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精神的艺术表现 北京双年展亮出中国主张

2017-09-26 09:10: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0   

指南针与航海(中国画)

焦 洋

金秋时节,收获的季节,也是北京艺术展览最活跃的季节。9月24日至10月15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为千年文化古都北京,又添一抹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迷人风采。

15年,7届。北京双年展从蹒跚学步的儿童,逐渐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虽然经验还不够丰富,但充满青春的朝气、生命的活力和未来的希望。北京双年展参展国数量,也从首届45个国家,增加到如今102个国家,已跃居世界国际艺术双年展首位,表明北京双年展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提升。今天,当双年展、三年展等制度化展览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似乎进入蓬勃发展之后的相对疲软期,北京双年展如何在坚守中超越、本届双年展亮点何在,便成为公众和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起步较晚的北京双年展,早已形成中国模式,既借鉴国际双年展经验,又颇具中国特色;既有全球视野,更凸显中国自己的文化主张。它随着时代脉动,“架起东方与西方的桥梁,编织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在这种源自西方的策展形式中自主改革创新,充分掌握文化自主权,在架上艺术于世界艺术格局中整体式微的时代,坚持将架上艺术和雕塑作为主要的参展艺术形式,并适当采纳装置、影像等新媒体艺术形式,彰显中国艺术主张。

避免主题过于空泛、重复、平庸,避免双年展的文化意义及社会效益打折扣,是历届北京双年展在策展中考虑的主要问题。这也是强化展览定位,修正过往双年展中作品之间关联度和展览主题逻辑性不够明确等问题的关键所在。北京双年展从首届起,一直围绕如何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选择和确定主题——“创新:当代性与地域性”“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色彩与奥林匹克”“生态与家园”“未来与现实”“记忆与梦想”……每一届双年展的主题,既着眼国际性话题,又立足时代中国最前沿。本届双年展,策委会调整组建了更加年轻化、专业化的策划团队,并在集体反复磋商中,将主题确定为“丝路与世界文明”,既呼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意在以美的创造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又避免与非丝路沿线国家艺术家产生隔阂,共绘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涵盖广阔时空的主题,将历史和现实的呼应,与世界文明融合在一起,既符合北京双年展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又彰显丝路精神和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届双年展主题,因凝聚人类共享的精神价值,获得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普遍关注和认同,应征投稿空前踊跃。展览筹备期间,陆续收到来自世界120个国家4000多位艺术家的应征作品1万余件,最终择优展出特邀和应征的567位艺术家创作的601件作品,其中外国(含特展)作品411件,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作品190件。

双年展的特质,体现在主题对创作具有强有力的带动性。由于丝路题材庞杂宽泛,为了让作品更好地彰显其价值关怀,策委会在向世界各国艺术家发出征稿函4个多月后,召开了这一主题的创作研讨会,从主题内容、艺术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深入研讨,以避免主题缺失与重复,深入剖析丝路文化在古今广而深厚的内涵。作品遴选方面,策委会遵从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尊重各国艺术家自己的选择,在精神内涵上注重与“丝绸之路”“世界文明”主题的衔接,更鼓励艺术家在古老的丝路母题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总体来看,本届参展作品特别是外国作品的艺术质量,明显高于往届。这些作品围绕同一主题,采用了从具象到抽象、从现实到超现实的多样化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大多数作品描绘了古代丝路文明遗迹、各国风土人情等,但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也并非图解政治概念,而是注重表现丝路精神——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尤其是表现当代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而不是对立冲突的精神。那些来自当今战乱不息的古丝路沿线国家的作品,更充满对和平发展的丝路精神的憧憬和梦想。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本届中外参展作品的显著特征,是写实与浪漫两种风格交织、趋同与求异两种倾向并存。往届外国作品通常偏重浪漫风格,中国作品通常偏重写实风格。本届外国作品在驰骋浪漫幻想基础上,增加写实形象刻画;中国作品则在发挥写实造型优长基础上,增加浪漫幻想色彩。与往届作品相比,本届外国作品更多吸收中国元素,中国作品更多吸收外国元素,出现艺术元素趋同的倾向;同时,在艺术本体上,外国作品仍然保持各国地域特色,中国作品仍然保持本土艺术传统,坚守求异的倾向。趋同与求异两种倾向之间的巨大张力,产生东西方艺术交流融合而又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象。可以说,这些参展作品本身,就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就是丝路精神的艺术表现。

世界文明是多元的,人类心灵是相通的,凭借丝路精神的纽带,通过艺术表现形式,人类心灵更紧密地维系在一起。当年,意大利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曾受惠于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今天,21世纪的世界文明因“一带一路”更加多彩。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多元互补的当代世界艺术格局中,亮出了中国主张。相信它的坚持,将日益凸显其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