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会,不仅是展示画家才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画家之间的交流
2017-11-08 19:16:34 来源:搜狐|0
【艺术简介】
翟原良:原名翟爱明、又名月石、三桥、是非、梓余居士等。1960年4月29日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并出任北京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书画鉴定顾问等。
自幼受祖父薰陶酷爱书画,70年代初师从张伯驹、关松房先生学习书画,幼年时曾获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并涉足油画版画水彩画。八十年代进入北京市文物系统,从事书画鉴定及整理工作多年,从师徐邦达、刘九庵、苏庚春等先生,并着力于书画理论的研究。
心善自然美丽 心慈自然柔和
鲁鹭
一幅画,其实就是画者的渴望和灵魂,只有画家的淡然、画家的单纯,才可以向世人奉献出传世的作品。
我相信。
我终于知道了,笔会,不仅仅是展示画家才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画家之间的交流,是信息的传递。
《柔弱者生之徒》60cm×60cm
有幸参加了一个由全国画家组成的赴锡林郭勒大草原交流写生的艺术团。有幸认识了画家翟原良老师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学习的好机会。
有人说,翟老师画中的人物和他本人一样,带着一股仙气,就像是从深山里走出来的飘逸的道长,再看老师画中的人物果然如此。是画如其人还是人如其画呢,真的是不得而知了。但是几天来老师的教诲已经不是我用语言就可以表达的了,竟成了今后生活与绘画里只有自己才能品味的享受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68cm×68cm
原来,每一个画家所走过的路,真的不仅仅是他留给后人的作品,最珍贵的是画家的人品,这才是后人值得效仿与珍惜的呀。一个画家,除了尽可能呈现自己的技法以外,我想更多渴望呈现的是他自己吧。当一个画家用品格将时光停留时,绝不可以有任何的修饰,那必将是一颗善良、诚恳的心自然而然的呈现,不然老师怎可将“唯有用顽童之眼看生活,自己留一份自由在画里”最为一生的追求的呢,也许就是这样一种追求,才使得老师做也坦荡,行也正直,为也朴实,才可以在率意的中国画里自由自在的挥洒他童真的笑的吧。那种淡薄与宁静的气氛更让人觉得老师的诚恳和谦和,这真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美好的特质。
《一花一世界》68cm×68cm
我想在每一个人的一生里,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时刻,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空间,但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每个人所做的事情往往却能折射出人的本质与来生。细细想来,人类所有的一切都在这许许多多小小的空间里闪现从而造就了你的一生,就在那一刻,这整个空间的光影、线条、声音甚至气味都会对你散发一种无法抗拒的温暖和亲切的信号,为你延伸铺展出一个做人要善良、要真诚的记忆广场。
不是吗?
宛如,又是那常有的思绪,纷纷坠落了下来。对绘画的渴望对我来说,是生命里最纯净的祈求,任何附加的解释都是多余的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原本,我和翟老师只是素面相识,但在老师自然的生活里,我却寻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就在那一刻,心中涌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满足和感激,这才是世间最质朴的生活啊。
不知道是谁家的庭院里茉莉花开的正浓,在越来越深的暮色里,那传递出来的浓郁的花香一直伴我很远很远…
大家翟原良
解读画家鉴定家翟原良
宗时
原良是画家,是大画家!在画坛,人们一说起原良,无不熟其真诚灿烂的笑容。他的年龄不高,四十多岁,但从艺却有和年龄相仿的过程。
大约是沉溺在艺术生活中太久太久了的缘故吧——他真的是从五六岁即已习画!也可能是其命本如此,一米八三的他,居然有着命相学中至为难得的"道心僧相"
说到"道""道"是有几解的。扵捨家入观人,他是宗教;扵社会贤哲,他是真理;而扵文化艺术中某些人,他则是一种半推半就的生活状态。原良是从艺绘事者,对道家的经典理念,有着一种散淡的接受!印象最深的是初见的那一次,他散衣斜坐,手持一册小开本道德经;身前的画案上,陈放着一小壶沁人心脾的乌龙茶。硕大开朗的脸上,有着从腠理间发出的微微笑意。及至说到道家道教,他说:我什么也不信,无论佛道。不过"惟尊其理,惟从所行"罢了。我这一世,就是和书画结个永生之缘!
这就是原良的道心
说到他的僧相,更是精彩:光头是不必说的--那是纯外在的,人皆可为。关键是他印堂之位,明洁光鲜,似有彩气;头的后部尤为一般人所难追及:骨平如斩,势拔山岳。依旧时文人相士说,这种骨形在国则为相,从艺必成巨匠。有一位专业美术评论人士说,原良现在的成就不说,将来名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是可以预期的!这应该算是从艺术专业的角度为原良"道心僧相"做的佳卓注脚。
名家赞誉集扵身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大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在从艺人群中,则更是切望得到前辈大家的吹捧。很多人达不到,也要想方设法找名家甚至领导人合个影,以此广加招徠。原良则完全是平常心﹝"平常心是道")他说什么是真的?活是真的!画是真的!笔墨是真的——别的一概随缘……千万别以为我清高,我认定的,就是这个理――说死理儿也行 ,我认!
原良自己的话是这样说。可如果人们看到当代大家对他的评介褒奖,就一定不能不为所动,那言之凿凿的白纸黑字,并没有半点虚捧在其中:当代书林画坛,启功先生人所共知,他于一九八四年评介原良山水画,称"奇松如龙,怪石如虎,笔挟风云,山呈烟雨"。须知——那一年的原良,才仅仅二十出头啊!
著名书画鉴定家苏庚春老人家,多年在广州关把守字画走私路,因读原良"夕阳山外山画作,感于人间晚晴之景表现淋漓,欣然题画:人间岁月闲难得,世上交情老更亲。
老一辈民主人±中,多有才华及擅长书画者,屈武老先生亦此中道者,看了原良的山水画,赞叹不已,称其画境"千岩竞秀斜阳外,万壑争流秋雨余"并亲笔题辞画卷。画家尹瘦石先生也情不自禁题赞:山野情趣。
画格清卓贵不群
"千年绘画事,百年艺者为"
中国的水墨画博大精深,以凡人区区数十年的生命之期做精深探求绝非易事。以此,很多画家就自然"术业有专攻"。有专攻山水的,有专攻人物的,而扵花卉鸟兽一类画作,竞有一生一辈惟猫惟虎惟猴。
原良有所不同,六岁习画,涉艺十分广泛,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素描、速写、而又宽而不滥,广而不匠。山水花卉暨人物,诸艺能为诸艺良。不能不说,此中是离不开天分才气的!
《秋江野客》136cm×68cm
原良自已说: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好象人的手,笔墨好象手心,造型能力好象手背,缺一不可。合起来就是拳和掌,变化万端,不可测度。
原良是不愿随流出画册的,但在前两年,还是经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几位专业人士及一些好友的"热劝"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先是在筹备期间,赵朴初先生听说了,欣然命笔,为画册题名。启功在百忙之中为画册题耑,并索书快读。
《游春图》
和诸多大画家不同,这本画册没有着力去表现博大沉雄或酣墨重笔,而是通册尽皆灵气渺飘,让观者心清欲静,画中神游。空灵清绝是原良绘事的基本特征,或就是根本风格:画山水,满纸云烟,霞蒸霧霭;画花卉,草木溢炁,花果呈仙;人物是相当难画的,但在原良的笔下人物个个鲜活,而且,还绝有古意!
在心娱情欢的阅读原良画册之后,你自然会赞同启功先生为他所题写的一幅楹联:笔挥山水成春趣,墨泼乾坤在画中。
坦诚访谈记心声
和原良的访谈是诸多访谈中难得的轻松际遇,没有寒喧客套,没有禁忌设想。问者直奔主题,答对绝有虚应。看着他的坦淡面容,听着他精简而略带诙谐的答语,非常惊异于他把那么专业的话题,淡化成一段段通俗的解说。
《紫云飘香》直径55cm
问:你先后师从几位老师?
答:要说专业拜师,几乎没有,还是得说靠多年对大自然的写生感受和理解,和向众多的良师益友学习切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深以为然。有好多时间那怕是大自然中一片云、一座山、一棵树、一条小溪、也大可成为我的老师。,当然了也加上在文物部门,多年从事书画鉴定整理工作,受益韭浅。
《逸游图》直径55cm
问:在画作者和读画人之间其实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主观世界。对同一幅画,也常有不同的理解,至少有深浅的区别。您怎样和众多的崇拜者沟通?
答:别说"崇拜",太过,应该说是喜欢吧,这还不够吗?!从来没见过面,就是看了你作品,就喜欢你、欣赏你、这就是一种勾通,这不是靠文字,靠说话,而是靠线条、构图、笔墨、色彩。
《冬之梦》
问:对未来的绘画之路,有什么打算或者说计划吗?
答:没有,我不象很多人总是在一种"设计"的过程或状态里,就象令天的我不是昨天设计的结果,明天我也不必管它,我只是把握今天,而明天也会是今天的延续之果,不要活的太累。总之只管作画,我的理解――"只管"才是真佛之境。
《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