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众戏剧工作坊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舞台艺术回归人民

2017-12-18 14:17:21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0   

话剧《雷雨》剧照

话剧《喜剧的忧伤》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曾在相当长时间主导舞台艺术主流话语权的形式主义的先锋实验思潮和话语,正逐渐退场,现实题材在当下,正在成为推动舞台艺术整体性发展、演进的主导力量。”

12月13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青年文艺论坛上,该院马文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孙佳山介绍说。自从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在2010年创办开始,近8年来,不同艺术门类所涌现出的一系列现实题材作品,逐渐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剧目。

促进繁荣文艺,尤其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但是,如何顺应潮流发展,使现实题材的艺术回归大众,仍然存在着较大挑战。

“我们进入了消费时代,物质生活几乎与西方同步,手机支付还走在前列。我们的舞台艺术界,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刷新自身的美学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艺术修养,将来很难创作出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面对变革,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教育部副主任颜榴提出了质询。

喜剧大受欢迎,是喜是忧?

2003年,开心麻花首创了“贺岁舞台剧”概念,并在此后13年时间里,陆续推出了26部舞台剧,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喜剧风格。在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南京、沈阳、成都等地上演过4000余场演出,其中的经典剧目还被改编为电影,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话剧还不如京剧的市场好。”对于观众一提起话剧就联想到开心麻花的现象,颜榴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的观众提到看话剧就问,这剧逗吗?我想,喜剧创作固然可以吸引观众,但不能变成观众认知里戏剧的全部。”

经典作品常看常新,本属应当。但是,近年来,“观众看《雷雨》频笑场”却不时引发社会热议。演员愤怒、专家批评,面对这一现象,也不断引发舆论的广泛讨论。

“比如繁漪喝药那一段,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今天就不可能发生了。如果舞台再强调这一点,观众是没有感觉的。这就牵扯到如何打磨当下的现实主义话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颜榴指出,“中国舞台迫切地需要‘美’的形式,中国观众特别需要在戏剧舞台上被‘美’的形式所唤醒,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编导的文化功底和艺术修为。”

“过去,舞台上的女性英雄人物多偏于男性化,但《江姐》就具有女性独有的温婉的气质。”对此,中国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的张正贵以现代京剧《江姐》为例,指出了编剧阎肃及导演谢安平根据主角张火丁的个人特色,成功改编出程派青衣艺术精品的创作经验。

“我觉得,京剧现代戏需要导演创作出能让观众体验到现实感受的动作姿态、体态,或者语言方式,而这种改编方向肯定是相当难的。在近几年的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期间,京剧院排演的《西安事变》《党的儿女》等多部现代京剧观众反响都不错。”张正贵说。

明星是否可以补救创作缺位?

几年前,陈道明回归舞台,《喜剧的忧伤》一票难求曾成为一大社会热点。而近些年来,明星参演话剧,也成为了获得票房的重要保证。焦晃、刘晓庆、小陶虹、秦海璐、袁泉……明星们成为作品的金字招牌,“得明星者得票房”也似乎成为话剧界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有的知名的影视明星,不代表他们一定能胜任话剧的表演。一个不知名的话剧演员要靠演电视剧火了,观众才来看你的戏,这才是他们的无奈。可是中国大部分观众不明白这一点。”颜榴说。

仅依靠国家政策和资金拨款去扶持舞台艺术,显然难以令话剧发展繁荣蓬勃。“我们应该重视,怎么才能让观众主动的买票,走进剧场来看戏这件事情。”颜榴说,“国家花了这么多钱,演员都很辛苦,如果观众没有看到,就白演了,那真是很可惜。”

针对近些年来的创作问题,颜榴在青年论坛上指出,当前的舞台艺术中剧本文学薄弱的现状十分突出,而主流的话剧观众都“浸泡在娱乐至上的快感里”。

不论是戏曲还是话剧,目前,多媒体酷炫的效果,以及一些创作者依此凑成所谓中国意象屡见不鲜。为了娱乐观众,网络段子及搞笑的肢体行为也成为了一时之需。

“一些所谓‘跨界’的时髦诱惑,其实非常需要警惕。”颜榴进而展开说,改变创作面貌,与其指责观众,不如进行“供给侧改革”——“如果创作者仅仅停留在学院里固定模式的训练上面,不懂音乐、绘画、舞蹈,也不知道诗歌,那么舞台效果就会很容易遁入简陋。”颜榴认为,控制过度娱乐化的倾向,首要是提供作品审美的质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观众对某些“简单粗暴”的舞台效果的过分需求。“因为任何一种表面花哨的链接都不可能让作品变成一个有机并充满生命力的存在。”为此,颜榴以今年乌镇戏剧节上的俄国戏《叶普盖尼·奥涅金》为例,介绍了图米纳斯导演的“幻想现实主义”,可以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在舞台形式上的学习范例。

关注工人题材,现实主义的创作要回归现实

现代,东北,一座历史悠久的国营大煤矿的全体矿工都面临着转产再就业,而长年在矸子山上拣煤的矿山女子拣煤队的一群女工们更是饱受煎熬,政府决定为棚户区里的男人女人们拆除居住了几十年的大片老旧棚户区,盖新楼。

辽宁人艺带来的《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不但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还获得了话剧界的交口称赞。

“国家话剧院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查明哲导演,他的戏剧具备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温暖的人文情怀。近两年,他的一部反映农民工题材的《长夜》就是这样的作品。”

颜榴介绍说,“在装修豪华的剧场里,衣衫褴褛的工人和农民一出场,就以其锋芒的生活锐度抓住了观众,看惯了繁华万象的城里人,终于有机会领略到时空遥远的同时代的人的生存苦难……”

实际上,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自2006年起,在北京、广州的工人团体和民间戏剧爱好者开展的民众戏剧工作坊,把底层劳动者设定为主要的观众群体,以集体创作、戏剧工作坊的形式让普通民众介入戏剧创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等作品,也真正表达出了新工人群体的心声和梦想。

“面对苦难,我要选择承担。”原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査明哲说。

在一次为査明哲组织的名为“现实主义的时代魅力”的研讨会上,他表示,舞台上的人物就应该旗帜鲜明地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带着中国式烙印。在如今的价值体系中,农民工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尊重和的关注,他们身上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幸福,必然渗透出一种感人至深的、独有的中国梦和中国情怀。

“纪念过去,应该是为了直面现在和构建未来,这正是戏剧人的历史责任所在。”正如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所言,以査明哲和民众戏剧工作坊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舞台艺术不但回归人民,而且正在迈向新的征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