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强调它的多样性

2018-01-04 18:55:59         来源:雅昌艺术网|0   

 

 

主讲人介绍:

吴为山:江苏东台人,雕塑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2012卢浮宫国际美术展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曾任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终审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吴为山

导语:

中国美术馆馆长、展览学术主持、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合正在展出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雕塑与时代”的讲座。吴为山馆长为公众梳理了中国百年雕塑的艺术风格、审美演变的脉络,回顾了百年中国雕塑艺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追寻中国梦的探索历程,以及雕塑创作中的诸多时代命题。

以下系吴为山课堂文字:

下面我放一些图给大家看看。 这是收集了很多的20世纪初一些各种画报,当时对于雕塑的一些报道,像《良友画报》等等,还有把建国以后各种出版的,雕塑方面的画册和理论著作进行了收集,这都是《上海画报》,《上海画报》。这是人体,中国古代的雕塑很少见到人体的表现,当然我们可以在红山文化里看到,还有在东汉时期的陶瓷当中,我们看到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个藏品是很小的,就像马蒂斯画的那几个人一样在跳舞,但是大量的人体雕塑是没有看到的。这都是一些纪念碑,可以看到的人体雕塑。

这是刘开渠做的孙中山像,这次在展馆当中有这样的雕塑,有这件雕塑。那个时候的一些《画报》,也在介绍西方的雕塑,这是中国雕塑,孙中山像,当时有不少的艺术家做,蒋兆和也做孙中山像,他到南京找徐悲鸿,那个时候他就投标,这是展品当中也有。你们把这个人物了解一下,这个很了不起的,陈散原像,他跟陈师曾的关系,跟陈寅恪的关系,这个大家去了解一下,为什么有这个像这么重要,这是表现抗战英雄。

孙中山像

这个他是用玻璃球,用琉璃等这些材料做的都发光。刚才我讲的《播种》,《公社书记》,这都是打上时代的痕迹,那个时候公社书记70年代60年代就是这样的。《出境》,这是改革开放这些出国了,这是一个海关人员站在这里。这个是表现航天《逐梦》,这是孙中山像,在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毛主席 邓小平,滑田友他们做的,关伟显《万水千山》,周总理像。陈锡钧也是早期留学的,他这个作品我到香港大学借来的,是早期的。这个是李金发做的黄少强,黄少强是一个画家,李金发当年很早,李金发就是广州的梅州人,他给他做的雕像,这是鲁迅,我曾经问过熊秉明先生,我说你那个鲁迅,为什么只做一只眼睛不做第二只眼睛,怎么不对称呢?他说一只眼睛你看这是鲁迅吗?你通过一只眼睛已经看到是鲁迅,第二只眼睛你还要做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是蒋兆和,这个是人体,这个是滑田友的人体,大家可以看看,这是1940年的创作,当时他在留法。古希腊在雕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体,人体里面所体现的中国人表现理想,是去画山 画石头 画松树,把所有的东西寄托在大自然的里面去了,所以他们从大自然里面看到人,比如圣女峰,圣女峰还有雾峰,经常有的是不是这样的?那么西方人是从人体里边看到大自然,这种流韵慢慢地流淌,你可以看到这种线条慢慢的流通关系,还有这种单纯的。

这是刘焕章先生的,白求恩。这是一些《保卫古巴》60年代的,《胜利归来》,这些作品是陶瓷的,这是中国美术馆藏的。时代丰碑,广州解放,这个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雕塑,这是一个小稿,他是在红军强渡大渡河,这个地址做了一个很大的一个工农红军的头像,一个头像来做了一个纪念碑,这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是我创作的天人合一的《老子》,为什么要以这样一个图片在这里呢?因为这里全是人,这个是叫虚怀若谷,里面刻满了《道德经》,满腹经纶,到最后包罗万象,实际上是这个雕塑的一个创意。把老子的道家思想的这个元素融进去,这是五羊城,这就是这两个雕塑相对的我认为香港跟澳门的回归,这就是象征着中国的强盛,杨先生他讲还有一对,这是志愿军像我讲到的。

刘焕章先生

多元交响,这个铁拼,这个铁拼是1954年,他开始创作一直创作了30年,最近雕塑他创作了30年,他是用那个纸剪了一个,不断地再去搞。我去过他的巴黎的工作室很小,只有20多个平方,矮矮的在他的家的后面一棵大杨树下面,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他就做一些小雕塑,这个艺术可不在幅度大,现在很多东西做的太大,几十米一个城市雕塑,好像一个雕塑要跟建筑物去比,它才能留得下来,其实雕塑不在乎大,布鲁塞尔的那个尿童那么小,你把它做成20米多难看。那个叫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就那么大,到上海展了一次轰动,后来人家不允许再出国,如果要出国的话要全体人民通过,不容易,国外对雕塑的重视,他这个铁片,这个是当时我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工作的时候,我当美研所所长也当中国雕塑院院长,我就提出来要把熊秉明的作品收回来,收藏一些,他们家就同意了,同意以后就是熊秉明夫人,熊秉明先生的夫人,她说能不能把这个作品翻一个铜的交给你们?我说我不要我就要铁皮的,因为铁皮的他只有一件,翻成铜的以后他还可以到处有,这是《走向世界》,这个雕塑在洛桑,这是田金铎先生的一个作品,你看她这个身体的扭动,那个竞走的感觉做得真好,都感觉在动。

匠心着意,这是这批,这是张明山的作品,张明山,这是我们唯一的一件,就是张明山的一个作品,杨振宁先生看了好长时间刚才,他说这个人一定是天才,他讲是张明山一定是天才,我做过张明山一个雕像,就是他这个传说他的袖管子里边,看到你以后袖子很长,他在袖管子里边捏来捏去,一个雕塑就能出来,就能把它立出来了,其实我也是民间艺人出身,我是跟民间艺人学的民间艺人,我最早十几岁我就到无锡惠山泥人去学习,这个上面有好多惠山泥人,当时这个上面有几个大师像,这些人都是教过我,他们就是在短时间里面,能几分钟十几分钟就能把一套,霸王别姬都做出来。

泥人张作品

我告诉你怎么做,他有一个模子,就是脸部的模子是标准的,仕女是鹅蛋脸 尖下巴吊胆鼻,这个眼睛是丹凤眼 柳叶眉,这个他是有规矩的,然后她有半个头,就是脸有一个面目,用泥巴朝上一摁,按完以后拿出来以后,拿出来以后再把后面再弄一块泥巴头发补上,把后面一补上,再把底下颈子这个地方再把它捏尖了,然后身体的部分,身体就做成一个泥饼,做一个薄薄的泥饼把它一鼓鼓起来,再把头朝上面一插,稍微一动,膀子再一动马上一个人就出来,再把脚做好朝下面一插,他是组装的。这种组装方法,特别是用泥饼做这种方法,在西方雕塑里是没有的,西方雕塑里每一块一块地多得多,所以往往用泥饼来做的时候,他会很生动,你做了以后稍微一按以后,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这个,那么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几分钟就能把一个人塑出来呢?他有几种模子,比如说有申字脸像申请的“申”,中间大,有国字脸方的,有田字脸,有国字脸方的,还有田字脸,他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脸,他看你这个人长的像国字脸,就拿国字脸的模子一按,一按以后差不多,拿出以后稍微动一动,他基本形式差不多,但是就是因为有一些特点,比如说你鼻子大一点,酒糟鼻很大,比如是一个招风耳,他把那个一拉你马上特征就出来了,是不是这样呢?等他干了以后他再凭想象再去彩绘一下,把眉毛画高一点画低一点就很像,所以讲起来是几分钟在袖管子里面捏,实际上袖管子就像做魔术的人,袖管子是他的一个挡风墙,他这里面已经开始看到,你这个国字脸小模子也出来了,这个小模子是石膏的,石膏模是吸水的,那么你泥巴按上去以后,他一拉一拔就出来了,所以我把这个秘密解给你们。

泥人张作品

这个是,但是确实这个你们看看,我讲到以后你们再去看,泥人张之所以能够有名是不简单的,一个艺术家能出名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他要很多人认可,还要同行认可,因为他的作品还要能深入人心,真的不容易,所以你们要好好的爱护这些艺术家,也要爱护这些艺术作品。这是泥人张的第二代《卖糖葫芦者》,《卖糖葫芦者》生动活泼。徐悲鸿看了泥人张的这个作品以后,就大加赞赏,因为徐悲鸿是一个写实主义者,他就希望把写实当中的人表现出来,来通过表现人来表现这个写实,这是徐悲鸿先生。

傅抱石先生他就不这样了,傅抱石先生他的绘画,就把古意古风画出来,他会走到遥远的古代去跟古人对话,徐悲鸿画的那些马,画的很多的人还带着很强的现实性,所以每个艺术家都有他不同的地方,雕塑家也是这样的,有的雕塑家做现实的人能做的很像,但是他做了古人的时候他就做不起来,古风做不出来,古韵做不出来,古代人物当中的神韵神情做不出来,实际上这个里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你要研究古代人物,你必须要研究古代绘画当中,还有古代造像当中他的那种陈设,因为我们都没有见过古人,我们没有照相机,所以我们看到的古人,都是从艺术家的古人当中看到的,所以那种陈设深深地秉承了,我们内心的一种心理认同,你在做古人的时候,你把这种新的认同你把它表现出来,首先从形式上就是古人。

第二点你要做古人你当然要学历史,我们现在讲一个艺术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其实你要表现古代题材的作品,你的深入生活你要去看古代小说,你要读古诗,你要去看传统的美学看哲学,这个时候你的精神世界才能跟古人通信,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你没有传统的文化,你是一个很浅的,那么你怎么能把一个很深的东西做出来呢。很有意思,这些作品都是前面这都是当代的作品,他们在表现过程当中,把古代艺术当中的浪漫夸张都用上来了。

《黄河母亲》

这一件作品是《黄河母亲》的作者何娜女士,《黄河母亲》你们知道的,这是《黄河母亲》的那个作者他做的,这是我们老馆长刘开渠他的作品,在我们的国宝厅里面,就是藏宝阁里面有她这一件小小的石雕像,这是熊秉明先生的骆驼,这是杨振宁先生捐赠的,今天他来看了以后很感触,他说放到博物馆里面展,比我放到家里好看,我是觉得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他不如站到舞台上好看,灯光一打,脸上再稍微夸张一下他不一样,走到中国美术馆首先一个期望值很高,所以好作品放在中国美术馆越看越好,差作品放不进来,因为长的丑你能站到舞台上去就不行了,这是一些民间的东西文心写意,这个作品放在那里一般人不大注意,不就是一个铁条子嘛,你要知道这个铁条子做了好多年,你看这些结构。

这些结构,这些结构的空间结构,它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或者是一个几何化的一个线条,有很多的作品,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像几何化的线条,就是很简单,它没有在大的变化里面,有小微妙的精妙的表达,所以往往就不耐看,就跟书法一样,有的人龙凤风物,一条线画掉了,飘掉了,这个屋漏痕,如锥画沙,就像锥子画在沙上面一样,像上面屋漏痕一样,力透纸背,雕塑也是这样,雕塑的线条也要达到力透纸背,那才能把自然 客观、对象的最本质的那种特征,那种内在的结构给表示出来,最后达到神的表达,从形到神,从神入手,进入形再从形,形的表达,形的创造,形式的构成来达到神的再现和突显。这是熊秉明的母亲花了十六年时间做的,

《问道》

这是《问道》,孔子问道与老子,这个形体实际上这个塑造,这个是他比较方正,比较大方纯正,儒家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结合,强调逻辑关系,强调伦理,而道家思想强调人与天合一,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所以这里面上善若水如同流云一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这是钱绍武先生,钱绍武先生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雕塑家,这个是留学苏联的,但是他虽然是留苏,在他留苏之前,他是跟无锡当地的一个著名的画家,叫秦古柳学画,学中国画,秦古柳是中国画家也是一个书法家,所以钱绍武从小就吸收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他的父亲是清华大学(应该是北大外语系教授)的外语系教授,所以钱先生的外语也很好,当年他考中央美术学院的时候,其他的门课都不及格,就只有语文考的好,徐悲鸿破格把他录取,破格把他录取,所以他跟阿炳在一条街上,他是无锡人,钱家的,钱钟书 钱默存 钱钟韩 钱伟长都是无锡人,他是无锡钱家的,所以钱绍武先生跟阿炳,他也见过阿炳,所以他把阿炳,我也做过阿炳但是在这里不展示。

这是陈云岗先生的《大江东去》像流水一样,这个是贺中令《白山魂》用一块石头,用殷红的石子上面还有雪白的石花,然后他通过这样一个石头的巧妙的雕琢,变成了一个杨靖宇的一个头像,抗日英雄,这是很了不起的,中国美术馆有一个雕塑园,现在里面放了很多雕塑,曾经有人我们把这几个台柱上铸起来以后,有人讲这个台柱上也不放东西浪费,为什么不放东西我们在考虑,叫虚席以待,要有适当的作品放在上面,虚席以待,所以普通话讲不好,我的语音也是写意的。

陈云岗先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强调它的多样性,强调它的特点,有了特点,有了多种不同的特点才有了文化的多样性,所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的语言里面包涵着浓浓的江苏口音。所以我把江苏的文风,和地方的土味带到了北京。这一个上面所有底柱上,上面你们要去看这都是精品,我没有把这个地方放一些重要的伟大的人物,我把这些地方全放儿童,中国美术馆最重要的地方放的是儿童,这个全世界的人到中国美术馆来参观,他都会感到感动,因为儿童是人类的希望。

儿童是所有应该被人类呵护的一个群体,儿童也是最纯粹最纯真的,最天真最浪漫的,他们常常仰望星空,走进自己的梦的世界,我有一个雕塑,在英国皇家攀格林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只有鸡蛋那么大,叫《睡童》,这个《睡童》你们打开网上看一看,就书着两个字,有一首诗叫《睡吧宝贝》,睡吧宝贝,梦乡里有一个可爱的梦想,这个是我配的一句文辞,你们看看这些作品,这是在后花园的一些作品,还有前花园的一些作品,咱们中国美术馆的后面前面到处都是,因为一共有多少,有500多件雕塑作品,他跨度一百年,有316个作家的作品。我们围绕这次展览还举行了一个高端论坛,也是在这个厅里面当时把那个地方围起来,做了一些同声传译的房间,用四种不同的语言来翻译,我说四种不同的语音讲出同一个声音,就是“文明互鉴”。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雕塑

最后我跟大家汇报的一件,就是我的一件作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雕塑》,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人民为什么能站起来?就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的作用,由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全体中华儿女,优秀奋斗他的长征精神,他的抗日的一种意志论持久战,他解放战争打破长江去,“宜将胜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所以这些都是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种强大的一种力量,但是我们要看到在民族发展的,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我们的民族的伤痛,有我们在国家,在弱势的时候被列强的侵犯,所以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所以中华民族的历史,它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历史,它是一个道路坎坷 曲折迂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历史,所以《南京大屠杀》这一件为什么要国家公祭?

所以这一组雕塑也成了国家公祭的纪念碑,就是要我们不忘历史,缅怀先人让我们勿忘国耻,不忘初心,奋发前进,这是一个指向苍天的手,所有的公祭的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特别是12月23号广场都挤满了人,这一个指向苍天的一个冤魂的手,就是他们的代言人,就是一个代言人,为什么战争?为什么要屠杀这么多的无辜,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不忘国耻,这个爱国主义教育永远是我们的主题,居安思危的警钟,也是需要我们时时敲响,《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尽管我们到今天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中国也走到了世界的中心,也成了第二经济总量的第二大国,但是我们每年人大政协开会的时候,还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这样的歌。

《最后一滴奶》

什么原因呢?安而不忘乱,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这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里面,所教导我们的在。所以,国家把这个作为一个公祭,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组雕塑小稿也是在俄罗斯,在耶路撒冷,杀害犹太人纪念馆,在韩国在不少的国家都有这一组雕塑,中国人民的灾难也是世界人民的灾难,要把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也都是一个共同体,建构人类和平的共同体,这是一组雕塑。这个是以常志强一家的悲惨教育,《幸存者》现在还在,当时他的母亲被日本人的刺刀捅得半死还在流血,他叫常志强把他的小儿子抱过来他喂奶,儿子也不懂,婴儿吸奶,到最后把血水、泪水、鼻涕,所有的一切都冻凝在一起,收尸队的人去收尸的时候收不下来,拔不出来,分不开,为什么分不开?完全冻在一起。所以这个作品题目叫《最后一滴奶》。

这是一个80岁老爷爷,抱着死去的孙子在逃难,在控诉,那个手他带有戏剧般的痉挛,带有表演般的,戏剧表演般的,所以这个雕塑艺术,它跟生活还是有一段距离,它要强调它的表现性,最后用一个僧人一个和尚,拿着一个蜡烛为一个死不瞑目的孩子,再摸下他的眼睛,我在创作十年前我在创作这组雕塑的时候,有学生用的很差的小机子拍下来,拍了很长的时间,有两分钟的一个选段,也给大家看看,就是一个雕塑它如何形成的,这怎么放呢?这个雕塑做好之后,在高高的冤魂的呐喊的纪念碑上面,刻下了这一段文字,“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