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画派名家作品重回故里,晚晴居珍藏专场引爆华艺国际北京春拍
2021-05-24 21:10:24 来源:壹点网
5月23日,“纪念长安画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现身西安力邦艺术港,本次展览是继北京站后的第二站。
当天,华艺国际联合云杪文化在西安再次举办学术研讨会,以此重新梳理与重塑长安画派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研讨会以“长安三杰”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的艺术成就和贡献为主线,邀请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征,陕西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张渝,收藏家、陕西收藏家协会会长乔连学,美术批评家吴克军,收藏家、长安画派研究专家路增远等一众专家学者畅谈长安画派的写生观、艺术启示以及与发源地西安的关系,研讨会由策展人、在艺科技及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担任主持。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经过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今俨然成为艺术重镇;同时,西安作为长安画派的发源地,如今重回故里,以 60周年致敬西安,将长安画派与西安的故事娓娓道来,以期引发更多的艺术的共振与情感共鸣。
特展X沙龙
梳理与重塑长安画派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长安画派”是新中国的三大画派之一,2021年是“长安画派”成立60周年。60年来,长安画派的画作饱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强烈的时代精神。画家们对生活深刻体验,对传统追求本源,可谓“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以戛戛独造的面目和磅礴的气势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使之成为20世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
本次专场得益于何海霞先生的家属吕亚芳、吴大雍夫妇的鼎力支持,由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将他们珍藏数十年的长安画派名家作品重磅推出,不仅汇集以石鲁、何海霞、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三杰”精品力作,以回望长安画派崛起60年与时代精神;同时展现黄胄、王子武、方济众、康师尧、叶访樵、崔振宽等艺术家的多件精心之作,见证“长安画派”巨大的艺术成就与广泛的社会认同。
日前,“纪念长安画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及同名学术沙龙于北京华艺空间圆满结束。
活动当天,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明,荣宝斋《艺术品》主编王登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鹏,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出席了沙龙现场,策展人、在艺科技及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担任沙龙主持。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明表示,“长安画派画家的创作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也是时代的表征,体现出时代的艺术面貌。这是他们对现代中国画发展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荣宝斋《艺术品》主编王登科在沙龙中谈到,“艺术不是表演,尤其是绘画不是演给别人看的。他们始终能够用自己的职业表达、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那一代人,当然也是那个时代让我们艳羡的地方。”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鹏则提出,“其实今天再去重复长安画派可能都没有太多鲜的价值,而迫切思考它如何变成一种更为内在的经验和规律,并自然植入到今天中国画创作传承过程中,这才可能让长安画派永远写到画史上,永远被赋予新的生命力量。”
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认为,“很多画家是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情感深入到自然中去、深入到生活中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去发掘创作的素材,在平凡的世界里去寻找情感上的触动,应该说真正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而这份真实与情感也成为了长安画派很多经典作品能够深入人心、打动观众的原因。”
与此同时,何海霞先生的家属、这批珍贵名家作品的持有者现任香港全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辉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亚芳现身展馆,并对此次活动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
“长安三杰”领衔
名家力作集结晚晴居专场
1961年,以石鲁、何海霞、赵望云、方济众、康师尧等画家为核心的美术创作群体,在刚刚落成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国画习作展”,引起了美术界的强烈反响,成为长安画派的成名之展。在当时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上均有刊文,惊呼出现了“长安新画”。后来,张仃先生又称之为“长安画派”。此后,经中国美术家协会推荐,“国画习作展”又到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巡回展出,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当时的观众对他们的画风褒贬不一,但得到了王朝闻、叶浅予、潘天寿等大家的肯定与鼓励。当时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华君武称他们为关中画派,也有称西北画派、窑洞画派的,最后统称为“长安画派”。美术评论家将石鲁、何海霞、赵望云、黄胄、方济众、康师尧、郑乃珖、徐庶之称之为“长安八杰”,其中又把石鲁、何海霞、赵望云视作最为重要的三名主将,合称为“长安三杰”。同时,何海霞又被认为是长安画派中传统笔墨功夫最深、作品面貌最全面的代表之一。
作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何海霞一生的艺术跋涉和时代的演进总发生奇妙的遇合:琉璃厂生涯,使他浸淫于传统;拜师于张大千,使他得以顿悟心性胸次于艺事的点化;和赵望云、石鲁的相偕相随,使得赵望云那种深沉蕴藉的笔墨和最普通的人间烟火的融汇,使得石鲁那种千古英雄之气在郁积盘横之中的冲脱奔发,都成为何海霞艺术生命流动中吸纳融造的有机构成。
此次“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中,共有《燕山八月初飞雪》《蜀山忆》《湘西山水》《山水书法杂锦册》《行书<观沧海 >》《行书论画》诸多作品。
《燕山八月初飞雪》创作于1988年末香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吕亚芳、吴大雍夫妇的组织协助下,何海霞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参与画展,并曾以中日友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访问日本,后在第二次赴日期间,吕亚芳夫妇还组织了何海霞与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会面。这一时期,何海霞心情舒畅,创作激情勃发,吕亚芳先生曾回忆说,“他就是挡不住创作激情,灵感一上来,他就止不住的想画。”《燕山八月初飞雪》以近十七平尺的横幅构图,描绘出壮阔无垠的燕山雪景,色墨相融,莹润淋漓,无半点疲态,毕生所积累之艺术能量尽皆喷涌而出,无愧是晚年恢弘山水之代表作。
《蜀山忆》写青城山景,作于九十年代初,彼时内江张大千纪念馆邀请何海霞参加纪念馆的开幕,故而何老创作了一批关于四川的作品。画面中前景山石缓坡而上,数棵青松掩映着古亭,景境悠然,山中水气氤氲,密林青青,岚气弥漫,或可感松风簌簌。此幅作品从题材表现及绘画语言的运用都体现出何海霞向往、追寻的“蜀山忆”。正如其题识所言“云迎千峰秀,松杉奏古筝,有亭观日出,听幽在深壑中”,画面气氛宁静悠远,笔墨色彩浑然合一,足可见画家腕底造诣。重览此帧,“千师留迹处,今人旧思生”,青山依旧,故人于念,可慨画家之感也。
《湘西山水》中,画家将山水之青绿、晕染、皴擦等技法融于一帧,将传统工细青绿山水转而为写意式的画风。是帧尺幅不大,然何海霞收笔作寸缣尺楮,而得湘西山峰千里之势;其墨彩所到之处,均得天趣——既写湘西之实景,而以奇险而出桎梏,更以水墨色彩之变,使画中奇崛险峻的之山水呈现出浪漫奔放的气质,殊堪创举,颇值珍视。
何海霞曾言:“书法的好坏,不完全在临过多少帖,而在于对人生的领悟,否则,个性从何而来?‘书画同源’这句老话,从字面上理解是两种艺术的共同渊源,而这渊源的内里究竟是什么?是人。人说诗言志、画言情,而书法则全面的暴露了人品、性格、修养,甚至连遗传都能体现出来。人们看画,比较多的往往还是注意于视觉感受中那些技巧性的东西,而书法,则一下子就把作者的气度、胆识连同趣味的雅俗都暴露无疑。如果说我何海霞的字,那其实就是我的眼泪,那里面有我的欢欣和快乐,也有我的委屈和坎坷,有我生命的脚印。”
是次呈现之《行书<观沧海>》,字如其文,笔力劲健,气势透逸出这位以艺术为生命的老人笔致胸次间的无穷趣味,尤为可观,属其书法作品中之佳构。
是帧《行书画论》阐述了何海霞对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既属其书法之佳构,更体现出一代大家于绘事所呈所源之思考,颇值细赏。
除去何海霞,长安画派的形成,还离不开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石鲁,一个是赵望云。著名美术学者郎绍君曾说过,石鲁之于中国绘画史的意义在于他自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和程序,来表现陕北雄壮、粗犷、具有原生态性的强悍的生命。
石鲁原名冯亚珩,受鲁迅等新思潮影响,又在艺术上崇尚石涛和八大,自名“石鲁”。他有着厚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同时又有着叛逆的独立创造精神,在前辈吸收外来营养革新改造中国画的基础上,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姿态,注重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灵感,在传统中寻找创新资源。理性与激情,天才与癫征,浇铸了他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耀眼,最富个性、最具争议的大师魂魄,谱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在思想深度、艺术创造、人格精神上独一无二的篇章。
在此次“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中,也有石鲁作品《石榴图》,是八十年代初吕先生夫妇在何老推荐下购藏的精品力作,至今保存接近四十年。
《石榴》尺幅巨大,近九平尺的空间内,经营位置,画面内容布置山石一尊,石榴一枝两实。石鲁用浓重的笔墨勾勒山石结构,石头上、左、右三侧皆用浓墨重笔,笔过之处略有停顿,转折落墨更浓,营造出山石的嶙峋外观。同时,辅以湿润墨笔进行迭加,似皴擦而未用皴擦,似点染而不止点染,笔墨控制恰到好处,墨色浓淡层次分明,机理变化丰富,充分烘托出山石的特殊质感,表现出山石的苍润。山石之上,一枝石榴横贯而出,树枝用较淡墨色写出,苍劲粗犷,开叉分明不拖沓,点出几笔停顿,即为秋叶。枝头正上方赫然结有果实二枚,朱砂写就,珠玉圆润,灵巧可爱。不仅在画面中以鲜艳色彩点睛,更在墨色山石的衬托下表现出陕北恶劣环境中的勃勃生机,体现出作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情绪。山石、榴树,这看似平凡的日常事物,经过石鲁夸张、概括、再创造,体现出别样的极富冲击力的乐观向上的面貌。
说到长安画派的源来,同样绕不开赵望云。他不仅是中国画革新的先行者,更是中国画传统的继承者。他的创作以简约淡远、浑厚朴实、虚实相生见长,他的画作之中,凝聚了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情感,以手中的画笔记录着百姓的困苦,亦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希望。他极少描绘悄无人声的山水画,亦不画闲情逸致的文人雅士,他认为“一切快乐都是劳苦换得。风景的优美,亦多因为人的活动。”
郭沫若于上世纪40年代初写诗评价赵望云说:“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此次特展有赵望云《泛舟图》《尤河水库》《乡村小景》,其中《泛舟图》为吴大雍女士八十年代购自香港华润的画廊, 画面满纸云烟,万千气象。烟雾轻笼,景色迷蒙;远处垂柳依依,江水澄净,观之,人心清旷。在展现赵望云扎实的传统功力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此发现他面临艺术转变时所呈现的新面貌。
除去“长安三杰”,此次“纪念长安画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特展”还不乏其他大家的重要作品,如黄胄《少女牧驴》《猫戏图》,方济众《草地风光》,王子武《金鱼图》《仙鹤图》《蛙戏图》,康师尧《梅花图》,叶访樵《锦绣春色图》《月季图》,崔振宽《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作齐聚,蔚为大观。
除晚晴居专场呈现的精品外,这次西安特展一并展出华艺国际北京春拍何海霞的《王维诗意图》《秦岭之晨》《汉张良庙》《古禹门口》《延安颂》《沸腾的山谷》《西岳峥嵘何壮哉》,赵望云《祁连山》、王子武《梅妃》、方济众《杏园春满》、黄胄《归途》《风雪夜归人》《饲鸡图》《青春河畔草》《金沙江畔》《风雪行》等佳作,多维度呈现长安画派整体风貌。
值此“长安画派”进京举办展览会60周年之际,华艺国际北京春拍集结“长安画派”名家作品,不仅是了解“长安画派”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与视角,更可以为我们的当下和未来带来更多有意义的思考。
5月23日, “长安画派”名家作品特展在西安力邦艺术港开幕并将持续到5月24日,当天同步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对长安画派的价值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再剖析,并获得圆满结束。
5月31日-6月3日,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将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启预展,6月4日,“纪念长安画派六十周年——晚晴居珍藏名家作品”正式举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