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艺术之树长青,对后世影响的原因是其创新精神
2017-12-12 21:01:15 来源:浙江老年报|0
正值“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浙江美术馆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近日,记者见到了潘天寿先生的关门弟子——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花鸟画家叶尚青。老先生虽年已八旬,但精神矍铄,笑容可掬。听说我们要了解他与潘天寿先生的师生缘,老先生打开了话匣,娓娓道来。
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的叶尚青从小就表现出了文艺气质。解放初期,他曾在文工团、青年团担任文艺宣传工作。1954年,热爱绘画的叶尚青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学习人物画。“那时候潘老教花鸟,我是学人物的。”叶尚青回忆。1959年毕业后,他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教人物画。
1960年开始,国家提倡继承文化遗产,发扬传统艺术,寻找优秀的青年教师。当时的校领导便根据以上精神,通知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顾坤伯4位老先生各带一位青年教师。叶尚青作为4位青年教师之一,被学校安排跟随吴茀之先生学习。
1961年,由于另外3位青年教师情况有变,要重新调整师生关系。学校反复斟酌师从潘天寿者,经征求潘老的意见,最终决定推荐叶尚青。叶尚青回忆道:“当时潘老代表老师讲话,然后我代表学生讲话,就这样定下了师生关系。”潘老说:“我有义务培养学生教好书,把传统继承发扬下去。我的艺术成绩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应该毫无保留地为社会作贡献。”
当记者谈到最近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业内引起的轰动时,叶尚青颇为自豪,他说潘天寿的影响之大不是最近才有的,在他生前,就有一大批簇拥者。
一方面是潘老以浙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身份做了很多实事,为我国的美术事业,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潘天寿作为一位绘画大家,在学术上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叶尚青认为,潘老的中国画创作是十分全面的,正如他的《听天阁画坛随笔》中所录:“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四全者,诗、书、画、印章是也。”此外,潘天寿还提出中国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科进行教学。这是影响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的重大举措。
当问到“潘天寿最重要的绘画成就”时,叶尚青毫不犹豫地说是“创新”。他认为,潘天寿艺术之树长青,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原因之一是其创新精神。“他(潘天寿)在 创新 与 守旧 中选择了前者,他画面的构图、笔墨表现、形象表现以及意境呈现都是与古人不同的。他的画有着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个人风格,哪怕不落款也能一眼看出。这是成为大师的必备因素之一。”
除了艺术创作,叶尚青对潘老为中国绘画史所作的巨大贡献也十分敬佩。例如潘天寿著作《中国绘画史》就是在当时传统文化受外来文化冲击,其生存价值受到怀疑之时所作。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深远。
专心刻苦是习画的秘诀
“潘老一生都非常严谨、勤奋刻苦。”叶尚青认为潘天寿先生一心一意的做事态度对他书画创作和日常生活的影响都非常大。因此,在最初学习花鸟画时,叶尚青也不曾偷懒,而是按部就班地从梅、兰、竹、菊开始学习基本功。
“在我的印象中,潘老没有停止过练习书法,哪怕到晚年也保持这样的习惯。那时候他的书作都是一摞摞地堆在家里。大家都知道他的画不好求,就转而去求书法。”叶尚青还记得潘老曾经教导过要练好书法。“书法练不好,画是画不好的。”叶尚青将这些话铭记于心。叶尚青现在88岁高龄还对自己严要求,勤练习,不仅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坚持诗、书、画、印的全面学习,更临习不辍,始终不渝。这都是多年在潘天寿先生身边耳濡目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