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磕磕绊绊但是坚定执著地走上连环画创作之路

2017-12-26 14:01:19         来源:北京日报|0   

金城《我的人间四月天》系列作品之一

金城早期作品《明姑娘》

写生稿《巴黎屋顶》

动画影片《至爱梵高》时下正在热映。这是世界第一部全手绘油画动画长片,每一帧都是画家们纯手工绘制的真正的油画,每秒钟12幅,共由超过65000幅作品组成。

这部电影,是漫画家金城推荐给我的,因为这样的手绘动画,一直是他心中不灭的梦想,他的至爱。

1 连环画的根自幼扎在心底

金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斯文儒雅,和气的笑容、休闲的装扮,说起话来认真地看着你,语气不徐不疾。聊着聊着慢慢发现,他并不是那种上天特别眷顾的人,但他对漫画的那份执念,真是应了当下时髦的那句话“不忘初心”。

金城的头衔很多,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兼任广州美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就在今年,金城还获得了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但这些头衔金城几乎没有提及,他说的最多的是他创办的《漫友》杂志、JC动漫艺术博物馆,以及倡导发起的中国动漫金龙奖。

在东北黑土地上长大的金城从小就爱画画,尤其爱画连环画,在别的男孩子追跑打闹的时候,金城可以安静地看小人书、画连环画。为了看连环画,他专门坐车几个小时到哈尔滨去买《周末画报》,也从此知道了廖冰兄、卢延光、林墉这些连环画画家。1978年前后,中国连环画迎来它的第二个繁荣期。出于对连环画的热爱和自信,金城不顾亲友反对,放弃了高考和当教师的机会,专职画画。

上世纪70年代末,没有多少人以画连环画为业,金城却带领几十人在老家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画画,推动了当地连环画创作的快速发展。在那个时代,画连环画还难以称得上是“正经工作”,甚至养家糊口都难以胜任。无奈之下,金城当兵了,当的是“文化兵”——在部队当电影放映员,但连环画他一直没放下。

1982年对于金城来说是重要的一年,他创作发表了连环画处女作《四妯娌》。不仅如此,《连环画报》的编辑慧眼发现了他,邀请他创作连环画《明姑娘》。《明姑娘》改编自航鹰的同名小说,讲述先天失明的盲人姑娘叶明明帮助后天失明的大学生赵灿勇敢面对困难的故事。感人的故事、投缘的编辑,金城强烈地感受到了内心的召唤。复员!专心画画!

放弃了多少战友羡慕的岗位,金城又成了“专职画家”。哈尔滨的冬天,零下20℃,滴水成冰、哈气成霜,金城蹲在路边画速写竟然一点儿不觉得冷。霁虹桥、火车站站桥、道外区的筒子楼……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明姑娘》是金城早期的得意之作,提到这部作品,金城难掩自豪:“《明姑娘》1983年刊登在《连环画报》上,后来还被改拍成电影,由张瑜主演。导演就是拿着我的作品,跟随我连环画的足迹来取景的。”金城说,当年想到有些细节不满意,三次致信请求出版社编辑将画稿撤回,自己重新画。

“那时候真是没日没夜地画,也不觉得累。”对于连环画画家来说,著作等身完全是小意思,金城开玩笑说。不久前,他将自己当年画的《梅岭星火》手稿从拍卖会拍下,共有100多幅,摞起来有一尺多厚。

没有衔着艺术的金钥匙出生,没有机会在象牙塔中接受名师指点,金城就这样磕磕绊绊但是坚定执著地走上了连环画创作之路。

2 20年前的“文创专家”

投身到火热的创作中,金城很快发现,连环画成了“大热门”,发行蔚然成风。然而由于题材雷同、画面粗糙、供大于求,连环画热潮在1985年戛然而止。看不到出路的金城不得不中断创作,南下珠三角求职,成为《珠海特区报》的美编。“1985年断代了,当时许多连环画名家像上海的华三川、辽宁的王弘力、广东的林墉等都转行去画国画。如果这一代人仍然在画连环画,中国的漫画如今该是另一番景象。”回忆起当年事,金城感慨万千。

1986年,香港黄玉郎创办的玉郎机构成为香港第一家漫画上市公司,这让金城非常震撼,原来画画也能成为上市公司!深埋心底的连环画梦想重又燃起,金城回到老家创办连环画公司。但是公司在注册时却遭到工商部门的拒绝,创业失败了……1992年他再次创业,但由于忽略了杂志发行等市场因素,同样没有成功。

就在这个时期,国外漫画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欧洲的《丁丁历险记》《蓝精灵》;美国的《加菲猫》《猫和老鼠》;日本的《圣斗士星矢》《城市猎人》《美少女战士》等涌入中国,让中国的青少年惊喜不已。金城敏感地感觉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1997年,他开始第三次创业,在广州创办《漫友》杂志。

当时,市场上做漫画资讯的杂志有几十家,金城清醒地意识到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与众不同,就要有自己的特色,金城早就打定主意——做原创。《漫友》挖掘了一批青年漫画家,创办主打文学的杂志《新蕾》,将插画、绘本、青春文学融合到一起,逐渐吸纳了许多优秀作者,如落落、血亮等。这样的设计赢得了很多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敖幼祥的乌龙院系列就是从《漫友》起步而大获成功的。”金城说自己那个时候胆子真大,“200多本乌龙院铺满整张床,我没有犹豫,把它全部签下。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的,万一砸了,连版税都赔不起啊。”《漫友》版《乌龙院》2003年元旦正式出版,成为连续10年中国发行量最大漫画系列。

当时出版原创漫画多半是要赔钱的,金城在前两次创业中就是吃了发行不利的亏。有了前两次创业失败的教训,金城在原创内容的市场推广上不遗余力。办杂志不比猫在家里画连环画,骨子里再清高也得出去应酬,金城就带着敖幼祥去全国各地跟发行商喝酒交朋友。

那时候文化市场的版权意识比较淡漠,经常有盗版出现,《漫友》就连着出版《乌龙院》的大开本小开本,跟盗版抢市场。为了推广原创内容,金城在20年前就成了“文创专家”,买《漫友》的读者附赠原创漫画相关的小贴纸、笔记本、明信片、钥匙扣等,这些衍生产品既吸引人又有宣传效果。

3 从创建产业链到设立大奖赛

上世纪末《漫友》发展非常迅猛,一度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但是金城并没有满足。“我国早期曾经有《大闹天宫》《牧笛》这样优秀的动画片,但是后继乏力,现在国内优秀作品太少了,应该鼓励优秀的人才进入动漫行业。”

熟悉中国漫画发展历程的人知道,我国的漫画市场一度被日本漫画所占据,即使在日本没有名气的漫画家,在中国都可能大受追捧。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我们的原创漫画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好。金城决心打造一个平台,让中国原创漫画发展起来。当时,中国还没有漫画产业链,金城摸索着自己建立,从组织作者创作,到出品,再到发行,让漫画家不用自己费心就可以实现市场价值,这就是金城创办的“漫友文化”。

漫友文化一方面引进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作品《我的孙悟空》《铁臂阿童木》版权,同时积极引进港台地区的优质漫画资源,包括蔡志忠典藏国学全彩漫画系列,另一方面主动培育国内漫画人才。2004年,漫友文化创立中国动漫金龙奖,每年投入百余万元,鼓励优秀作者。将“动画”和“漫画”结合并称“动漫”,金城是想让漫画搭上动画的车,希望国家重视漫画。

每年的中国动漫金龙奖就是二次元的盛会,一组组作品展现眼前,有的笔触清新,有的格调幽默,有的让人会心一笑,有的令人笑中带泪。和其他评委一起评选作品是金城最开心的时候,每当看到年轻画家带来的惊喜,金城都是既感慨又欣慰。

已经连续举办14年的中国动漫金龙奖,在业内有“华语动漫奥斯卡”之称。金城说,设立这个奖,就是希望能将有潜质的新人挖掘出来,BENJAMIN、阮筠庭、姚非拉、猪乐桃、寂地、客心、丁冰、SHEL、王小洋、于彦舒、韩露、朱斌、十九番、CHRY等数十位漫画家,就是“漫友文化”通过金龙奖等方式开发出来的。“漫友文化”长期合作的漫画家已有300多人,他们创作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其中夏达的《子不语》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聂峻的《向日葵男孩》与阿梗、寂地的《踮脚张望》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二届动漫奖”;杨笑汝的《在雨歇处等我》和左小翎、壳小杀的《南烟斋笔录·花间意》等多部作品入选“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

4 JC动漫博物馆藏着更深心愿

2015年,金城又完成了一个心愿,建成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动漫博物馆——JC动漫博物馆。博物馆是免费参观的,但需要预约,专业人士则不必,随到随看。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家博物馆呢?金城说这里藏着一个更深的心愿。

无论是灌篮高手还是哆啦A梦,葫芦娃抑或老夫子,甚至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每个人的童年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角落,属于动漫。在JC动漫馆,你一定能找到那部陪伴你童年的动漫作品。这里的展品是金城和他的小伙伴们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有中国经典水墨动画《山水情》、美国的《蝙蝠侠》《蜘蛛侠》、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天空之城》……都是珍贵的动漫手绘画稿或者赛璐珞片。

参观JC动漫博物馆,讲解一定是从水墨动画开始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以齐白石先生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为蓝本的。1960年陈毅副总理参观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提出期待:“能让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之后,上海美影厂以特伟、钱家骏等为首的创作团队从齐白石作品的笔法入手,研究其笔触结构和着色浓淡虚实的关系,经过3个月的反复试验,解决了墨韵技巧的效果,6分钟的水墨动画片段终于宣告成功。这项革新打破了传统动画片完全以单线平涂描绘形体结构的旧模式,体现出了水墨形体的鲜明质感,使焦、浓、重、淡、轻的墨色在动起来之后达到均衡统一而又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引发了从绘画、摄影到特技等制作工序上一系列的改革。

将水墨动画推向新高度是《牧笛》。画家李可染和《牧童》的导演特伟是好友,当年特伟带着摄制组在从化出外景时,恰巧遇到李可染在那里养病,两人谈到李可染的水墨画,谈到《牧笛》,兴奋的李可染自告奋勇画了近20张水牛图。1963年,上海美影厂出品了《牧笛》,同年获得丹麦第三届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国画大师创作的动画作品,实在难得一见,这样的创作方式也难以复制。金城的心愿,就是希望中国能再度出现像《大闹天宫》这样的传世作品,能出现像手冢治虫、宫崎骏这样的漫画大师。“我现在经常去大学里面给油画系、国画系的学生讲课,讲漫画,就是希望这些有油画或者国画功底的学生能画漫画。中国不缺好的画家,出现动漫大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5 “我努力做的事是改善原创漫画生态”

漫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通过文字让人们沉浸在不同故事当中,又利用图片让文字的想象变得具体,仿佛读者此时此刻就是故事当中的角色,会跟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这样的作品要求漫画家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严密的知识面累积,不仅要会画画,还要用视觉化的角度介入脚本,让文字内容和视觉呈现不脱节。

“如今的漫画创作,大多是电脑绘制,创作者渐渐遗忘了有笔尖触感的手绘,这种创作方式虽然快速却让作品缺少温度和感情。”金城说,这是他建立动漫博物馆的重要原因,他认为手绘才具有艺术感染力,从笔端流淌出来的画面更有表现性,因而更具备艺术收藏价值。“动漫创作的规律便是如此,抛开皮克斯、梦工厂那种艺术范儿极强的机构不说,就说迪士尼,本身是一个商业帝国,但每一部片子拿出来都是既有商业价值,也有学术和艺术价值。”金城对于漫画,尤其是手绘漫画的偏爱,从动漫金龙奖漫画奖项大大多于动画奖项上就可以看出。

金城认为漫画是个体创作,通常由一个人或者以个人牵头的工作室性质完成,而动画是集体创作,动画的评判标准是收视率。“现在的孩子没有选择权,电视播什么,孩子看什么。家长的整体欣赏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我们难以为孩子提供引导。只有做强漫画,提升漫画家的能力,才为日后转换成动画提供坚实的基础。针对中国动漫的实际环境,多鼓励漫画创作者是第一位的。所以金龙奖设置上,漫画的奖项多于动画。”

金城说,自己最想做的事是推动提升漫画家社会地位,为漫画家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漫画人才地位的提升,直接影响漫画家们能否专心投入到持续创作,继而影响动漫行业的后劲是否有力。

“当年日本为了让编辑能尽快拿到鸟山明的手稿,专门出资建造连通机场到画家工作室的高速公路。正是因为这份重视,使日本出现了大量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宫崎骏、手冢治虫、高桥留美子……金龙奖一直以来就是为推动产生中国原创漫画大师而设立的奖项,我们设立走红地毯环节,让获奖者光芒四射地领奖,这些都指向一个目标——告诉我们的读者,告诉家长,画漫画不再是什么偷偷摸摸的行为,搞原创动漫更是值得尊重的事情!”

前几天,首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展览开幕,金城是秘书长兼评委。现场展出近200件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从1492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作者既有漫画名家也有动漫新星,更有众多动漫创作爱好者。其中参展作品《低头人生》曾入选第90届奥斯卡动画短片十强,而作者是名年轻的“90后”,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目前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攻读硕士。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到漫画创作队伍中来,是让金城特别高兴的事。

每逢国际漫画节年会和大型漫画节,如美国圣地亚哥漫画节、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非洲阿尔及利亚动漫节等,金城和中国国际动漫节组委会都忙着为中国馆策展。明年2月,中国漫画百年展览也将在比利时展出。金城说,“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广州打造成世界动漫之城。”

从青少年时期酷爱连环画、投身连环画创作开始,到打造动漫内容与服务平台,创办《漫友》等多种动漫及文学期刊,倡导设立“中国动漫金龙奖”,树立中国原创动漫评选、嘉奖和推行机制,培养一批原创漫画作者及优秀作品,推动原创漫画走出国门,成功输出版权至世界多个地区,创办动漫博物馆,促成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莫斯科漫画节和阿尔及利亚漫画节设立“中国馆”,受邀担任总策展人,把中国原创动漫推广到世界几个大洲……金城并不是那种一直被幸运光环笼罩的人,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碰了很多钉子,走了很多弯路,但对漫画始终不变的牵挂让他从未放弃。“探索中国漫画发展方向,改善原创漫画的生态环境,这是我现在和未来一直会做的事。”金城笑着说,“做这个时代的动漫人,真是命好。”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