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博物馆而言,内部设计更是其长久发展的保证

2018-01-16 20:43:13         来源:《美术报》中国青年网|0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对建筑设计师而言,他们一直秉持着“建筑是博物馆最大的展品”这一理念而进行设计。国内许多优秀的博物馆无论是在自身场馆、陈列环境,还是在配套设施的设计中,都闪现出点点的人性化之光。

国内大多博物馆的外形建筑都融入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带有极强的辨识度。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又能欣赏美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河南博物院主体建筑以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让古老中原大地的历史底蕴瞬间喷涌而出。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唐风韵味,浩大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立刻让人有溯洄千年,穿越盛唐之错觉。

对于博物馆而言,外部建筑固然重要,内部设计更是其长久发展的保证。例如东阳的中国木雕博物馆,其内部装饰完美地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设计师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并且整个设计中随处可见东阳木雕的风格特色,六大展厅,六种个性,共同构建出一个多元、专业、恢宏的木雕艺术殿堂。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弗里兹·马克卢普早在1962年就提出:“当今世界经济形态已从商品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变。”针对这样的现实需要,策展人需要思考的不再是想让观众看到什么,而是观众想要看到什么。

以往在博物馆中了解展品信息通常通过图片、解说牌、上墙文字或博物馆讲解员等几种途径。文字的堆叠极易让观众疲劳,达不到应有的观展体验。博物馆设计者对此深有感触,因此在设计陈列展览时会使用现代技术与互动体验,让观众与展品实现“对话”。

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妇好墓”特展,观众在参观现场就可以佩戴VR(虚拟现实)仪器来观看它1:1墓葬复原和出土器物三维立体图像,厚重青铜器上附着的斑斑锈迹,润泽青玉间闪现的点点光辉,仿佛都带着泥土的气息从图像中扑面而来。这种互动体验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反馈。

意大利剧作家梅塔斯塔齐奥说过:“在黑暗中,即使是一线微光,也常常能使航手找到北极星,而修正他的航向。”光是人们感知物品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博物馆中,展示场所内的光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到展品的呈现效果和人的观感。

日本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瓷器,为了更好地展示瓷器本身的釉色和纹理,设计者创造性地直接从建筑上方开设天窗,仅通过自然光照射,展现器物特征。观众或是能看到阳光下温润如玉的瓷器闪耀着熠熠光泽,或是在阴雨朦胧中体会“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浪漫,可谓是每次都有新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并不只是单纯注重观摩展览,对于其服务配套设施水平也十分注重。坐落在南宋皇城大遗址旁的中国杭帮菜博物馆,毗邻西湖,远眺钱塘江,环境优雅。博物馆设置了历史区、体验区和经营区,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杭帮菜文化。历史区内,观众可以了解杭帮菜的发展历程;体验区内,观众可以了解杭帮菜制作过程,并亲自动手参与菜品制作;观众可在室外经营区直接就餐,既可以让游客更好地品味杭帮菜,又能获得效益,一举两得。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人性化设计将在未来成为博物馆的设计主流,关注人性化设计既有利于吸引参观群体,又有利于实现博物馆的自我价值,最终实现双赢。

(作者系吉林大学考古学研究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