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修行。这大概也是现在的冯小刚他的样子

2017-12-21 10:39:49         来源:搜狐网|0   

昨晚又看了一遍《老炮儿》,但好像感觉在电影《芳华》上映的时候,去看冯小刚导演主演的影片似乎有点强词夺理的意味,不是因为《芳华》不够好,或许在我眼中,我更愿意将冯小刚当作是一个北京老炮儿,一种接地气的称谓,在当下还幸存“规矩”的年代,他至少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纯粹”之人。

说起冯小刚,现在回忆起来,真正看他的第一部剧还是《北京人在纽约》,和王朔一同执导,姜文和王姬主演,虽然现在已忘了大部分的剧情,也说不出那些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只记得当年姜文受到了父辈人的热烈追捧,也是受这样的影响,我在大概稍能记事起,就和妈妈一起看了那部剧的重播。当然,在当时,我也并不知道,冯小刚是谁,导演和我似乎没什么关系。再之后就是电影《天下无贼》,认识了“贼女”刘若英,也第一次认识了“傻根”王宝强,几个人在一列火车上发生着那些惊奇而又温暖的故事,当时留在我脑海中的依旧没有导演冯小刚,或许他只在父辈的记忆里,被依然崇拜着。

那些久远的记忆,模糊到一瞬光影

脑海中仍旧在回忆搜索,冯小刚这几个字是如何进入到我的视线的,又是如何在记忆的关卡里为他留下一个位置。90年代的人对冯小刚似乎了解的很少,借着父辈一代人留下的余温,去偷窥了点冯小刚的些许故事,此后便杳无音信。我不是他的铁粉,大概是近几年他的作品,就忽然在某一刻触动到了我,开始觉得这个倔强的老头,应该早些去了解他的。

2010年,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那一年,冯小刚52岁。

1958年,冯小刚出生在北京的一户普通家庭,年少时居住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附近。父母离异早,他很小开始就和姐姐、母亲生活在一起。在高中毕业后,冯小刚开始了他的军队生活。这也和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近几年的几部作品,像是一直在追忆一些事情。

军队生活结束后,冯小刚被调到了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郑晓龙,也就是后来《甄嬛传》的导演。借着郑晓龙的关系,冯小刚又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二个贵人:王朔,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根据他的《动物凶猛》改编的。与王朔的相识,似乎成了冯小刚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但也正因为此,他在很多人眼中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人”。

或许仅仅是冯小刚太过纯粹的想法,一心想去做一个妈妈眼中“有出息”的人,在大多时候,他几乎是竭尽所能地去“讨好”他生命中的“贵人们”,对于王朔就是如此,常常将王朔夸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王朔不喜欢这样的状态,但也不喜欢欺负弱者,长时间的接触,王朔渐渐将这样的感觉混淆,似乎就中了冯小刚的“毒”,到后来也就“由着”冯小刚了。于是,靠着王朔,冯小刚有了很多接触影视的机会,他牢牢把握着。《编辑部里的故事》让我们记住了编剧冯小刚,《北京人在纽约》里,又看到了导演冯小刚。那是还是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听父辈们讲起那些关于那些电视剧或电影的故事,说着那个年代里崇拜的“偶像”,也如同今天的“小鲜肉”一般,是眼里放着光和赞不绝口的神态。

此后冯小刚的导演路途似乎走得很顺利,相继执导了《永失我爱》、《一地鸡毛》等。《甲方乙方》更是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贺岁片,开创中国内地商业电影的模式,最后以3600万元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内地贺岁档期的票房冠军,看似星光闪耀的背后,其实是暗藏多重汹涌。与王朔的不欢而散,朋友的不理解,但都没有成为阻碍冯小刚想要成功的决心,尽管过往的给予里都装满了那些贵人的“悉心照顾”,但对于成功,冯小刚似乎就没有想过停止,他想尽办法出人头地。甚至到后来冯小刚已经功成名就时,他有一次谈到自己为什么喜欢高尔夫时,是这么说的:开车路过一片绿草如茵的漂亮场地,你就会告诉自己要努力、成功,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才有可能进入球场里打球,这是对很多年轻人的鞭策。

再后来他成了冯大导演,中国商业电影的开创者,多部电影拿下年度票房冠军,更是形成了别具自身特点的电影风格。而这一切的背后,与我而言都是听说而已,我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更是只能在别人口中理解他的些许。“小人”也好,明星也罢,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给了我们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对于他的吐纳,我们看得到喜剧,看得到悲剧,看得到人情冷暖,更看得到人性善恶,他可以让观众在一个黑屋子里笑得前仰后合,也可以哭的梨花带雨。虽然他在太多时候,成了我们最不常待见的“马屁精”,说着那些最油嘴滑舌的谄媚之词,笑着迎合,哭着祈求。

那些关于他的久远记忆,是父辈人心中的一面海,宽广辽远,深不见底,而在我心里,只是模糊的一息光影,转瞬即逝。

但当我用懵懂的青春,看他成功灿烂的青春芳华时,自动在心里摒弃了他的弱点,

边缘光影的缝隙里,是最爱他的那几年

到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的前几年,冯小刚用他的“冯氏哲学”为我们呈现了太多经典之作,《大腕》、《手机》、《夜宴》、《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再次浮现在我眼前时,开始有了渐渐熟悉的感觉,似乎是觉得越来越亲切。

2015年,《老炮儿》上映,那一年,冯小刚57岁。                                                                                                                

青春的岁月里,我们正值芳华,而冯小刚的花甲之年正在悄悄逼近他,留给他肆意开怀的空间似乎越来越有限。

“六爷比我单纯,他更像一个老小孩,因此他也会比我更坚定,对自己坚信的那一套毫不怀疑。我可能会在很多时候都是处在一个动摇、怀疑的状态。”

《老炮儿》中的冯小刚饰演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特别局气,做事讲规矩,重义气,行老礼儿。而现实中的冯小刚,恰恰过的很相反,除去他大导演的身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俗人,以至于在演过老炮儿之后,冯小刚就说心里头的老炮儿应该是王朔。

冯小刚的动摇和怀疑从来都不掩饰,就像他是一个“马屁精”,就会让所有人看到,甚至是让人对他产生了厌恶,与好友王朔、叶京的分分合合似乎找不到冯小刚存在的价值,他也就彻彻底底左右摇摆起来,背信弃义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好像也不为过。对待自己的婚姻,他也时刻动摇着,与徐帆的结合,是一路的艰辛坎坷,好在徐帆也是这样的人,有着一颗“动摇”的心,却也懂得如何抓住冯小刚的心,如今这段在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的感情里,他们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妥协了太多次的自己,只想在内心深处看一眼真实的自己,他既丑陋又变态,却时刻克制着自己。

《老炮儿》过后,冯小刚成了金马影帝,在近六十岁的年头里,冯小刚似乎走得很充实。2016年,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成了我最期待的一部作品,也是开始真正了解冯小刚的第一部作品,很迟,却很有感触。我不太理解自己在20岁的年头里是怎样如何被这样的题材吸引,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大概是像当年的冯小刚一样,

是该习惯这样的生活状态,当静下心来潜伏的时候,有时却发现自己也变得无比动摇。青春末尾,似乎对现实题材的文学充满了人文关怀,那是一面海,被年近花甲的冯小刚用一瞬光影的时间打动。

川流不息的时光里,还在想念那些芬芳年华

2018年的末尾,电影《芳华》终于拖着长长的等待来和大家见面,相反,九月份的信誓旦旦放在了现在,是强烈的感觉,却没有了惊喜。冯小刚在自己60岁到来之前,像是老老实实写了一个总结,美好、残酷、荒诞、戏谑。

2017年年末,《芳华》上映,这一年,冯小刚59岁。

《芳华》取悦的是冯小刚自己,自己任性地舒坦着,自由着。

告别“六爷”两年了,撒开了那些规矩,冯小刚变得更加任性了。他曾说拍《芳华》这个电影只是为了讨好自己,不卖钱我也无所谓。如此一来,

“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

《芳华》里的年代,是冯小刚经历过的日子,剧中穗子说这是她对何小萍的评价,这大概也是冯小刚对于自己年少的总结,貌似谄媚虚伪的开始,其实是看够了太多的不被善待之人,大概才想着在一个浮躁而又复杂的年代里,就不如做一个纯粹的人,

常常在想,我们看着剧中人的悲欢离合,有再大的感触,也只能隔着屏幕嬉笑哭泣,看着电影里的人物经历过年少、青春、战争、美好、悲伤,会突然感觉周围一切都安静了,那种感觉像耳鸣一般,被重物猛的击打了一下,你回到他们那个时代,想起自己的十五六岁,在想象着未来的样子。那是散发着春天的芬芳,夏天的潮湿,秋天的静谧还有冬天里的温暖,都在恍惚的一瞬间,化作刺痛大脑神经的疼痛。

你该是一个纯粹之人,在纷乱的世代里,充满了正义,亦有邪恶。有“六爷”的规矩,也有冯小刚的世俗,亦正亦邪,都是成长,也是回归,不安的你需要一个来日方长的时间,遇见所有美好与丑陋。

潮湿的清晨,夹杂着昨晚暴雨冲刷过的空气,在阳光穿透后,变得稀薄宁静,这是青春的样子。那年的《非诚勿扰2》里,男主角秦奋说:人生是一场修行。这大概也是现在的冯小刚,他的样子。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