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明这种将理性烛照与诗性智慧结合的翻译及解读方法
2017-12-22 22:16:07 来源:凤凰文化|0
“莎士比亚属于所有时代”,也属于全世界。清末至今,莎士比亚既为中国文学、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又受惠于中国一代代学人和读者的翻译和阐释,焕发新生。正如陆谷孙先生所说:“发现莎士比亚是个永不停歇的进程”。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孙大雨、方平、辜正坤……翻译莎剧同样是个永不停歇的进程。
每个译者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莎翁,每个时代都呼唤着它的新译者。我们该如何替莎士比亚说中文?怎么说?说给谁?如何接着说?散文体还是诗歌体?莎士比亚在中国如何被接受?还有哪些尚待探讨的问题?我们今天如何重新认识和吸纳莎士比亚的遗产?
恰逢傅光明先生新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为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接受、传播和研究提供新的契机,带着这些问题,2017年11月1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莎学专家、译者,以及比较文学、翻译学、现当代文学的学者聚首复旦大学光华楼1001会议室,与出版方一道,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复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 、《文学》编辑部 、《复旦谈译录》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
在开幕式的主题发言上,陈思和、王宏志、谢天振教授,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纪秀荣女士以及新译译者傅光明老师分别代表与会的专家学者、出版方人士以及译者进行了主题发言,五位嘉宾共同聚焦了“经典重译”及“出版传播”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联系各自的经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展望。关于“经典重译”,谢天振老师抛出了一个值得各方人士深思的一个问题,即“我们下一代人应该读谁的翻译?”。文学翻译注定是短命的,不可能像原作一样永恒。朱生豪的译笔固然晓畅优美,但对今日的年轻读者而言已略有隔阂,更不用说再往前一代的林纾了。新的时代在为更年轻一代的读者呼唤新的翻译。王宏志老师认为傅光明老师的新译本从可读性上一定能满足新一代读者的需求。
但同时,几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因为傅光明老师其实是在攀登一座前辈翻译家已经历险无数次的世界文学之顶峰。陈思和老师笑言,这首先也许不仅仅是一个“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能量”的问题。傅光明作为研究现代文学出身的学者,能转向翻译研究莎士比亚并坚持多年,十分不容易。王宏志老师也补充说了自己原本的担心,因为历来译介莎士比亚戏剧的译者都是英文系出身,而傅光明老师却出自中文系。傅光明老师在自己的发言中对这两点担忧做出了回应。他笑称自己现在每天坚持跑步,就是希望生命能更加长久来保证一个好的脑力。他希望用自己的毅力和勤恳来尽力弥补英文上的不足。这番肺腑之言正好融合了陈思和老师和谢天振老师发言中的总结,即傅老师重译莎士比亚戏剧,不仅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陈思和语),又是一份文化担当(谢天振语)。
各位老师对新译从出版角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思和老师高度评价了傅光明为新译做的导言,这些导言有文本分析、故事原型考察以及翻译研究,每篇的长度都达到几万字,在他与王德威主编的《文学》杂志上都发表过。谢天振老师对此也提出自己建议,认为导读很有价值,但如何吸引青年读者对其的阅读兴趣需要更多注意,比如利用传媒和网络的推介。纪秀荣女士代表出版方保证,一定会利用好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新媒体优势,对新译的解读做通俗化的推广。会议的主角傅光明老师也感谢了出版社,同时表示一定尽力达成他与莎翁的52岁之缘(莎翁52岁逝世,傅光明老师今年52岁)。
在上午的圆桌会议中,各位老师就新译的价值及读者的接受角度向译者傅光明老师及出版社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建议。从新译的翻译活动过程来看,正如陶友兰老师在评议中所总结的,几位老师都注意到了傅光明老师采取的是一种研究型翻译,即厚重翻译(thick translation)策略,在翻译的同时附上了大量副文本,在注释中进行考证、纠错和商讨。毕冰宾老师以同为译者的身份出发,强调了翻译家理应承担的“角色”,译者的职业良知会让他们自愿地走上研究的道路,做他所译介作家的牧师,来替他传道。傅光明所继承的正是老一辈翻译家们所坚守的道路,这正是翻译家的专业精神所在。庄伟杰老师则继续补充说,傅光明这种将理性烛照与诗性智慧结合的翻译及解读方法,将翻译实践与批评研究相结合,这正是译者在译研结合与情感路径上所做的自觉选择。
另一位评议人郜元宝老师则从接受史角度,提出中国学人及导演应该学会接受莎士比亚的恢宏。几位老师也都向出版方和译者建议了读者在接受新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黄乔生老师首先肯定了新译本对《圣经》的重视,但提醒注释中需要注意“泛《圣经》”倾向。曹树钧老师认为导言和注释过长,可以考虑分普及版和学术版不同的版本。彭镜禧老师则认为导言和注释可以单独出一个论集。吴刚老师从莎剧对后世阐释者的包容性出发进一步区分了译本所针对的对象。舞台的剧本和书斋的读本,甚至是儿童的绘本,对于不同的定位在出版过程中是需要考虑的。
在听取了这些建议后,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黄沛对上午的开幕式做了总结,并重申了作为出版人的文化担当,感谢了所有与会人员的支持,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开一个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