)她第二次听政,直到490年她死以前,政权由她掌握。他是个能干的女主,孝文帝初期的重要改革,实际都由她主持。”

冯太后在孝文帝二十年去世,而计划、实施迁都则是在孝文帝十七、十八年,也就是说,当时皇室的真正的掌权者是冯太后。被冯太后推崇为宗室领袖,可见元澄在宗室中的地位。

当时,宗室力量强大。在迁都过程中,孝文帝如果想要取得宗室的支持,就必须首先获得元澄的支持。

所以元澄才是实际上的“首契乾忠”者,元桢在南征时站出来发声支持迁都事宜,可能只是孝文帝和元澄试探群臣的一个策略罢了,在此之前,作为尚书仆射、宗室领袖的元澄早已与孝文帝取得了共识。

关键词: 墓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