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材质为画面效果和思路的发展提供多种潜在的可能性
2018-01-12 18:15:04 来源:美术报|0
李伦夜猎图漆画 |
漆画材质、肌理美的特性,为画面效果和思路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性。
“预埋!”“预埋?”“对,预埋!”他抓来一支笔,在一张课程表的背面给我画起了立面图,细细地分析预埋应出现在哪个层面。这是我多年前向谢金田老师请教漆画创作时遭遇“预埋”一词的情景。
渐渐地,漆画创作予我一种印象:如一开始就把结果告知观众的悬疑推理剧,把最终要显现的肌理、底层效果预先做好,此谓“预埋”;然后在“预埋”上一层层叠加各种颜色、肌理,这个繁杂的过程往往会颠覆了原来的效果和印象,预见能力与把握能力不强的人有可能在此环节迷失了原来的方向,绕入了歧途;但往往在你觉得陷入绝境时,却到了柳暗花明的出口,这正是漆画可爱的一面——材质、肌理美的特性为画面效果和思路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潜在的可能性,也是她诱惑你误入“歧途”之处,使你沉溺在由各种肌理带来的视觉盛宴中,陷入对此种美感的追寻中不能自拔,丢失了当初的目标。
既然如此,不妨换个角度来看,画画而已,丢失了最初的目标又何妨?况且在学习阶段,不妨多些“误入歧途”,积累丰富的感受和经验,对将来的创作埋下基础。令我着迷的是,漆画还是留存痕迹的艺术。我意识到要认真对待在漆黑的画板上留下的每一道笔触和每一滴颜料了,因为你的任何举动都将在那留下不可逃避的痕迹。
漆画和其他画种一样,或者说比其他画种更需要靠实践来维持手感,毕竟它有不必讳言的手工艺的部分,这是由特定的材料和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所决定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对表现手段的掌握,对自己的知识构成的丰富、内心世界是否强大逐渐提出了要求。因为没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开阔的知识层面以及对自己清晰的要求,面对丰富的材料和手法时也会出现失语的状况。历此过程的人留下了不少总结经验的体会文章,甚至展开了论战,唯工艺论者似乎迷醉于技术的神圣性,而唯艺术论者仿佛急于与工、技划清界线,恐沾染上匠气。“技不是孤立的技,它到了某种阶段时是不可言传的,即进入‘道’。它反过来说明技如果离开了道就没有价值,器是基础,是手段,道则是终极目的。”我认为,杭间在《中国工艺美学史》中这段对道家观点的阐述似乎亦能解释目前在漆画界的一些争论吧。
(作者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画家、《广州美术研究》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