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来,文化部“展出季”这一品牌项目成绩不菲

2018-01-02 17:11:06         来源:中国文化报|0   

近日,文化部官网上发布了2017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评选结果,经过评审专家严格评审,共有12个展览获评优秀展览项目、2个长期陈列项目榜上有名。全国各地各级美术馆,通过不断活化典藏推动展览展示、服务大众、带动收藏与研究、培养人才队伍,不仅使大馆的文化引领作用发挥得更充分,而且带动小馆逐步建立起自信,于深挖馆藏、突出特色中大放异彩,美术馆的重要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6年来,文化部“展出季”这一品牌项目成绩不菲:60家美术馆,150余个专题展,展出藏品近1.8万件/套(首次展出作品约占60%),观众总量近1000万人次……在数据背后是国家政策对于文化惠民的大力扶持,以及全国美术馆人不断探索前行的智慧与辛劳。

学术先行

深化主题很重要

一个好展览从来不在于体量的大小,也不取决于设计的花哨,它的核心灵魂一定是鲜明而深厚的主题及背后的学术研究。2017年入选展出季的28个项目中,不乏以学术研究为铺垫,呈现出对历史梳理的、具有深度的优秀主题展览。

其中,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广东省首次举办的全面总结广东美术百年历程的大规模展览。在前期启动过程中,展览组委会做了大量的学术梳理工作,从相关研究性文章及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据此来征集作品,每一步扎实的推进保证了此次展览藏品的丰富性和学术高度,体现出一个美术馆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功力。而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艺术展在展出馆藏精品外,还以文献的形式梳理了60年来北京画院在创作、研究、教学、展示等多方面的成果。60年的雄厚文基和新时代的静思远行浓缩于文献之中,引人驻足回想。

此外,一些美术馆结合馆藏资源以某一特定题材或门类,挖掘新的角度策划了不同的专题展。如广州美院美术馆的“观看的立场——王肇民、郭绍纲、冯健辛与新中国素描”是一个以个案介入并辐射新中国艺术造型整体,尤其是素描体系的展览,参加此次验收评审的评委、江苏省文化厅原巡视员高云认为这个展览将苏派、德派和法派这三种教学予以对比展示,对于现在的美院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我们的队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军队题材作品文献展”的举办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由历届校友创作的人民军队题材作品展示,艺术地表达了不忘历史、共怀先贤,珍惜当下、祈盼和平的愿望。

部分国家重点美术馆的策划体现了在举办展览前学术先行的研究态度,不仅揭示了经典的力量和对当下美术发展的启示,更体现了强烈的研究意识和文化担当,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美术馆界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深挖地域特色

注重国际交流

活化馆藏,绝不是将地库的作品简单排列在展厅,这样的展示不仅毫无意义,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创造性地结合地域特色深挖藏品资源,避免展览平庸化,引起了更多美术馆的思考。

重庆美术馆以重庆木刻版画中的工业景象为切入点,展现了作为国家工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城市重庆的工业发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工业发展的脉络;湖北美术馆对工艺美术教育家张朗这一人物的深度研究不仅收获了更多藏品,也引发了美术界乃至社会上对他的重新研究和重视;而浙江美术馆对于版画家杨可扬、天津美院美术馆对于书法家王颂余、湖北美院美术馆对于油画家杨立光的研究,不仅使这些原来被美术史忽略的艺术家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也是美术馆挖掘本土美术资源,让美术馆藏品最大限度服务社会大众的具体实践。

由于各馆藏品的不断丰富,2017年展出季中还新增了国外艺术家个展与中外交流作品展项目。青岛市美术馆的“问源和彩——当现代英国水彩与本土水彩的对话”展览试图从中英水彩当代面貌切入到二者关系的研究,并逐步扩展到历史的梳理中,为中国水彩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上海梅尔尼科夫美术馆的“追忆大师——梅尔尼科夫纸上作品展”则通过对梅尔尼科夫这位外国艺术家纸上作品的展示及其与中国画名家交往历史的梳理,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对于他艺术观念和创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俄艺术交流的展现。

展陈创新

惠民举措明显增多

在今年的展出季验收评审现场,参与评审的13位专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优秀展览,除了要有鲜明有力的主题和深度的学术研究,还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创新展呈和能与观众产生互动交流的丰富活动。如何使高端的艺术品在展厅中用“时髦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能更接地气地为人民所接受和读懂,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常论常新的话题。

其中,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作为此次获奖单位中唯一一个民营馆,其“时代的印迹——《老照片》二十周年纪念展”在展陈布置上的创新做法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他们用背面透明的设计使照片与观众可以产生一种互动的可能性,既不伤害珍贵的原作品文献资料,同时又能使观众能在上面书写自己的心情,这个创意非常好。”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说。“我既看到了老照片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性,也在展陈布置方面感受到了现代感与展览的温度。”高云如此评价。

而评委、新华网书画频道主编袁思陶也关注到本年度展出季体现出科技、互联网与展览的结合愈加紧密。比如广东美术馆专门为此次展览设计了APP,并利用AR技术和VR的使用,布置了一个数字化的展厅,既丰富了展览体验,也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给美术馆展厅带去了活力。

公教活动更丰富、展期更长、馆际合作巡展更多等,文化惠民举措不断丰富是2017年展出季的重要特点。如江苏省美术馆在展览期间与交汇点新闻“江苏有戏”共同打造了“大家说画”栏目;广西美术馆“馆内制印”活动,邀请书法篆刻教师到馆内现场教学,让观众现场体验制印等。现在越来越多的美术馆为了进一步拉近美术馆与公众间的距离,深化美术馆的公共服务职能,都十分重视与观众的互动。但也有专家指出,这些举措近年来表现趋同,缺乏新意,因此,其形式与做法仍然值得专业人员研究总结,以期真正达到文化惠民、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较以往,今年展出季还评选出了两个长期陈列项目,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和中华艺术宫的两个展览。作为在北京和上海占据着极大人流量的标志性文化场所,这两个美术馆的长期陈列展览承担着更为重要的社会美育功能。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对于长期陈列展,美术馆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也做了一些细致的管理办法。“这一长期陈列的固定框架有几个关键词:小幅、经典、20世纪。这些作品虽然小,但能量巨大。针对当前美术创作的一些问题,美术馆组织这样的小幅精品长期陈列展,可以引领美术家树立真正的精品意识、经典意识。”而中华艺术宫则本着普通观众能对中国当下美术发展面貌有基本了解的原则,将长期陈列定位于改革开放至今能够反映中国时代风情和精神面貌的精品。“从中国艺术的文心与诗意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想由此强调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文以载道、艺以载道,作品除了是艺术家个人的表达外,它也是一个时代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外化,所以我们在挑选作品的时候特别注重这个方面。”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说。

关键词: 文化部 年来 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