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谭作与郑作,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画面传达出来的气势
2018-01-19 22:40:10 来源:中国文物网|0
青州博物馆馆藏一幅清谭云龙墨竹图轴。纸本,花鸟画,水墨画法,高170、宽96厘米。用疏朗的笔墨绘出竹丛、假山和兰蕙。画幅右上题跋:“兰竹石头各一家,不曾水乳乱枒槎,板桥居士聊安点,奠定高卑总不差。”落款为:“戊午(1798)夏五月摹板桥老人笔意。子犹,谭云龙。”钤“谭云龙”、“沐霖”印。
对比观察谭作与郑作,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画面传达出来的气势。板桥的竹石图表现出一种洒脱刚正的逼人气势,显示出一种无形而又无尽的张力,孤高清凛之气跃然纸上,仔细观摩,极富艺术感染力。相较之下,谭作气势上的不足一览无遗,既乏先声夺人的霸气,又无耐人寻味的深蕴,如同观人,美则美矣,气质不足。
先观竹。郑竹笔力瘦劲,竹干挺拔孤直,自有一种刚正之气。竹叶多而不乱,节奏感强,顿挫分明,井然有序。新枝虽细但极富弹性。相形之下,谭竹略显疲软,竹叶略大而竹干太细,比例失当,竹叶繁乱,层次不够清晰,有堆砌之感,点叶笔力不够,柔弱、呆板,灵气不足。
次观石。郑氏笔下假山立多卧少,多以中锋勾勒轮廓,显示出一种桀骜孤高、绝世而独立的姿态。笔法干净利落,皴擦得宜。而谭作中的假山用侧锋,气势减弱,用墨蘸水过多,笔锋柔弱,略显拖沓,假山不见棱角,毫无嶙峋孤傲之美。
再观兰。板桥笔下的兰肆意张扬,笔致超凡脱俗,笔法虚实相间,意境空灵。谭作中兰的绘制有潦草应付之感,行笔拘谨,浓淡处理不甚得当,缺少自然洒脱的风韵。
最后观题跋。板桥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以其独特的六分半书而知名,其字夸张,糅合真草隶篆各体,肥瘦大小各不同,偃仰欹斜任狂放,呈奇异狂怪之态,有“乱石铺街”、“金线穿钱”之誉,极难模仿。题跋处也是众多仿者露怯之处。观谭作题跋,笔力偏弱,有点过于模仿六分半书的顿挫抑扬,太过拘谨,缺乏一气呵成的长虹贯日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