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甲骨占已发现甲骨总数的99%以上,出土于河南安阳

2018-01-25 18:27:06         来源:中国文化报|0   

 

山东博物馆馆藏允雨卜骨,骨质为牛胛骨。
山东博物馆馆藏允雨卜骨,骨质为牛胛骨。

甲骨文与敦煌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纸质写本文书、西域汉晋简牍、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新发现”;与西亚两河流域发现的泥版楔形文字、北非尼罗河口发现的古埃及碑铭体圣书文字以及后来衍变出的纸草僧侣草体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玛雅文字,被认为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五大古典文字。日前,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其收藏、保护与研究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出土15万片以上

商代甲骨占已发现甲骨总数的99%以上,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刻辞载体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甲,自1899年发现,近120年来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为世界近百处收藏机构收藏,其中中国大陆10万多片、台湾3万多片,此外,日本、英国、美国等14个国家藏2万多片。

2013年7月,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委托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前期准备工作。2016年,国家档案局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确定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旅顺博物馆11家单位珍藏的约9.3万片甲骨为申报主体,正式启动其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工作。

这11家申报主体所藏的甲骨多来源于个人收藏。天津博物馆馆藏甲骨主要来源于近代著名甲骨收藏家王襄、王懿荣、陈邦怀、孟广慧等人的收藏,也有少量甲骨来源于罗振玉、方若等人的旧藏;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主要来源于罗振玉、明义士、孙文澜、柏根氏等著名收藏家的收藏,其中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的旧藏最多,逾8500片;南京博物院收藏甲骨近3000片,最主要的来源是明义士收藏的甲骨2369片,其次为胡小石1962年捐赠的300片,以及1959年进入馆藏,曾经为刘鹗、罗振玉收藏的甲骨90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藏甲骨是11家申报主体中,唯一一家经过科学发掘所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教授冯时表示,该所共藏甲骨近6000片,为三批科学发掘所得。第一批为1973年在安阳小屯南里发掘的近5000片,第二批是1986年以来在小屯村中、村南等地陆续发掘的500多片,第三批为1991年在花园庄东地发掘的689片。“这些科学发掘的甲骨出土地点明确,层位清晰,时代清楚,显示了甲骨原始的埋藏情况,对于甲骨断代、殷商政治社会经济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甲骨发掘的数量往往是3片或者3的倍数片,证明商人占卜‘卜用三龟’。”冯时说。

记录丰富的商代社会信息

“商代甲骨文是中国地下出土最早的、系统的古代文献遗产,是3000年前殷商王室的直接史料,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冯时表示。

殷商时期,祭祀与战争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商王经常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的对象除了上天、山川、河流之外,主要是先祖。如,天津博物馆馆藏牛骨祭祀先公卜辞,记录了商王杀牲祭祀“喾”“毕”“河”3个先公之事;馆藏牛骨自丁陟自唐降卜辞,记录了祭祀殷先祖自唐(即商汤)至丁(武丁)之事。记录有关战争的卜辞也很常见。如,天津博物馆馆藏征伐工方牛骨卜骨、来艰自方卜辞,山东博物馆馆藏戉允其伐卜骨、雀伐卜甲等。而在甲骨文中,祭祀与战争的内容又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天津博物馆馆藏牛骨告土方于先祖卜辞中记载了敌方来侵,商王准备采取行动而告祭于祖先上甲和商汤之事;又如途虎方牛骨卜辞记载了商王命令望乘和二舆征伐虎方,并告祭先祖大甲、祖乙之事。

农业是商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商王经常卜问收成。如,天津博物馆馆藏牛骨受稻年卜辞,记载了商王在甲申日卜问稻子是否能获得丰收,这是卜辞中商人种植稻子的明确记录。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是天文气象,卜辞中多见商王祈雨的记录。如,山东博物馆的允雨卜骨。甲骨卜辞中还记录了其他的气象状况。如,天津博物馆馆藏月有食牛骨卜辞,刻辞“旬壬申夕月有食”,是甲骨卜辞中非常罕见的月食记录,对研究天文、历法十分重要。

此外,甲骨卜辞的内容还包括田猎、生育、疾病等,记录了极为丰富的殷商时期社会生活的历史信息,成为后人了解商代文明最可靠的资料。

加强保护研究,让绝学焕发生机

近年来,各收藏单位都开展了不少甲骨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天津博物馆副馆长钱玲介绍,天津博物馆于2017年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合作启动了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对馆藏的近1800片甲骨进行整理、研究,通过墨拓、照相、释读、摹本等一系列工作,最终编辑出版《天津博物馆所藏甲骨》,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全部墨拓工作,预计于2020年完成该项目。“2014年,‘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项目计划整理研究山东博物馆所藏的全部甲骨文,最终编著一部集学术研究与资料著录为一体的《山东博物馆所藏殷墟甲骨》。”山东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郭思克表示。

同时,甲骨文的保护也一直是各收藏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郭思克介绍,2011年,山东博物馆新馆库房启用,新库房安装了温湿度控制设备、通风设备以及先进的消防、安防系统,文物保存大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为甲骨制作了专用随形囊匣,改善甲骨保存的微环境。“2013年至2014年,山东博物馆还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合作,对病害较为严重的74件馆藏甲骨进行保护修复。经过科学的方案制定、缜密的前期调查与实验,该馆对文物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分析,采取了稳妥的方法,成功完成了文物的保护修复。”郭思克说。

尽管如此,在冯时看来,甲骨的保护依然有待加强。“虽然现在收藏单位的硬件条件已经明显改善,但是其保护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比如社科院收藏的甲骨,从1973年发掘到现在已经40多年,其衰退迹象非常明显。将来如何通过现代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值得研究。”冯时还认为,人才缺乏是目前甲骨学研究的一大困境。“甲骨学涉及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者需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这门绝学需要众多人才的不断传承。”冯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甲骨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不足外,研究者多把关注点放在甲骨拼接缀合等工作上,对于甲骨文的钻研还有待加强。对此,冯时说:“我们不仅要关注甲骨的拼接缀合,更要努力钻研甲骨文字及其所涉及的殷商史,这样才能够使甲骨学焕发生机。”

关键词: 甲骨 安阳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