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至今只有300年的制瓷历史,而他们却是瓷器狂热的拥趸

2018-01-18 22:05:03         来源:中国文化报|0   

 

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半成品
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半成品

德国至今只有300年的制瓷历史,而他们却是瓷器狂热的拥趸。

遥想当年,中国的瓷器在欧洲惊艳登场,人们对瓷器的喜爱几乎达到痴迷的状态。欧洲人寻遍各种方法,采用多种可能的材料都无法破解制瓷的密码,瓷器在欧洲愈发显得珍稀,王公贵族对瓷器的欲求更是难以遏制。

德国萨克森统治者奥古斯都二世监禁一位名叫波特格的炼金士,让其研制瓷器,波特格不断反复试制,终于在1708年研制出瓷器,让奥古斯都二世欣喜不已,并以“白色黄金”来比喻其珍贵。1710年,奥古斯都二世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技术机密,选择在萨克森德勒斯登郊外的迈森小镇创办了瓷器工坊,并开始生产瓷器。尽管德国人掌握了制瓷工艺,但始终达不到中国瓷质优雅的美感。18世纪初,耶稣教会的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来到中国景德镇,并在那里生活了7年。1712年,他把在景德镇探得的瓷器制造细节包括原料配制和制作工艺,写成报告寄回耶稣教会,从此欧洲人获取了制瓷的关键工艺,掌握“高岭土”是瓷器上乘品质的重要原料之后,欧洲的瓷器工艺突飞猛进。由于欧洲瓷器缘起于迈森,这里自然也就成为当时欧洲的瓷业中心。

19世纪的德国已进入工业时代,巴伐利亚州的工业比较发达。距迈森约190公里的塞而布盛产高岭矿,随着这里第一家瓷器公司Carolus Magnus Hutschenreuther的成立,奠定了该地发展瓷器工业的基础。塞而布瓷器工业迈向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集聚了众多诸如Hutschenreuther、Rosenthal和BHS Tabletop等德国知名瓷器生产公司。自1814年后瓷器工业迅速发展,1856年塞而布已成为德国瓷业的中心。1900年,有7200名居民,20家瓷厂、约100座瓷器烧造窑炉的塞而布成为欧洲最大的产瓷区,德国80%的瓷器产自这里。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瓷器制造从业者超过3.7万人,有160家生产餐具的瓷厂。如今,塞而布依然是德国瓷器工业的中心。自1988年以来,塞而布每年在7月至8月间举行“白色黄金周”活动,8月第一个星期六设立欧洲最大的瓷器跳蚤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瓷器公司、生产商,以及从业者都来到这里,参加这一瓷器盛会。

Porzellanikon博物馆就设立在塞而布,分设埃格尔河畔霍恩贝格和塞而布两个馆区。埃格尔河畔霍恩贝格馆区1982年由Hutschenreuther制造商的别墅改建,1995年这栋历史悠久的建筑被延伸为2000平方米的钢构展陈空间,展示德国从18世纪初至两德统一时期的瓷器发展历史,拥有1万件藏品,以及20万件瓷器的详细档案。塞而布馆区1969年由罗森塔尔公司废弃的厂房改建,该厂房是1866年的工业遗址,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改建后展陈面积为8000平方米,Porzellanikon博物馆行政总部也设在这里。塞而布馆区保留了10个窑炉和高耸烟囱,其中6个窑炉规划在博物馆的展陈当中,在保留窑炉结构的同时,改建为开放的空间更便于观众参观。该馆区设有欧洲瓷器工艺博物馆、罗森塔博物馆和欧洲科技陶瓷博物馆。1996年开放的欧洲瓷器工艺博物馆展示19世纪欧洲瓷器工业的辉煌,两台旧式带变电站的蒸汽机呈现工业化生产的情景。博物馆还展陈了碾土配釉、成型加工、窑炉烧成、彩绘装饰等瓷器生产的工艺流程,通过从业者社会生态及瓷器工业技术展示了瓷器工业的发展;2004年开放的罗森塔博物馆在600平方米的空间里保留了一座完整的窑炉,通过菲利普父子传记,公司发展年谱墙,以及各国艺术家、设计师合作的创新作品,让观众置身于艺术创意的空间中,穿越时空融入到罗森塔尔的故事里;2005年开放的欧洲科技陶瓷博物馆则呈现瓷器在高科技领域里的应用,如太空飞船、医学、化学、高电压工程等。

Porzellanikon博物馆不仅是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也是欧洲最大的瓷器博物馆,展示瓷器历史的同时,更侧重于瓷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从历史、艺术、商业到尖端科技,体现欧洲瓷器工业发展脉络和现代科技创新。Porzellanikon博物馆以“人”为本,通过个体或群体的故事传达德国瓷器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态、创新理念以及生活方式。以多媒体的形式,通过视觉与感官的体验,让观者了解德国瓷器发展与工业科技的关系,感悟瓷器带来的美好生活,一只杯、一件花器、一套餐具,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皿,不断改变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历史承载了文化传统,未来推动了创新活力,尊重传统、创新活力是德国文化的重要的体现,这一精神渗透在德国瓷器文化中,Porzellanikon博物馆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作者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研究馆员)

关键词: 德国 瓷器 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