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祖母的贤孙和凉州的赤子,写鸠摩罗什是自然而然

2017-12-13 12:32: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0   

徐兆寿是一位具有执著精神追求的作家。从他20世纪90年代的长诗《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中屈原式天问,到新世纪之初《非常日记》中对死亡的追问,再到近期《荒原问道》对文化命脉的问道,都延续和塑造着一个追问命运、探究存在、苦苦思索中华文化前途的思想者形象。这种追问和探究的气质在其20多年的写作中一直没有减弱,反而向更深广处蔓延。《荒原问道》中弥漫的是这种思索的气息,像空气一样布满小说周身。这在当代写作中是一道独特风景。正当《荒原问道》叩问世道人心之时,徐兆寿又推出一部令人意外的长篇小说《鸠摩罗什》。

作者为何选择鸠摩罗什呢?在最近发表的自序《一切都有缘起》中,他说他在还一份情,在尽一份责任。他本人并非佛教徒,直到40多岁时也未曾研究过佛教。是因为他祖母是一位特别的佛教弟子,不上香,不拜佛,不念经,只是行善事。多少年来,他一直想为祖母写些什么。而他的故乡凉州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寺院鸠摩罗什寺,他也想为故乡写点什么。正是因为尽孝,慢慢催发了他写这部长篇小说的念头。一个偶然的机会,清华大学出版社要他写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于是,这部小说便诞生了。当我想起我和作者一同去甘肃武威拜谒鸠摩罗什寺和天梯山石窟时的情景,想起在河西走廊驰骋飞奔的快乐,以及翻越祁连穿过大半个青海的感动,我便知道他必须得写凉州的精神存在了。作为祖母的贤孙和凉州的赤子,他写鸠摩罗什是自然而然的。

《荒原问道》中更多地写了凉州人的当代生活,而对其深层的文化存在并未深入。凉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佛教东传的中心之一,两千年以来,它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凉州人的生活。如果写凉州不写佛教的影响则基本上等于浮于表面。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鸠摩罗什》是他理解祖母和故乡乃至丝绸之路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位历史上的大德高僧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以充沛的笔触正面展开了佛教与儒道两家的对话,展现了魏晋时期佛教如何融入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种种细节,这在小说写作中尚属首次。同时,小说还以复调形式展开了佛教与西方文化的对话,回答佛教对于当下人类的意义。

几个月来,当我抽空一页页翻看他寄来的打印稿时,豁然而悟。在其前作《荒原问道》中,如果说夏好问代表了道家的精神取向,陈十三代表了新儒家的精神向度,黄老师代表了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精神的话,那么唯独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的精神是缺失的。尽管后来有文清远的灵光一闪,但佛教精神并未在这部小说中得以展现并与西方文化进行有效的对话。

鸠摩罗什是魏晋时代西域的精神领袖。前秦皇帝苻坚用十万大军攻下襄阳,得到高僧道安时以为得到了天下最大的知识分子,可没想到道安却说,远在西域的鸠摩罗什才是最大的知识分子。于是,他发兵7万,命令大将吕光扫平西域,从当时著名的佛教中心龟兹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但他没等到鸠摩罗什就死了,后秦取而代之。吕光只好在凉州称帝,并滞留鸠摩罗什17年。等到吕光一死,后秦皇帝姚兴便再次发兵10万,很快灭了凉州,最终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这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最风光的时代。鸠摩罗什一到长安,便开始翻译佛经,解读大乘佛教,不仅改造了中国文化,而且将佛教融为中国文化。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也说道,“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如果说佛陀创立佛教是佛教的第一个时期,孔雀王朝阿育王弘扬佛法是第二个时期,犍陀罗时期笈多王朝的造像与龙树开启的大乘佛教是第三个时期,那么,鸠摩罗什到玄奘的时代便是佛教发展的第四个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佛教的中心来到中国。鸠摩罗什便是向中国传播佛教的最伟大的先哲,从贡献的大小和后世对佛教的影响来看,要比玄奘更大。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鸠摩罗什,大乘佛教便不可能影响中国,那么多的佛教词汇也不可能诞生。但是,人人都知道唐僧玄奘,却不知道有鸠摩罗什这个人。

徐兆寿仍然延续其书写的特长,将鸠摩罗什置身于一个个精神问题之中,比如佛教本身的问题,小乘与大乘的区别,佛教与儒家的比较,佛教与道家的比较,佛教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佛教之于今天时代的需要等一系列大的精神问题,还比如个体生命对死亡与永恒的问题,对情与欲的问题,对待各种伦理的问题。他都通过一个个人物和故事去展开并回答。掩卷思之,仿佛经历了一次次精神洗礼一样。

近年来,与徐兆寿几次见面,他都向我谈到过这部小说。他说,他之前的写作都是写给知识分子的,读者多是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但这一次,他要写给普通大众,他要让所有的人都能看懂。这是他看了佛经《妙法莲华经》后得到的启示。对此,我表示首肯。佛教在传播佛法时追求最方便的法门,就是什么方式能最有效地达到传播,就追求什么方式。文学的社会功能,这些年来在某种情境中被淡化了,追求文采,导致质空而文胜,读者便远离文学了,但那些了不起的作家,都追求质朴,反而拥有大量读者。文学史告诉我们,一旦文学追求文采而使“质”空,便是文学没落时期,那么,就会有新的文风取而代之,比如建安风骨、初唐气象、五四文学革命等等。我看到他的这部小说的确在最大可能地舍弃技巧。当然,他也不是一味地追求质实,很多章节还是延续了诗意的特点。

徐兆寿说,他写鸠摩罗什始于2012年冬。他有一个计划,要写一系列关于丝绸之路的文章。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又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被重新推到历史的前台,而鸠摩罗什也便一下子重新活了起来。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