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使徒们的表情和动作,达·芬奇画了大量的素描
2018-01-08 21:56:08 来源:文摘报|0
是耶稣预言背叛还是耶稣分饼?晚餐场景的选择是创作《最后的晚餐》时首先要决定的问题。从1977年至1999年修复的结果来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是张着口的。也就是说,这幅作品描绘了耶稣向使徒们预言背叛的瞬间。
画家采用远近法统一了长方形的巨型画面,形成了具有纵深感的室内场景。这幅作品原本被画在宽阔的修道院食堂的墙上,但从特定的位置(修道院院长的座位)看去,现实中的食堂与画面里的房间仿佛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坐在食堂里的人有如身临其境地参加了“最后的晚餐”,亲耳听见耶稣预言背叛的声音。
此外,为了表现画面的纵深感,定下远近法的线条所集中的消失点,画家在耶稣右脸的太阳穴处打了一个钉孔。如此一来,朝向画面中央耶稣方向的空间整体被收缩,观赏者的目光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了耶稣的脸上。
在这幅画中,通常用以表现耶稣和众使徒神圣性的光环并未出现。然而,明亮的光线从耶稣身后围绕着他的窗户中照射进来,取代了光环或后背光的效果。窗户上方墙上的弦月窗则起到了进一步强化的效果,使画面中的耶稣格外显眼。
包括犹大在内的十二使徒全员都位于与画面平行的桌子的同一侧,分别围坐在耶稣的左右。画家将使徒们分为三人一组,每组人像占据均等的画面空间。整个画面因此呈现出以耶稣为对称轴的左右对称的均衡构图。
尽管如此,在略微俯首,正要预言背叛的耶稣的四周,达·芬奇通过各式各样的表情和动作,形象地呈现出现场使徒们的震惊与躁动。相对于身着传统红蓝服饰,左右手展开,形成沉静而稳定的三角构图的耶稣,使徒们的反应各不相同。这动与静的对比不仅表现于外在动作,也表现出耶稣内心的平静与使徒们内心的躁动。
为了研究使徒们的表情和动作,达·芬奇画了大量的素描。在基于这些素描分别画出十二使徒的同时,画家更进一步通过使徒们的视线和手部的动作将观赏者的目光引向耶稣,构图相当精妙。特别在犹大的处理上,画家让他摆出一边注视着耶稣,一边后仰远离的姿势,并且唯有他一人的脸浸没在阴影中,非常自然地与其他使徒区别开来。
再一次仔细地端详《最后的晚餐》,可以发现靠近耶稣左右的使徒群组的动作幅度较小,而离耶稣较远的群组动作幅度要更大一些。这就如同往平静的池水中投下石头时,水面上泛起的波纹一般,离中心越近越小,越远则依次扩大。
耶稣预言背叛的话语正像投入池水的石头,冲击着每一位使徒,而画家描绘的正是这股冲击扩张的情形。换句话说,画家展现出了人眼不能看见的话语带来的震撼与强度,画出了耶稣具有冲击性的“话语的力量”。
同时,人物的动势又在以耶稣为中心的古典均衡构图中形成秩序,达到高度的统一。支配整个场面的还是耶稣,这幅画并非单纯是《圣经·新约》故事的图解,而是展现了作为故事中心人物的耶稣的内心。
在使徒们激动混乱的情感和躁动之外,整个画面萌生出一种静寂之感。这份静寂,不正是为救赎世人罪孽而牺牲,甘心明日被钉十字架处死的耶稣内心的写照吗?耶稣爱世人的心在此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