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寻找属于自己得天空
2017-10-16 21:32:05 来源:|0
何江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
资料图片
作为优秀毕业生,何江获得了哈佛学生在校内的荣誉,并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也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留学生。近日,带着新书《走出自己的天空》,何江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果壳网CEO、分答创始人姬十三曾用“充满悬念和反差”来形容何江的生涯。确实,一个上大学前没用过电脑的农村孩子考上中科大,又到哈佛求学,其间写了一本英文书,再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这充满“逆袭感”的“开挂”人生自然不引人注目。然而,《走出自己的天空》可不是一位乡村小伙的成功学故事集,而是讲述“最平常不过,但又最不平常的乡下人家的简单生活的故事汇”。它记录的是正在发生快速更迭的乡村旧生活,思考的是中国乡村的未来。何江说:“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我自己的书,更是我的家庭、我所成长的村落的一本传记。”通过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再到一个乡村,他的作品“文字散淡、克制,像极了吴冠中的画,描绘出了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乡土中国,勾起了很多人的乡愁。”中国版权协会副会长侯小强如此评价道。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回忆录中,有捕蛇追山鸡,抓虾抓螃蟹,打蜂巢抢蜂蜜等充满惊喜与刺激的田园生活场景,也有起早摸黑上学,买不起课外书,干农活补贴家用,用乡村土办法治病的困窘与艰苦,农村生活的双面,像是刻意的安排,既激发了何江对未知世界无穷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朴素、勤恳、谦逊的性格。“乡下的成长经历让我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这好奇心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帮助我克服了很多困难,也让我在一个新环境里迅速成长。”相比于城市孩子对优渥但略显单调生活的习以为常,何江对城市的生活和环境带着天然的生疏感,但也恰恰是这微妙的距离,让他能更敏锐地感知到很多平常中的不平常,同时也更加懂得珍惜,比如面对优质丰厚的教育资源,他“一有时间便钻进书堆里”。书里何江还深情回忆了“像勇士一般成天想办法和苦日子斗法”的坚强母亲和进城务工“见过世面”、严厉而重视引导儿子学本领的父亲。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何江渐渐成为一个品格坚韧、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男子汉,加之强烈的求知求学欲和果决的行动力,何江自身的成长、学业的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何江身上有太多的光环——哈佛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在读、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医疗健康领域青年俊杰,但是,他令人钦佩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突破困境、把握人生主动权和由此获得的一系列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真实、质朴、有担当,始终不忘本、不忘根。在那场红遍网络的演讲中,他大方介绍自己是农村孩子,也分享了儿时被蜘蛛咬伤、母亲如何用落后的疗法祛毒的故事。扎根乡村的深厚文化基因和非同寻常的学术成就让他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出于对其他同样科学知识不普及、医疗卫生条件不佳的贫困地区的同情心和关怀感,他推动科学知识共享、改善人类生活的种子就此埋下。“我经历过巨大的城乡差距,也见到了知识和技术如此分配不均。其实,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帮助那些落后地区的人们,只要把现代社会里的知识分享传递给他们。”这份深刻的乡愁、质朴的初心和对家园的承诺令人动容。
“爱读书、善思考、有情怀、有追求”,这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对何江的印象。的确,何江研读的是生物专业,却写了一本关于中国农村的书,他想“告诉全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家庭、故乡、社会在他身上打下的深刻烙印无言地诉说着一份淳厚质朴的乡愁和心系家国甚至全人类的使命感。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而反哺社会、反哺养育自己的故土,才是更切实的行动。关注中国农村、关注社会、关注中国的未来,何江正在这条路上奔走。
《走出自己的天空》用文字记录下即将消逝的传统乡村生活,从一个动人温暖的小切口照见了社会的巨大变迁。同时对何江而言,写书作为个人爱好,留住了乡愁,留住了珍贵而不可复制的家庭回忆,也是让自己能在未来找到更好的方向感的一个美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