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 油画71.1×56cm 莱顿收藏

2018-01-22 18:35:08         来源:美术报|0   

 

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 荷兰 伦勃朗·凡·莱因 板面油画 71.1×56cm 莱顿收藏
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荷兰伦勃朗·凡·莱因板面油画71.1×56cm莱顿收藏

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维米尔、罗丹、莫奈、梵高、沃霍尔……从中小学美术课本,到一场场排队数小时的艺术展览,他们应该是当下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西方艺术家;短短三四十年,这一个个名字,从黑白小画册上的模糊概念,变成了只需一张高铁票加一张门票就近在咫尺的具体细节;从一小部分文艺青年日思夜想的“梦中偶像”,变成了大众百姓“朋友圈”中的文化时尚;从西方艺术馆玻璃柜中的遥不可及,变成了中国藏家一锤定音的“傲人战利品”。中国确实是强大起来了,在经济夯实的基础上,高楼平地起,希望更自信地面对世界。

与过去藏家的“独乐乐”不同,在全球化的大势之下,西方的藏家们也积极地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而中国或许正是一块孕育着勃勃生机的土壤。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西方收藏家们就已在中国展开了巡展的征程,而如今西方大师们的到来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意大利收藏世家贝利尼家族传人路易吉·贝利尼在上世纪80年代与意大利总统一同来到中国,便开始了与中国几十年的缘分。从当时的惊奇,到如今的惊叹,他在大洋彼岸见证着这个国家的崛起。2017年秋,他又一次携藏品前来,比坊间盛传的“50亿总价”更火的是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的响亮名字。

来自美国的以荷兰黄金时代艺术发源地莱顿命名的“莱顿收藏”,在2017年春和秋,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龙美术馆,将荷兰艺术黄金时代的昔日荣光带到中国的大江南北。这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时代,莱顿收藏首创“借阅图库”收藏方式,启用了免费的学术性线上藏品目录,收藏作品的详细参考资料、艺术家传记,以及业界知名学者撰写的研究论文,全部开源共享。并与全球博物馆合作,为展览提供艺术作品的借用支持,使得藏品的借阅展览更加便捷。而在不同展览中,根据作品的选择与排序,也创造出了更丰富的学术可能性。

同样在2017年秋,在杭州,一个令人瞩目的公益欧洲艺术馆落成——由法籍华裔收藏家吴静女士私人收藏的包括雕塑大师罗丹在内的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艺术精品,悉数亮相。如今藏家们的选择不再仅限于京沪,或许也预示着一个新兴蓬勃的城市带给全世界的清新吸引力。“在中国建一个没有门槛的公益艺术馆是我的理想”,带着这种执着的初心,这位作为第三代移民的华人藏家自觉地开始了她“文化使者”的使命。

如今的中国观众就像一块好学的海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生长出“众乐乐”的热闹果实。然而,当经历长队走入展览入口的兴奋新奇,转化为一两小时的步履劳顿,直至即到出口的茫然回望,一场展览真正留给大众的是什么?短时间走马观花的观看,是否会有饱餐之后的“消化不良”?这些佳作能不能超脱手机的拍照和“朋友圈”的点赞?有没有更多的热爱艺术的人们搬着画架、提着板凳在一幅油画前、一尊雕像前待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艺术家陈丹青也提出了这样的焦虑,在“博物馆旅游化”的时代中,这些大师是不是也“过时了”?那种曾经想看却看不到时心心念念的热情,在今天的青年人心中能否燃烧?在世界艺术风云际会的当下,在“大师们”的脚步之后,中国的眼睛还应该看到什么?

这一个个问题,没有办法马上解决,人们都在努力着,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就像陈丹青说的,“这就是时间、文化上的错位,但是‘伦勃朗们’还是要来,而且我总觉得来得还不够。”让我们再往更远的未来看,吴静期冀着自己的故土也能拥有珍藏着全世界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贝利尼则期待着中国古典的大师们也能在西方焕发光彩。

关键词: 莱顿 自画像 眼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