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题材上百花齐放
2017-12-07 13:29:55 来源:南方日报|0
倪萍、孔德墉、齐慧娟合力作画《松鹤延年》。
3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综艺频道首次与观众见面。这档讲述27件国宝故事的纪录式综艺节目播出后迅速走红,很多年轻观众都自发宣传这档文化综艺节目。借此势头,央视还会继续深耕文化节目领域。5日,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打造的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在北京宣布启动,节目将从2018年1月6日起,每周六19时30分在央视四套播出。据悉,节目将为观众展现不同的中国人家庭故事,为中华家风“代言”。
今年以来,《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两档不同类型的文化节目先后热播,加上《谢谢了,我的家》也即将推出,可以看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在形式和题材上百花齐放。
广邀嘉宾讲述家风故事
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个人的发展也与家庭文化有着深切联系。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总监李欣雁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谢谢了,我的家》将以家风为展示主体,以家族人物为承载对象,旨在通过家风文化价值的发现,对民俗文化寻根,重塑家庭观念。
在节目形式上,《谢谢了,我的家》将以访谈为基本形态,广邀形形色色的嘉宾人物在节目中讲述的真实家庭故事,折射华人群体的心灵世界。李欣雁透露,节目组从几百位候选人中挑选出了近50位嘉宾,他们中既有取得重大成就、作出突出贡献的名人或他们的后代,也有闪耀着道德的力量、带给我们平凡感动的普通人。而部分嘉宾所代表的,则是孔子、鲁迅、齐白石、徐志摩、钱学森等一串具有深刻文化记忆的名字。
当天,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与倪萍、鲁健与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鲁迅长孙周令飞、徐志摩长孙徐善曾、齐白石孙女齐慧娟等节目嘉宾,一同分享了各自有关家风的故事。今年91岁高龄的孔德墉老先生,精神矍铄地笑称自己是“90后”,给大家分享了孔家传世千年的家风“诗礼传家”的由来。
敬一丹有关家风印象最深的细节来自于自己的母亲。“母亲从未和我说大道理,但是身教胜于言传。”
敬一丹说,每个家庭其实都有故事,都有老话,都有规矩,这些东西就是我们不断传承的宝贝,就是每个家庭的家风。《谢谢了,我的家》节目正是选取家风传承中最朴素真实的方式:以长辈的言传身教作为切入点,展开每一位嘉宾的“家风传承”。此外,还将用“时光瓶”这一独创的概念载体,喻意家庭文化可以穿越时光,影响到世代家人。
文化节目提升原创能力
日前在北京发布的《2017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指出,2017年的综艺节目,一大特点是“慢综艺”类型节目的崛起。而“慢综艺”的概念中,就包含了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腾讯视频综艺运营中心总监李杨分析:“游戏类节目太多,让观众失去了新鲜感,‘慢综艺’所呈现的正是大家所缺失的情感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慢综艺”通过节目本身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内涵打动人心,从文化或生活的角度出发,带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治愈感。他举例说,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选取的文章并非名家之作,而是阅读量众多的普通网文,并伴随郑重的仪式感去阅读,更能让观众产生“与生俱来”的共鸣。
与此同时,范周指出,文化节目的制作仍处于摸索节目,目前面临着后劲不足、同质化严重的困境。“从节目设计来说,文化节目形式简单、不刻意制造戏剧冲突吸引眼球,主要通过节目的人情味儿打动观众,策划难度很高,更面临观众审美的日渐提升、版权的限制等瓶颈。”范周认为,以文化节目为首的“慢综艺”,要提升原创能力,进行更新升级,丰富节目模式,从而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避免“昙花一现”。
某种程度上,《国家宝藏》的走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创新采取了“纪录式综艺”的模式,让“国宝”以更为鲜活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而《谢谢了,我的家》则用“感恩”唤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在众多文化节目中形成一股独特的“暖流”。
“真正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节目,应该关照人们心灵、反映人们生活。”范周对南方日报记者说,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聚焦大背景下的人物和文物的故事,这些内容更加强调触及真实生活的内核。“生活体验和人文素养类的电视节目,是符合行业生态和观众需求的,期待更多的内容创造者多一些对人文关怀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