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保持高品质,是我对这个美术馆的最大诉求
2017-11-10 20:19:07 来源:北京商报|0
近期,温榆河畔的松美术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华谊兄弟、王中军、形态各异的199棵松树、极简风格的白色建筑,都给出了最好的注解。然而,对于大多数民营美术馆而言,运营资金和政策瓶颈始终是绕不开的障碍。王中军对此似乎并未在意,建这个美术馆甚至没有具体规划,也没有馆长。“我对美术馆惟一的担心就是未来的展览怎样保持学术品位和高度,这也是我对这个美术馆的最大诉求。”
走进松美术馆,很快被一种静谧的氛围所震撼,墙外的喧嚣似乎已是另一个世界。古建与牌楼矗立其中,极简风格的白色建筑与199棵形态各异的松树相映成趣。可能不会有人想到,如此雅致的松美术馆原本只是一座马场。
“别看美术馆这么现代,实际是有着20多年历史的马场,这几年有些闲置,算是老房改造项目。设计师改造得非常成功,美术馆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对于中国建筑、松树,我一直都有一种根植于心的爱好,而且松树几乎是所有文人墨客喜欢的精神表达,所以园区里只保留了松树,这里的氛围和气场,也与松美术馆的名称很契合。”王中军说道。
谈到做美术馆的初衷,王中军坦言并没有具体规划,最初就是想做一个馆藏展,把多年来的收藏分享给大家。在他云淡风轻的“随意”中,美术馆却踏踏实实地做起来了。
在王中军看来,“现在私人美术馆很多,这肯定是好事,美术馆应该一步一个台阶地发展。中国这一代企业家由于这20年的积累,对艺术、对社会的理解也到了这个阶段。十年前大家都在创业,赚了钱还得努力投资,继续扩大再生产。到今天,应该思考如何对社会进行回馈。我认为,美术馆的美育工作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做美术馆出身的几位嘉宾参观之后,都说松美术馆虽然小,但小得有格调,对当代艺术的价值贡献很大”。
从白色建筑的极简风格,到草坪修剪得一丝不苟,再到展厅的精心布局,都能看出王中军对于美术馆环境的严苛。王中军表示,“松美术馆的定位就是一个私人美术馆,代表华谊兄弟的一种企业文化,对文化、对艺术的追求,以及我所有的符号。这个美术馆的定位,首先就是要特别‘讲究’。要让人家看到中国人做美术馆的态度,不只是美术馆硬件上讲究,从细节上更要讲究。再一个建筑要讲究,建筑要有东西方的味道,白墙衬着松树的影子就非常东方,极具中国味道。最后,每个展览都要付出心血,哪怕馆藏展延期,都不能凑合一个展览。未来松美术馆一年做两个展就挺好,目前基本就是这个思路”。
松美术馆门票定价180元,似乎已经高于不少展馆,但相对于成本而言,仍旧杯水车薪。王中军表示,“这个美术馆建完以后,在业内反响还是不错的。试运营了一个月,观众数量还可以,尤其是周末。美术馆卖门票并不是为了经济收入,而是对艺术品的尊重,另外我们不希望太多人一起进到这个院里,与环境和气场好像也不太适合。这几年我希望美术馆的公益性更强,将收藏的艺术作品分享给更多人。华谊有专门负责公益的小组,教边远农村的小孩学绘画,这个美术馆将来也可以与公益对接,这也是一种美育”。
人物专访
“我赚的钱几乎都买了艺术品”
北京商报:从企业家、收藏家转向美术馆创始人,这对于您以后的收藏会有哪些影响?
王中军:我可能不会特别强调系统,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是不会变的,从小到大我做事情都是随意性比较强,包括我为什么拍电影。美术是留在血液里的东西,我9岁开始画画,进了北京市少年宫,我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与爱好都是融入于血液之中的。好的艺术品很多,不可能全买,我也没有财务计划,这些年我自己赚的钱几乎都买了艺术品,买完有时候也后悔,但爱好是控制不住的。你说有没有计划,我说没有。
做了松美术馆以后,我的精力是培养一个团队,美术馆应该是一个团队来做的,我期待未来团队在学术上会有一些把握,找到全球视野的、并且适合来中国的,特别适合松美术馆空间的展览,现在的展览空间不适合做大展览,而且团队还得慢慢去学习。
北京商报:这次展览主题为“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单元很系统,您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自己的收藏体系?
王中军:大概用了20年才逐渐形成体系。因为我本身是学美术的,有些艺术偏好。最早期买学院派的艺术作品。后来收藏了张晓刚、方力钧等这些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这此展览中没有特意分20世纪学院派和所谓85新潮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但我的收藏由于时间的积累,包含了那个阶段。
像吴冠中、常玉、赵无极等20世纪的一批艺术家我个人非常喜欢,他们将东西方的文化味道结合的很好。我收藏西方艺术家还是比较集中于当代印象派的这些艺术家。收藏是分这几个单元,比较系统。我个人收藏不是刻意的,是因为20年的积累,收藏是靠时间的,谁也不可能很短时间把自己的收藏建立得非常完整。
北京商报:对于松美术馆的运营或者未来发展有哪些期待或者担心?
王中军:坦诚来讲,我没有太多考虑运营的问题。做这个美术馆,说是一时冲动也好,一时的想法也好,并没有提前制定一个特别详细的计划。我有些随意,但我的团队一直在筹备、规划。目前在做的第一个展览是馆藏展,我对美术馆惟一的担心就是未来的展览怎样保持学术品位和高度,这还得一步一步来,以后要多与专业的美术馆沟通学习。保持高品质,是我对这个美术馆的最大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