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的力量增进群众福祉的特色小镇建设思路清晰可见
2017-12-18 21:14:31 来源:厦门网|0
艺术盛宴吸引中外参观者驻足观赏
开幕仪式上,百余辆共享单车排列成“盛开的花朵”。
厦门的强冷空气昨天让不少厦门人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衣,不过,行走在翔安区新店镇澳头社区郁郁葱葱的村道上的欧洲老外们,衣服却显得有些“单薄”,只穿了一件白衬衣的荷兰艺术家JAN ARTENS打趣地说,并不是因为习惯了欧洲的寒冷,而是这里浓浓的带有家乡味的文化气息,给了他们温暖。
从厦门东海域射来的阳光,昨天一大早就为澳头镀上了一层金色,波光潋滟的怀远湖面,倒映着周边密密匝匝的红砖古厝以及燕尾脊屋檐下一个个亮眼的文化标识。在时隔一年之后,这些来自北欧的客人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艺术品,再度造访这个美丽的小镇。
昨天下午2时,“澳头面朝大海艺术季·2017年第四季古渡新航”活动暨瑞典文化年之中瑞当代海丝艺术展在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与此同时启动的是在不远处怀远湖畔澳头村史馆举办的“古厝玄象——伊玄综合艺术展”,而《有一种爱叫永远》陈慧瑛品赏会也将于近期在澳头文学馆登场——这三大带着鲜明东西文化融合印记的艺术盛宴,将一直持续到春节前后,免费对市民开放。
不一样的文化汇聚在澳头,摩擦出的却是同样耀眼的火花,它照亮的是渔港特色小镇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之路。透过当地老百姓的笑靥,在产城融合中推进区域转型升级、用文化的力量增进群众福祉的特色小镇建设思路清晰可见。
大咖云集 共谱“一带一路”交流新佳话
虽然被周边的红砖厝包围着,但昨天迈着急切的脚步前往澳头的文艺爱好者,一下子便能找到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的位置。这一澳头渔港小镇的又一地标建筑,从开门迎客的第一天起,便向外界散发出浓浓的北欧风情。
在这里启动的“澳头面朝大海艺术季·2017年第四季古渡新航”活动暨瑞典文化年之中瑞当代海丝艺术展,不仅是两国文艺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成了昨天厦门众多艺术爱好者及市民游客的欢乐盛宴。15位中外艺术家带来的200余件精美作品,或裱在墙上,或摆放在地上,尽管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每一件都是人们眼中最耀眼的“明星”。
事实上,昨日这场艺术展开幕仪式上的主角,本身也是一件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厦门知名行为艺术家曾焕光,用百余辆共享单车,在艺术中心前的空地上排列成“盛开的花朵”,他说,在共享时代,人们更需要把智慧的结晶放在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一件长达196厘米的水墨画《盛山图》,在艺术中心入口便牢牢地抓住了参访者的视线。据介绍,此次瑞典文化年活动以“‘新足迹’中瑞当代海丝艺术展――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为主题,把“一带一路”的沿途风光及风土人情,全都定格在以油画、水墨画、雕塑、影视等多种形式展现的艺术作品中。
人群中,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戚彧不断重复介绍着他作品的理念――用2017个碎瓷片密密麻麻地点缀在雪白的墙面上,给了观众无穷的遐想。而瑞典籍华人艺术家王彤的绘画装置作品《金枝玉叶》,则成了昨天现场的另一道特有风景,在他看来,给枯枝披上金装,将废弃的建筑材料制成绘画,可形成另类的图像语言,给人特有的美感。
紧挨着怀远湖的澳头村史馆,其实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澳头著名古厝向东厝。昨天在这里揭下面纱的“古厝玄象――伊玄综合艺术展”,同样人流如织。当代艺术家伊玄用30件精选作品,将其独创的墨禅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神秘的古厝空间里浓墨飘香,一种心灵与时空的对话正不间断地进行。
艺术搭桥 小渔村面貌日新月异
昨天下午1点半,当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春把右脚从小渔船踏到澳头古码头的那一刻,他不禁又从心底感叹了一句:“美丽的澳头,又变了!”他和11名来自北欧的艺术家一样,也是瑞典文化年之中瑞当代海丝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家之一。不过,作为同样知名的行为艺术家,他昨天来澳头的方式有些独特――揣着其精心设计的作品“奥丁(Odin)回澳头(Oett)了吗?”从岛内五通码头搭乘渔船,踏浪前行。
在林春的眼里,正因为这些年澳头被频频注入了北欧风情,这个小渔村与国际艺术界才能如此迅速地紧密接轨。因而,他的作品带着明显北欧色彩的奥丁(Odin),要对接的就是国际化的澳头。
面朝大海,古渡新航。对自己家乡的变化,昨天专门从国外回乡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的蒋德水老先生其实最有发言权。站在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高大上”的大厅里,他不禁感慨万千,眼眶也慢慢地湿润了。1992年,他就是在这里,捐建了澳头学校――此后,这所农村小学被改造为同心孤儿院,而不久前在多方的共同打造下,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纽带的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终于矗立起来。
蒋德水说,这三个时期,定格了澳头成长的三个片段,“我们离乡前,谁也不会想到澳头在文化的支撑下能这么快成长为中西艺术之乡,现在的澳头人真有‘福气’。”
擦亮品牌群众获得感加快提升
洒向怀远湖的明媚阳光一扫空气中的寒意,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洋洋的。除了艺术爱好者的喝彩,昨天并不难听到前来“围观”的澳头人持久的掌声。
老百姓自发地鼓掌,使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马福力深受感染。他坦言,自己前来澳头之前,怎么都不会想到当地居民对北欧文化会如此深爱,对建设自己家园的热情会如此之高。
事实上,外界从昨天的活动中,也了解到一个强烈信号――澳头将继续用文化的力量,为当地老百姓搭建产业平台,最终的目的,无非是使“村庄更美、百姓更富”。而透过这一思路,人们同样不难窥见澳头在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推进渔港特色小镇建设的庞大格局。
这一点,早已被“澳头面朝大海艺术季·2017年第四季古渡新航”活动策展执行人蓝兰看在眼里。作为近些年频繁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新澳头人”,她见证了小渔村一点一滴的变化,也体味着当地老百姓在大规模的文化建设中心底的甜蜜。
在摄影师的取景框里,昨天夕阳下的澳头,又成了一幅画。中西文化的融合中,这里,还会更有韵味,收获更多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