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仍存活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

2017-12-06 15:50:39         来源:中国网非遗频道|0   

微信图片_20171027135546.jpg

10月25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剪纸研究中心承办的“献礼十九大 中国剪纸传统与创新艺术邀请展”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展厅开展,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0多位艺术家的360余幅作品。不同民族的剪纸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真情实感,表现了时代生活和民族团结,以及祖国繁荣的景象与图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互存共生、多彩多姿的艺术世界,吸引了众多剪纸爱好者观展,据了解,此次展览时间自10月25日至10月31日。

微信图片_20171027135634.jpg

微信图片_20171027135642.jpg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造纸术的发明之地。纸的产生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剪纸即是贡献给世界的最具人性化和吉祥智慧的文化物种。中国也是世界剪纸的故乡,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在陕西宝鸡陇县的原子头唐代墓葬发现了陶塔式罐上的剪纸遗存;在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文物中和莫高窟北区洞窟发掘中也发现了唐代时期的剪纸;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了唐代、隋代及北朝时期的剪纸。剪纸在中国不仅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同时剪纸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传统。

微信图片_20171027135612.jpg

2009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涉及到与传统纸文明相关的项目有: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这五项入选项目不仅与古代纸文明传统有着紧密联系,也表明了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仍存活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

微信图片_20171027135623.jpg

据了解,中国现在仍有三十多个民族保持着自己的剪纸传统,这是中央美术学院非遗中心十多年田野调查的重要发现。中国剪纸的历史悠久性与文化的活态性,以及在时间长河中绵延不绝的代代相传,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村的生存形态与村社中的民间文化,都在发生着快速深刻的变化。中国剪纸也在现代化的大潮中面临着文化的弱化和民俗功能的衰退。老一辈传承人的离去,日常生活需求的不断消解,都使中国剪纸的传统形态不断地弱化、流变…

微信图片_20171027135604.jpg

回顾近百年中国剪纸的整体发展形态,“新剪纸”的产生肇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激励艺术家走向生活的“大鲁艺”,发现了年画与剪纸,创造了民族化的经典“延安木刻”。古元第一次把农民的劳动、识字与抗日生活刻进了剪纸风格的木刻“新窗花”中。“新剪纸”作为脱离开民俗使用的独立艺术形式,开始进入美术创作的视野。新中国建立初期五六十年代的全国美展中,即有剪纸艺术门类的展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剪纸的文化形态在以传统形态为主体的基础上,也在逐渐发展形成“新剪纸”的现代形态。新剪纸在非民俗的文化艺术领域、教育领域及城市公共生活中,开始生成新的文化功能和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民间美术热”与“85美术新潮”,推动了中国现代剪纸形态艺术叙事主题的拓展,剪纸语言观念向观念艺术与现代艺术空间发展,城市社区生活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剪纸成为越来越普及的艺术与手工课程;在海外传播中,剪纸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剪纸是中国人剪不断的乡愁,也是中国人爱不释手的艺术传统,中国剪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为民族而传承,我们为时代而创新。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