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思想启蒙和青春话语的主题,增强音乐剧歌唱的层次性
2017-12-14 20:50:26 来源:新浪新闻|0
“我们是劳苦大众,命运让我们紧紧相连,一样的奋斗,一样的牺牲;我们听见人民发出了怒吼,终将听到胜利的号角。” 2017年12月12日晚,伴随着主题曲响彻全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剧研究中心的原创音乐剧《大钊先生》在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的首次试演圆满落下了帷幕。
《大钊先生》以全新的戏剧结构方式,选取李大钊面对绞刑架这一时点为切口,重述历史、铺陈情感,串联起李大钊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与思想,以北大人的视角解读出全新的大钊先生。音乐剧分为三幕,在审判、行刑的叙事过程中穿插李大钊对北大学生的言传身教、与妻子儿女的脉脉温情、给工友伙伴的无私帮助,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在绞刑架前,李大钊从容地选择为他所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用热血谱就了一首壮丽诗篇。大钊先生的不朽精神与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赢得了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
演出现场
音乐剧结束后,《大钊先生》导演、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副教授对全体演职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赞扬、对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全场观众的支持表示感谢。
李大钊的孙女李乐群女士也来到了现场,她从音乐剧的启动仪式开始就全程相伴。李女士说:“通过音乐剧来呈现李大钊精神,这是一种形式创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认为,《大钊先生》这部音乐剧从主题立意到细节呈现都可圈可点。在大钊先生壮烈牺牲90周年、北京大学成立120周年之际,回顾近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表示剧中亮点颇多:“一方面,作品主题符合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告诫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另一方面,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对于李大钊的形象从音乐、语言、戏剧三个方面进行演绎,截取关键事件,表现出生命的光华。”
12月13日上午9时,音乐剧《大钊先生》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51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北京大学历史学院原党委书记兼教授张万仓,中国歌剧舞剧院团长许宁,中国音乐剧协会秘书长王道诚,王一川,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建国,北京大学校史馆馆长马建钧、副研究员杨琥,周映辰,《大钊先生》编剧拓璐,李乐群等近20位专家、友人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观看音乐剧《大钊先生》的体验,给出了各自的作品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反映在音乐剧的形式、内容多方面,如人物形象塑造、舞台和旋律构思、音乐剧细节展演等。蒋朗朗介绍了《大钊先生》的创作历程,对音乐剧《大钊先生》献礼北大120周年校庆的情况作了介绍。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大钊先生》的剧本、艺术性、表演等各方面能得到进一步打磨,形成精品。张万仓高度评价了该剧剧本,对人物形象塑造、对话和唱词锤炼、逻辑内容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许宁在音乐剧的旋律方面提出宝贵建议。王道诚对《大钊先生》这部作品给予了十六字评价,即“独具慧眼、勇担道义、妙笔讴歌、肩挑使命”。王一川在庆祝演出成功的同时,认为还可以进一步重塑思想启蒙和青春话语的主题,增强音乐剧歌唱的层次性、对话感,进一步强化李大钊知识分子的气节和品质,以经得起广大观众的推敲和检验。马建钧认为,要进一步突出音乐剧中主要人物的主要贡献,特别是李大钊劳工同盟政党建设的形象,要平衡人物特点和艺术作品的关系,在音乐旋律、舞蹈方面进一步加强。杨琥补充道,除突出劳苦大众主旋律外,音乐剧还应该体现人物表现的丰富性,可以通过演员多重形象凸显李大钊人物的多样性和“解放独立、走向复兴”的主题。张建国认为,要在李大钊生死就义的必然性方面下功夫,以突出英雄形象,这可以通过锤炼唱词、改进音乐旋律突出戏剧的冲突本性做到。与会其他专家也对该剧给出了宝贵修改意见。
《大钊先生》音乐剧的文学顾问梁鸿和利洱就作品相关问题分别作了回应。他们也表示,该部音乐剧从编剧到展演,从人物创作形象到音乐旋律编排,从历史史实的取舍到背景细节推敲,从作品术语表达到演员灯光编排,从专家意见的征集到屡次修改,各方面面临难度之大、演出之艰辛,前所未有。周映辰也表示,虽然《大钊先生》作品已经先后修改13稿,剧组人员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他们还会继续修改、打磨作品,争取把精品奉献给社会,把李大钊对时代的关心完美展现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