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管弦乐团对中国作品向国际舞台的推动不遗余力
2017-12-19 21:24:34 来源:北京晨报网|0
今年是“贝多芬年”,全球的交响乐团和艺术机构都在精心设计自己的“贝多芬年”。国家大剧院和北京国际音乐节都隆重推出了贝多芬交响乐集大成的《第九交响曲》,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执棒,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班底,独唱宋元明、朱慧玲、薛皓垠、李晓良,组成全华班演出阵容,轰动一时;而北京国际音乐节更是以新一代的指挥大师帕沃·雅尔维率领的德国不来梅室内乐团上演了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外加开闭幕式上的《艾格蒙特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合唱幻想曲》,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共密集上演了12首贝多芬大型交响作品和交响合唱作品,被认为是30年来北京舞台上的唯一一次。而帕沃·雅尔维复古式的思考和诠释,同样被高度赞扬是“颠覆性的本初回归”。国家大剧院的“贝多芬之旅”并不是由大剧院管弦乐团一家完成的,而五月音乐节上,钢琴家拉尔斯·福格特与英国皇家北方小交响乐团带来的两场音乐会全套五首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和两部交响曲以及分散在今年到访的各支世界名团的贝多芬作品,以不同的线索展示出多样的贝多芬。
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8年后重返大剧院
10月14日和15日,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在时隔8年后,在新任艺术总监里卡多·夏伊的率领下重返国家大剧院,带来一套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与净化》、《蒂尔的恶作剧》音乐会曲目;另一套则是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在已故指挥大师阿巴多以马勒“为己任”之后,夏伊对这支世界超级节日乐团的曲目向上和下两方面拓宽,音乐会演奏之精彩和酣畅淋漓,为近年来北京舞台所罕见。
令人震惊的慕尼黑爱乐乐团,不可思议的“姐夫”
11月24日和25日,指挥大师捷杰耶夫率领着慕尼黑爱乐乐团再次光临国家大剧院。第一天“姐夫”带来了拉赫玛尼诺夫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柴六”。在“姐夫”的指挥下炙手可热的马祖耶夫以热情和激情点燃了全场观众,而下半场的“柴六”更是令人心情澎湃。对于俄罗斯指挥家来讲,俄罗斯作品是“看家菜”,演得好是应该的,但第二场,曲目全部是德奥经典——贝多芬《莱奥诺拉》第三号序曲、韦伯《奥伯龙》序曲、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的上半场曲目组合格外令人称奇,下半场以“艰深”著称的布鲁克纳《d小调第三交响曲》更是让人对“姐夫”不可思议的精彩诠释由衷赞叹,对于琉森管弦乐团与慕尼黑爱乐乐坛,大剧院的观众似乎分为两派,一派喜欢琉森的华丽精致,另一派则更欣赏具有传统德国中年男子气质的慕尼黑爱乐的深沉、凝重和强壮的力量感。
《梁祝》首次成为西方乐团“主打曲”
今年夏天,每年必到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首次以《梁祝》作为中国巡演的主打曲目,令人颇为吃惊。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与华人小提琴家侯以嘉合作演奏的水准之高和风格把握的准确程度。在中国巡演之前,他们甚至在伦敦完成了《梁祝》的音乐会现场全球直播和录音,《梁祝》已经由乐团主动纳入了他们的看家“菜谱”。只此一曲,英国皇家爱乐在中国的巡演每一场都是大获成功。这件事的推动缘于旅加华人小提琴家侯以嘉的“寻根梦”,为这首作品,她专程回到老家上海求得陈钢、何占豪两位作曲家的真传,而直播、录音,乃至全球直播《梁祝》大师课,都源自海外的动力。这样的局面在中国音乐作品中恐怕还是第一次出现。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下的大势所趋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下的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以年逾八旬的指挥大师郑小瑛为代表的“洋为中用”派,仍然在不懈地努力做着西洋歌剧和声乐作品中译唱词翻译和推广的工作,为的是让中国观众听得懂。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音乐季演出中,一台郑小瑛指挥的马勒声乐交响作品中文版的音乐会赢得了一致的赞赏,其中文译本的文学水平之高、与声乐配合之和谐,堪称范本,而郑小瑛几十年不辍的执著精神更加令人钦敬有加。
李云迪首次担任指挥,华沙爱乐全力配合
一向以独奏家形象赢得观众青睐的李云迪今年开始有了新动向,指挥华沙爱乐乐团,成为了他拓宽舞台的开始。
这是享誉世界的华沙爱乐乐团精心策划的一次中国巡演,曲目是两首肖邦的钢琴协奏曲,李云迪既是钢琴独奏又是乐队指挥。这是肖邦大赛金奖与肖邦大赛乐队的一次完全“合体”,李云迪第一次完成了按照自己理解的肖邦演奏肖邦钢琴协奏曲的梦想。
吕嘉升任大剧院音乐总监,管弦乐团二度美国巡演
去年年末,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完成了由50后陈佐湟到60后吕嘉的“换代”,由此,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以及“下辖”的歌剧总监和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均由曾在意大利歌剧院浸淫二十多年的吕嘉一人担当。10月末,乐团在吕嘉的率领下二度做美国巡演,历经芝加哥、纽约、费城、教堂山、旧金山、安娜堡六座美国交响乐重镇,带去的中国作品为数众多,陈其钢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和《乱弹》、殷承宗等人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大剧院委约赵季平的新作《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亦有美国作曲家哈里森为琵琶写的《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同时也有展示乐团扎实功力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和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无论是在中国作品上还是西洋作品上,都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大剧院管弦乐团对于中国作品向国际舞台的推动可谓是不遗余力。
交响乐坛盛行“中国风”
今年的交响乐坛盛行“中国风”,北京国际音乐节不仅闭幕式上均有委约的中国作品担纲,更有九大中国交响乐团联袂的“交响马拉松”盛会,各地交响乐团纷纷拿出富有地域风情的中国作品,在北京的舞台上大刮“中国风”;国家大剧院同样是“中国风”上的一面旗帜,不仅中国作品成为音乐会的“家常菜”,更委约一批中国作曲家创作,并推出专场。陈其钢、叶小纲是今年最受青睐的两位作曲家,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上有委约陈其钢的新作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国家大剧院同样委约陈其钢新作,可惜在完成排练各方都已满意之后,追求完美的陈其钢竟毅然推迟了这首作品的降生,原计划美国巡演的曲目换成了《乱弹》,颇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