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笔端洋溢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主义精神

2017-12-14 12:37:42         来源:搜狐网|0   

80年前的今天,南京变成人间地狱,30万同胞遇难。今天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勿忘国耻,更不要忘了那些为了和平牺牲的人。比如河南南阳镇平的彭雪枫将军,他是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但估计少有人知道他的弟弟也是抗战烈士,他的父亲在和平年代投身医学事业,创立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碑刻有故事

曾经的院长是抗日名将彭雪枫之父

前不久,我到郑州紫荆山南边的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看望在这里住院的同事。

大概有一年多没从医院门前的人民路经过了,城市里到处都在改变,医院也不例外。

大门北侧临街的围墙,被拆除了,新建一溜儿古朴的亭台廊道。

翼然而立的亭子上,刻着“延泰”二字。吉祥的含义,和医院十分契合。

准备离开医院时,又从“延泰”亭下经过,发现亭子西面地上,立着块小小的碑刻。

初冬暖阳,透过法桐荫冠,洒照在碑文上,站定细看,得知建于2016年的“延泰”亭,是以该医院首任院长彭延泰先生名字命名的。

彭延泰,河南镇平人,彭雪枫将军之父。1953年负责建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任院长,带领大家艰   苦创业、历尽艰辛,为医院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一个河南人,对彭雪枫将军的生平事迹,我自认不算陌生,他既是红军、新四军时期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又是一位国学底蕴深厚的儒将,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参加过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率军攻占娄山关,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

除了对他赫赫战功无限膜拜外,彭雪枫将军的文学才华和高洁品格,也令作为河南人的我,心怀崇敬。他在战争中依然酷爱读书学习,亲力亲为创办《拂晓报》。

大学时代,我读过《彭雪枫家书》,这位从南阳镇平七里庄走出去的民族英雄,于战火硝烟中写成的一封封家书,文笔优美动人,感情真挚深沉,笔端洋溢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主义精神。

彭雪枫将军不但自己好学,还重视教育,1938年11月,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他亲自兼任校长。该校成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

1944年,日军攻陷洛阳、郑州、许昌等38座城市,毛泽东下令向河南敌后进攻,彭雪枫任司令员,奉命西征。

9月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彭雪枫却不幸身中流弹,英勇殉国,年仅37岁。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

毛泽东接到彭雪枫牺牲的电报时,手中的钢笔滑落在地,黯然垂泪,说:“小小八里庄,竟损我一员大将。”

后世为纪念这位文学才华和军事才能同样彪炳史册的将军,在河南镇平、夏邑、安徽宿州、蒙城等地,建有多处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学校。

贫苦农民痛失两子,历经艰辛办医院造福后人

但通常教育下,我们对英雄的了解,往往能看到他尽忠报国的大义,却难知悉其日常生活中更加感人的细节。

对于彭雪枫的父亲,若不是读到的延泰亭碑文,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他,一位普通而伟大的父亲。

晚上回到家中,灯下看书时,忍不住又对碑文产生了兴趣,彭延泰先生是位民间老中医吧?我猜测。百度查找彭延泰先生生平资料, 却没有任何专门记载。

只是从对彭雪枫的介绍文字里,得知其父是贫苦农民,种地之余,兼做丝织手工,大半辈子人生经历,竟和医学丝毫不沾边。

我越发感到奇怪,为何是他,一介农夫,会在新中国建立后,投身创办河南的第一所中医院呢。

带着疑问继续搜索,查找到了一篇彭延泰先生做为荣军及烈军属代表,在解放初期的发言稿。

孤陋寡闻的我,又被文中这句话震撼到了:“我的大孩子雪枫、二孩子之久,他俩都很早参加了红军,一直跟敌人拼命打仗,现在已牺牲好几年了。”
原来,彭雪枫将军还有个胞弟叫彭之久,同样是在37岁、正当盛年的年纪,在解放晋南战斗中为国捐躯。

怀着无上崇敬的心情,我继续读着彭之久的生平。

比彭雪枫小三岁的彭之久,19岁考入晋绥军医训练班,1937年,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工作,在艰难困苦中,创建军区制药所。

和哥哥一样文武兼备的他,参加过百团大战,担任过太岳军区卫生部长,1941年创建太岳军区卫生学校和制药所,1947年在战场上,不幸也被流弹击中而牺牲。

那么也就是说,1953年,当72岁高龄的彭延泰,负责建设河南中医院时,他的两个儿子,都已战死疆场。

这是怎样一位令人惊叹、胸怀大爱的老人呢?又是怎样的大爱和信念,支撑着这位老父亲,历尽艰辛万苦,创办医院,为河南的民众后世造福。

一门英烈,为国为民,大爱无私,延泰后世

我继续搜索,在一篇老兵刘吉庭回忆彭雪枫的《彭司令的父亲来部队》文章中,依稀看见了半个多世纪前,这位普通河南老农朴实高大的身影:

1939年9月,彭雪枫率领部队驻河南确山竹沟镇时,彭延泰已50多岁,穿一身土布裤褂,头发灰白,留着八字胡,从河南镇平七里庄,一人长途跋涉300余里,来到竹沟镇,看望离家十年之久,没有见过面的儿子。

彭雪枫说:“十年间没在爹娘跟前侍奉,娘故去也没能送葬,苦了一辈子,临终还为在外做革命工作的儿子担惊受怕,儿子实在不孝。”

彭延泰却擦去眼泪劝慰他道:“忠孝不能两全,你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也为彭氏门中争了光,爹不怪你。”

读文至此,不禁热泪盈眶。这个普通老农,在清贫家境中,支持两个儿子,一成良将,一为军医,弟兄文韬武略,双双报国捐躯。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安定国家、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莫过于良相名将;能以所学惠及百姓者,莫过于济世行医。

小小的延泰亭前,每天来来往往的患者和行人,数以万计,如今又有几人会知道、想起,镇平县七里庄的彭氏父子三人,战争动荡时期,英年的儿子们为国捐躯,和平建设年代,白发父亲,又投身救治他人疾苦的创业之中。

也许只有中原河南,这片诞生了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厚土热土,才能养育出这样一门英烈,为国为民,前赴后继,大爱无私,延泰后世。

君子如玉。如今提到河南镇平县,人们更多想到的,可能是镇平玉雕,但做为河南人,我们还更应铭记,这里曾诞生过如彭氏父子、兄弟这样,品格如玉、堪称后世楷模的中土豫人。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