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博物馆门庭冷落 许多相关文物被束之高阁

2017-09-26 11:36:22         来源:新浪 |0   

首博、国博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岐黄文化的荟萃之地,有同仁堂博物馆、御生堂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等等,然而这些博物馆每年的观众流量加起来不超过10万人次,影响力很小。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打开东方文化窗口的钥匙,不论是让世人了解中国文化,还是传播中医药理念,建立文化地标式的中医药博物馆,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不见中医药主题展览

“首都博物馆(微博)、国家博物馆(微博)有关中医药的文物很多,但这些博物馆并不开设中医药主题的展览,好多中医药文物放在库里束之高阁,这其实是文物资源的浪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卢颖向记者表示。

卢颖向记者讲述,9月14日开幕的第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的展台吸引了很多儿童,他们对中医药的谜语竞猜是那么感兴趣。 "猪八戒照镜子"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二丑",中药名叫"牵牛子"。"三八节的前一天"谜底是中药"三七"。尽管小孩子猜不对谜语,但他们对中药还是有浓厚的兴趣。”

“第二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是北京市科协办的,学校很支持我们面向社会做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我们还有一些品牌活动,例如每年5月份的全校中药辨识大赛、博物馆文化周等,还有药食同源的展览。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展览是有需求的,但是拥有丰富展品资源的首博、国博却没有中医药主题展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文物数量少 门票收入微乎其微

“北京确实缺乏一个文化地标级别的中医药博物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物馆在全国的中医药博物馆来说是非常系统、专业的,但如果升级为文化地标级别的博物馆,确实困难重重。”卢颖表示。

据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亦称“逸夫科学馆”)创建于1990年,总建筑面积3160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建筑。博物馆分为中药标本和中国医学史两部分,中药标本展厅面积700平方米,中国医学史展厅面积800平方米。“这个博物馆是配合学生教学工作建设的。我们周六对外开放,每年有1.5万人次参观,培训学生进行义务讲解。”卢颖向记者表示。

展厅共有1000多件文物,每年的经营成本有10多万元,文物来源是社会征集、民众捐赠还有文物交易。“我们博物馆的文物不多,我非常希望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展览中,首博和国博能在中医药文物展品方面给予我们支援,让更多的人更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医药文化。”

“我们作为高校的博物馆,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还是很高的,两个博士、两个硕士、两个本科,但我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评价系统,我们的考核和高校老师不一样,和文博系统也不一样,这多少影响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卢颖显得很无奈,“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应该建制,参与规范的职称系统评定。教育部对高校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应制定相应的条例。”

谈到博物馆运营,卢颖表示,“目前博物馆门票是10元,学生5元。”高校的博物馆大多是不能独立运营的,“我们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没有经营权,博物馆做展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出钱,除了门票没有其他收入,门票收入也是微乎其微。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在校园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了,如果建在校园外边,那参观的人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