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史诗为题材算得上是重大的艺术突破

2017-12-19 21:27:39         来源:北京晨报网|0   

2016年首演于旧金山歌剧院,今年年初又亮相香港艺术节的盛宗亮英文版歌剧《红楼梦》,今年夏天第一次回到“娘家”——北京,这部由盛宗亮作曲兼编剧、黄哲伦编剧、叶锦添舞美和服装、赖声川导演——四位享誉世界的“50后”华人艺术家联袂制作的歌剧,在北京保利剧院的中国首演,引起业界内外巨大关注,诸多与87版《红楼梦》相关的明星也闻风而来,半场离开的并不在少数,拍案叫绝的也不在少数,成为年内第一轰动的歌剧事件。演出后业界“静音”,而私下的讨论却极为热烈且毁誉参半。执著于大众已经烂熟的人物故事,还是欣赏盛宗亮“红学”的“暗渡陈仓”,留恋于王立平的“红楼经典”还是品味盛宗亮的歌剧英文,对于“娘家人”来讲都是相当纠结的。这其实是一部讲给西方人听的《红楼梦》,盛宗亮借用“皇帝之手”替换了西方人熟悉的“上帝之手”,解决了西方人不一定理解的东方人的“命运”的哲学逻辑,他的现实主义更凌驾于文学的经典性之上。

两大“联合制作”瓦格纳歌剧各领风骚

2017年,国家大剧院联袂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德国巴登-巴登节日剧院和华沙国家大剧院制作了一个现代诠释版的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而北京国际音乐节逆向思维,联袂萨尔茨堡音乐节和即将赴任纽约爱乐乐团艺术总监的荷兰指挥大师梵志登率领的香港管弦乐团,复排了指挥皇帝卡拉扬50年前亲自执导的《女武神》。

两个版本一个追求用更详细的画面首先抓住观众的眼球,进而引领观众逐渐走进瓦格纳音乐的精神世界;另一个则是在以纪念和回望的方式,重温50年前的经典诠释,对于观众的心灵感受而言,无疑是更加的震撼。相隔50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都直接反映出了时代下大众的观剧心态,与卡拉扬的简单、直接相比,波兰导演的手法更复杂、更综合,这些都是卡拉扬那个时代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回望2017年,这两部瓦格纳都称得上是北京歌剧舞台上的“超级重磅”。

“姐夫”和梅塔“失约”《露琪亚》和《法斯塔夫》

捷杰耶夫和祖宾·梅塔两位重磅级指挥大师先后因“私人原因”和“身体原因”,“失约”大剧院的开年新制作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和年末大戏威尔第的《法斯塔夫》,多少让当时的观众心生遗憾,但丹尼尔·欧伦和帕伦波两位“救火队员”,都是大剧院的常客,且都是顶尖的意大利歌剧家,在大剧院同样有极高的观众缘儿,演出质量丝毫未减。这两部歌剧同样是国际联合制作的精彩之作,《露琪亚》是大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的联合制作,而《法斯塔夫》更是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首度联合制作。借这样的国际联合制作合作双方乃至多方可以节省下大笔的制作经费,同时,能够共享制作版权,中国观众尤其可以及时分享到世界顶级歌剧院的最新制作甚至是演员阵容。《法斯塔夫》此次只有一套阵容,而《露琪亚》的中外两组阵容其实是值得商榷的,以两套阵容的现场实力看,假如以石倚洁换掉外国组的名气更大的意大利男高音,A组将是可以拿到世界任何地方炫耀的没有短板的完美阵容,这让同期的歌剧电影制作多少留下了些遗憾。

先锋歌剧已小成气候

在当今欧美的歌剧舞台,经典依旧在延续,但新奇富有创造力的小剧场先锋歌剧同样非常活跃而且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今年天桥艺术中心引进了柏林喜歌剧院的多媒体版莫扎特歌剧《魔笛》,将歌剧演员的身体隐藏在多媒体画面中,配合画面情景和身体动作的演唱形式极富创造力和想像力,将莫扎特的这部童话剧赋予了更多神奇的色彩。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是连续三年引进先锋歌剧了,今年的两部小剧场歌剧雅纳切克的《小狐狸》和普朗克的《人声》都采取了当下流行的浸没式小剧场观演,《小狐狸》更借助最新的科技手段,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今年的《小狐狸》和《人声》都吸引了大批很少关注古典音乐的青年人,大大拓宽了古典音乐观众群的范围。先锋歌剧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已小成气候,相信今后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还会出现先锋歌剧驻节演出,仍能呈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局面。

讲好中国故事红色经典也能成爆款

今年,大剧院推出了原创歌剧《金沙江畔》,从而完成了《方志敏》《长征》《金沙江畔》的“红军三部曲”。《金沙江畔》一经推出首轮门票旋即告罄,而今年复排的“红军三部曲”的另外两部——《方志敏》和《长征》也热度依旧,全部都是“一票难求,这不仅体现了观众对极具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优秀歌剧作品的需求,更彰显出大剧院铸就文艺高峰的勇气和决心。”十一黄金周“推出的另一部原创歌剧——张千一的《兰花花》,深得观众喜爱,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是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事件,关键是要有创作史诗剧的雄心。今年北京舞台上,另外两部原创歌剧也值得关注——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林徽因》和中央歌剧院的《玛纳斯》,前者由香港作曲家金培达创作,在大学校园广受欢迎;后者则是著名作曲家许舒亚的最新力作,以新疆少数民族史诗为题材算得上是一次重大的艺术突破。

■相关

舞蹈世界更加多元化

2017年北京的舞蹈舞台风格更加多元化,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中国舞蹈十二天”依然是以名师一对一带新秀的路子,越来越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而天桥艺术中心的“北京舞蹈双周”在现代舞的创作、展示、交流和推广上也更加风生水起。王亚彬国际团队创作的舞剧《青衣》在锤炼之后,再次登台天桥艺术中心,称得上是一件受欢迎的作品。

2017年可以说是天桥剧场更加惹眼的一年,上半年有王新鹏率领的德国多特蒙德芭蕾舞团带来令人迷幻的《浮士德Ⅱ》,有中芭版世界编舞大师诺伊梅尔的《大地的咏叹与起舞》世界首演和中芭的原创新作《敦煌》的世界首演;年末更有芭蕾演出季的众多中外名团名剧的绚烂上演,连续两场的《俄罗斯芭蕾明星GALA》堪称是近年来北京舞台上质量最高一台芭蕾GALA。而大剧院,云门舞集新作《稻禾》,让人们看到了林怀民重返乡野的“回归”和精神上的“更上一层楼”;马林斯基芭蕾舞团带来的超长版也是完整版的《睡美人》,让中国观众第一次领略了这部经典芭蕾的全貌。

必须提到的是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的《白毛女》,这支曾经深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爱护的日本芭蕾舞团,在森下洋子的率领下重返北京,在他们中国首演之地——人民大会堂再次上演松山芭蕾舞团版芭蕾舞剧《白毛女》,年届七旬的森下洋子亲自登台跳起《北风吹》《红头绳》这些经典舞段舞姿不减当年,令人感动落泪。第二天又飞赴淮安亲自将当年周恩来送给她的喜儿剧装“奉还”给周恩来纪念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松山芭蕾舞团对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执念,“奉还”怕也是森下洋子即将退出舞台的一个信号吧!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