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雕塑的“老子与《道德经》”,充分运用了史料
2018-01-05 17:26:39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0
吴为山老子与《道德经》 |
老子是东周时期的朝廷图书管理官,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据《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他撰写的《道德经》俗称“老子五千言”,是我国古代哲学成熟的标志之作,《老子》、《论语》以及佛经共同构成了中国三大古代文化儒、释、道的核心传统。老子的思想以朴素的辩证法和民本主义为特色,老子提出“道”为宇宙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他所创造的阴阳、虚实等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原初的宇宙万物观,开创了以天人合一为特色哲学思辨体系,被后世推为道家的创始人和主神。老子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之一。
吴为山雕塑的“老子与《道德经》”,充分运用了史料,发挥了个性化雕塑语言,十分切合作品命题。
历史上关于老子的记载很少。《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说老子主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孔子去,谓弟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庄子·田子方》: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蛰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
吴为山巧妙地抓住“形如槁木,虚怀若谷”的形体特点和老子“无中生有”的哲学主张,把形与意统一了起来。雕塑外为老树山岩的古朴,内里别有洞天是小篆镌刻的《道德经》,篆书是周代通行的书写字体,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道德经》是老子不朽的著作。这两个元素融汇得十分贴切。
相对于《老子》形象的“虚怀”,吴为山在他另一件作品《孔子》,则运用了山峰般的厚实,使人联想到道家“出世”的无为与儒家“入世”的作为。这一比较,足见作者的匠心独运。其中,体现了作者传承汉唐大气与中国古代石窟艺术质朴向当代雕塑语言转化的努力成就,特别是在材料的运用上,青铜的浇铸、锻打和上色处理的一气呵成,自然天成。
吴为山在雕塑艺术观念和语言上提出了当代“写意雕塑”的学术主张,重在似与不似间,主张雕塑创作不被对象的形所拖累,而能更自如地表现对象的本质和作者的感受、意趣。吴为山雕塑语言的创新既在对祖国优秀雕塑传统特别是写意性的传承和发挥,又在追求更完美地融入人文精神的承载和表现。
吴为山认为:他(老子)的形象悠远模糊,却时在混沌中透发着光明。他的身影,虚幻飘渺,细微如流光,广阔如宇宙;沉寂如深潭,铿锵如雷电;为老子塑像,唯有思接千载,神与物游,无形无象,有形有象,进入一个大自由的状态,方能有成!
近年来,我先后以《上善若水——老子》、《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天人合一——老子》为题材创作了老子的形象,分别从其哲思的不同概念名相出发,从内容形式上去经营,塑以载道,以有限之体状、空间追寻先哲老子的思想本怀。
吴为山的探索不仅在雕塑语言上具有鲜明的形象识别性,而且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旅美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平吴为山雕塑具有“:真、纯、朴”的特点。吴为山的“老子”雕塑曾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国展览,其东方雕塑特色和中国传统精神被世界各国艺术家和观众充分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