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线再“扫店”
2017-09-27 19:40:27 来源:石家庄日报|0
时下,很多收藏爱好者喜欢逛一些古玩店——业内俗称“扫店”,认为那里有“品位”,可以淘到“上乘珍品”。殊不知,古玩店也有诸多的“局”,藏家必须在筑牢自己心理防线的基础上,再去“扫店”。作为藏家,该如何理性地“扫店”呢?笔者在这里向同好提几点建议,也算是小小的“爆料”吧!
真假莫辨
古玩业有一个特殊的不成文的行规:不言假。古玩店内所交流、出售的各种古玩,基本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打假”——既无真品鉴定证书,也无估价证明。在古玩店内交易,买卖双方当面锣对面鼓,不说真亦不断假,看上眼就掏钱,没看上眼就走人。成交后,卖家一般是不负责任的。这种交易规则,催生了一大批仿品的诞生,同时也给古玩业带来了诚信的缺失。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将仿品摆进了古玩店,这使很多藏家尤其是初涉藏海者饱交学费!
无漏可捡
相当一部分收藏爱好者“扫店”是奔“真品”和“品位”去的,认为古玩店里出售的藏品肯定是保真无假!殊不知,时下的古玩店内真品无多,而且真假莫辨。店家基本上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藏家若想去古玩店里“捡漏”,几无可能!因此,藏家最好不要把古玩店视作“捡漏”的战场。
设饵钓鱼
在古玩店内,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某某藏品被标上“天价”或挂上了“镇店之宝”的标签,但凡有客进店,店主必重点推荐之。众所周知,“镇店之宝”是店家用来支撑门面的,借以抬高店铺的“品位”,吸引顾客的注意。这其中不乏精品和珍品,但水货也不少。藏家在“扫店”时不要被“天价藏品”和“镇店之宝”的金字招牌给晃花了眼睛,放松了警惕。无论是哪种藏品,光环再耀眼,若要掏腰包,还需看准、看准再看准,不要被店里的“饵”把人给“钓”了!
快刀宰熟
很多古玩店都存在这种现象:“宰熟”。藏家经常去某个古玩店,一来二去,与店主混熟了,店主便会以“老朋友”的身份向藏家推荐一两件藏品。店家所推荐的藏品虽有“熟人”的情面,但其真伪依然莫辨。有些店家甚至抓住藏家“抹不开情面”的心理而宰熟。笔者在收藏实践中,多次遇到这种情形。
初涉藏海的收藏爱好者,在逛古玩店时,一定要端正心态,远离“忽悠”,理性地学习和交流,以如此心态去“扫店”,才能逛出乐趣,学到知识,怡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