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别妻侄诗轴92.8×35.3cm151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18-01-30 10:40:51 来源:人民网|0
王阳明别妻侄诗轴92.8×35.3cm151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阳明先生的事业成就,古来罕有其比,书法固其余事。但在阳明先生本人,却事之以恭谨庄敬之心,而以之为凡事皆在心上学的实践工夫。
阳明先生之学,原心性之本体而贯通天人之本原之学也,故谓之心学。这一心学的核心要义总括于“致良知”三字。若论“良知”之义,虽万语千言而未能穷尽,但若摄末归本而论其实际,则良知即是道,即是明德;“致良知”即是“明明德”。
把吾心所本然具足的良知,也即是得之于天而以“明德”存在的心性本体,经由个体现实生活的实践而将之原原本本地落实于现实的交往世界,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挺立,人道得以完满实现,事业得以浑然成就。“致良知”即是每一个人关于自我的存在性及其存在之意义与价值的证明方式。正因为“致良知”的实质是关于人的生活实践的,所以良知的体现就总是落实于实地践履的。就人的现实存在的多维面向而言,在一般的宽泛意义上生活的全部面向,洒扫应对、待人接物、观书独处、闲居静坐,皆无非“致良知”的用功之地。正因此故,则个体一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实践,皆无非是导向良知开显的日用工夫。
阳明先生的事业成就,古来罕有其比,书法固其余事。但在阳明先生本人,却事之以恭谨庄敬之心,而以之为凡事皆在心上学的实践工夫。钱德洪编《阳明先生年谱》记载阳明先生在其岳父官署中练习书法之事:“官署中蓄纸数箧,先生日取学书。比归,数箧皆空,书法大进。先生尝示学者曰:‘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后与学者论格物,多举此为证。”阳明先生因练习书法而体会到“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以之为“格物致知”的实功,而其练习之法,则“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犹文与可之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落笔,则纵横点划,或成铁划银钩,或为凤翥龙蟠,笔底风云,云气象万千。
因此在阳明先生那里,所谓书法,不过是其心灵意象的直接抒写而已,所以从他的楷书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心灵的大中至正、端简庄严;从他的行书之中,我们可以体察其心灵的秀发天真、灵动自如;从他的草书之中,我们可以洞达其心灵的潇洒廓落、圆融胸次。书者,固其心画也。(董平 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本文节选自《阳明山人·王阳明书法作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