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以“道”和“德”为主体,也可说是一种“道德”文化

2017-11-20 17:20:01         来源:美术报|0   

 

陈迪和 秋晴 136×68cm

古人云“画以载道”“无德不成画”“作画先做人”。其实绘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建立在工具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主要以物象及人类个性的表现为目的,为物质性绘画,属于一种生活技艺或工具;一类建立在某种思想理念的基础上,主要是对某种观念的探索和表达,为精神性绘画,存在于文化的范畴内。如中国的文字和书法。中国画师法自然,法无定法,并非存在于技艺之中,而同中国的汉字和书法一样,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中国画虽然是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但更多是一种文化和修养。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以“道”和“德”为主体,也可说是一种“道德”文化。“道”的最简单解释就是规律,“德”是“道”的体现,也就是按规律办事。“道”和“德”在一起成为“道德”,是我们传统的方法论,即一切从根本出发,是人类社会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人类社会的思想行为准则。有人说法律才是社会的准则,其实法律也是“道德”的一种,只不过是人为强制性的。“道德”作为文化,作为“做人”的标准,从精神上规范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能有效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规范社会秩序,从而确保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华民族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这种“道德”文化伟大的有力证明。

历史以来,有一个最大的理叫“天理”,有一个最大的使命叫“天命”,这“天意”“天理”“天命”都属于“天道”。这里的“天”即为至高无上,最简单解释就是“自然”,“天道”即为自然规律。“天意”无违,“天命”难违,“天理”不可违,违则遭报。也就是说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与物,都将会遭到惩罚。古代帝王下诏叫“奉天承运”,世间善举叫“替天行道”,生活中人们最直接的用语是“知道不知道”,这些属于“人道”,即循乎自然,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是为“德”,亦为“做人”。也就是说“道”分为“天道”和“人道”,“道”和“德”合一为“道德”,“人道”合于“天道,即“天人合一”。只有人类的一切思想行为能与自然统一,才能让社会同自然一起而永恒。

“天道”作为自然规律,直接表现是自然律令,按传统分为定律和常律。定律是一切事物都无法逃脱的规律。如有生就有死。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由定律规范了秩序,一切事物都由定律来控制,无一可逃可免可违。常律是指不同的事物以及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各自不同的规律。也就是说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规律,而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事物也有各自不同的规律。

“人道”即为人之道,其直接表现是“做人”的思想、法则和行为。“人道”一般分为“心道”和“身道”两种。“心道”即“心悟”“心觉”和“心修”,指人从内心对一切事物的了悟、明解和融合,达到心与自然的统一。其文化表现形式有多种,如中国的汉字、诗文、书法、绘画、琴、棋、印,以及中医和武术等。“身道”即“行道”或“循道”,身体力行,是“德”的具体行为表现。指按规律办事的具体意向、方法和行为。

“道”亦是“真善美”的化身。“真”是事物的本原,是“道”的本身;“善”和“美”则为“德”,是一切顺应规律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中华文化以“道德”为核心,“真善美”是其致力的追求。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是一门“道”和“德”的艺术,秉承了中华文化的全部精神和特性。

中国画是一种规律性绘画。“画以载道”是中国画的本质,“道”是“规律”,也就是说中国画是一种规律性绘画。规律性绘画就是以自然规律为法则,以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规律为表现形式的绘画。其主要表现特点是求真性、分类性和归纳性。

求真性,“真”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核心,求真就是对一切事物本质的致力追求,也就是致力于对一切事物各种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求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画从来不着力于物象表面形态的模仿,即不拘泥物象在人眼中的摸样,而是归纳出物象的外形特征以及内在的性质特点,采用最简单的毛笔点线结构形式,按规律进行勾勒和描绘。如山按脊走线,水按波走线,木按枝节,花草叶蒲按筋脉,人按形骨,衣按纹褶,一般物体按边角等等。以线定形是中国画的基本方法,如十八描。力求表现的是物象内在的气质和精神,要形似更要神似,即“以形写神”,也就是“写意”精神。神和意都是指事物的内在本质。中国画既要把握物象的外部结构规律,还要把握物象的内在规律,因此,中国画是一门正宗的“真”学。

分类性,中国画是一门分类学,中国传统文化是求真文化,也是规律文化。规律存在于意识形态中,不可能实验得来,只能通过心悟的形式,以统计、分类、归纳和总结等各种方法得来。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最为庞大而复杂的分类学。如天分宇宙日月星;地分东南西北中或山海湖漠原;历法分年月日时辰和春夏秋冬24节气等等,对应的都是万物变化之规律。《周易》则是世间最为奥妙的分类学之一,按八卦的变化形式,应对万物的变化,把万事万物按无数变化的因素进行分类,以找到一切事物之规律。中国画亦如此,一是对一切事物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二是对与之对应的各种笔墨形态或方式方法进行分类。对单一事物都采取递进式分类方法,直到事物的每一个精微的方面,以达到对事物全面彻底的把握。如画梅花,先分干枝老幼嫩,再按出枝形态分左中右上下正斜,再按时令分风晴雨雪早中晚冬春,再按花形分开、半开、初开、蕾,再按花向分正、仰、俯、左侧、右侧、背,再按花向程度分一、三、五、七、九分等。与之对应的是各种形态下梅花外形特点和内在特征结合而成的笔墨形态或绘画方式方法的分类。绘画时就像中医对症抓药一样,考虑的只是钱和两的问题,这就是“胸有成竹”的来由。因此中国画是一门精深的分类学。

归纳性,中国画是一门归纳学。统计分类与总结归纳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特性。中国画的归纳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各类自然物象形态特点的归纳,二是对各类物象的内在规律的归纳,三是根据自然物象的形态特点和内在规律归纳成对应的笔墨形态。前两个归纳在心里完成,后一个归纳在画面上完成。归纳既是一种知识和经验,更是一种修养和智慧。正因如此,中国画是唯一拥有画谱的绘画,如《三希堂画宝》《芥子园画谱》等。画谱中都是各类物象对应的笔墨形态及技法。如画各类山体的笔墨形态有斧劈皴、披麻皴、乱麻皴、雨点皴、钉头皴等;画树有勾叶法和点叶法,点叶有个字点、竹字点、众字点、菊花点、梅花点、胡椒点等多种符号形态,加以中侧顺逆等用笔形态和枯湿浓淡粗细虚实等用墨形态,则有数以无计的点叶笔墨形态,对应的是各类树木在各种条件下的规律形态。画谱中的各类物象的笔墨形态只是一个基本归纳,落实到绘画时则有一个画家个性归纳,从而形成画家个性面貌。中国画的归纳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纷繁的事,需要十分的心修和智慧,面对世间万物,人的一生难穷其一,只能依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和积累,也是人类智慧的积累。所以中国画是“先习故人,再习自然”。那些离开了规律性的归纳而随意妄造或照物宣科的笔墨形态都不是中国画的本质。

中国画是以定律为基础的绘画。中国画法无定法,而师法自然,其核心是“道法自然”。自然由定律控制,因此中国画是一种建立在定律基础之上的绘画形式,即由定律决定了其基本性质和特点。也就是说中国画是学习自然,按照自然的法则来组建自己的世界。自然中定律很多,通过归纳,决定和影响中国画的主要有如下九大定律:

守一定律:守一定律有两层意思,一是一切事物都是阴与阳或性与相的统一,即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二是性永恒,相变异生灭,所以性是事物的本原是第一位的。因此中国画永远是形与神的统一,要求“形神兼备”。中国画永远是有形的艺术,但生于形,而不拘于形,精神是第一位的,要求“以形写神”。这里要说明的是,守一定律讲的是世界观,也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

二元定律:二元定律是指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之中。也就是说世界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反两面的,世界是二元的。二元定律讲的是世界的存在形式,包含有矛盾的对立统一定律,是世界最早的哲学世观。因此中国画永远都是一个二元世界,是一个对立和统一的世界。中国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整体还是局部,立意还是技法,无不讲究的都是形与神、情与景、动与静、笔与墨、黑与白、点与线、线与面、粗与细、长与短、疏与密、浓与淡、枯与湿、曲与直……等等的两个方面。中国画的一切笔墨形态都是在某两个方面之间的转换变化形态。

玄三定律:“三”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数字,于自然中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三足鼎立、事不过三,物质由三个形态构成等等。古人说天地为二,人为三;《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都是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形式,即从量变到质变,“三”代表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就是玄三定律。亦同于三七定律。其实一切事物都在始与终或生与死的二元世界里,整个发展过程一般都有两次量到质的飞跃,一次走向成熟一次走向消亡。玄三定律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十分广泛,在中国画中同样是方方面面,“三”是中国画的构图法,即三角形构图,Z和S构图则为多个三角形;“三”是中国画的物象定形法,即中国画的所有物象都是三面定形;“三”是中国画的笔墨基数原理,即画山石树木花草叶苔等等都以三数为起; “三”是中国画中各个方面都无法逃避的数字。

四空定律:“空”是佛教的核心,“四大皆空”指的是物质世界“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元素皆为虚无。即“相刹那变异,生灭相续”。其实一切事物都存在于“色、气、形、时”四度空间里,色是相色,气是气象,形是空间,时是时间,而这四个方面都是变化的,稍纵即逝。四空定律是宇宙变化定律,是世界的本质和基本定律,即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和变化的,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切事物都只是那一颗颗晶莹的水滴,瞬间荡然无存而悄然而去,留下的只是内在精神的痕迹。中国画就是一种以变应变,把握精神,运用规律,实现自我的艺术。我们的祖先归纳出世间万物形态结构规律,即点、横、竖、撇、捺、提、折、圆弯勾、折弯勾等九个基本点线形式,作为笔划结构组建成了汉字,把汉字的笔划形态和运笔形态相结合按规律进行变化,就有了书法,把书法的点线形态和人性相结合按规律进一步变化,用以描绘世间万物形态,就有了中国画。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就是变化,使用工具都是特制的,毛笔、墨、宣纸等共同特性就是变化;绘画技法是变化的,叫法无定法而师法自然;笔墨形态是变化的,尽在枯湿、浓淡、曲直、粗细、虚实等等之间;画面结构形态是变化的,在似与不似之间。反正中国画的一点一墨都是变化的,变化是真谛也是追求。

五行定律:“五行”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世界观,是一种对世间万物关系的认知。五行定律是宇宙万物关系定律,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都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立于群体之外,一切个体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五行定律在中国古代的各类学科中,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都十分广泛。在中国画中,五行定律既是一个基本法则,又是具体的方式方法。中国画的笔、墨、水、色、纸等五大元素就是相生相克的;中国画的物象关系皆为笔墨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相生相克关系;画面点线结构要求是散而聚分而合,相交不相接;画面处理方法是异则生同则克,如以淡破浓、以浓破淡、以线破面、以面破点、以色破墨、以墨破色、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等等。

六合定律:“六合”古称天地四方,意为天下一统。古人根据太极阴阳把天下万物按各方因素分为十二类成为地支,再配以十天干以及五行等因素更进一步细化分类而具体化,用以解释天下之因原。六合定律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决定和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实现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走向成功,就需要各方面因素达到相合相利和谐统一。六合代表多方面因素的统一,是事物成功的条件。在中国画中,前人总结了许多影响中国画的因素,如“六长”、“六法”“六要”、“六气”、“六远”、“六彩”等等,都是希望从各个方面因素来把握画面和谐统一。一幅好画往往需要各方面的完美结合,如点线、色墨、情景、动静、形意、气韵等等。

因果定律:整个世界都是由规律控制的,一切事物都在按规律运行,每一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存在肯定都取决于前面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存在。因果定律在中华文化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中国画中既是遵守的法则,又是十分注意的事项。中国画是规律性绘画,每一笔的取向就决定了后一笔的走势,画面绝不会存在无缘无故的笔墨。如中国画的物象关系,不按视觉透视关系处理,而按笔墨关系处理,笔墨关系是相互对比的关系,也就是一种因果关系,以浓呈淡,以淡呈浓,以实呈虚,以虚呈实等等,每一笔都是前一笔的果,又是后一笔的因。中国画的整个画面都是因果相接的。

和中定律:“和”是中华社会的精神追求,也是宇宙之规律,一切事物都在定律的规划下按各自规律有序的运行,达到对立中的统一,这就是“和”。天地之间气为和水为中,气立高岸,能平世间沟壑,得天地之灵;水立低处,能聚万物之势,得天地之恒。和中定律则是事物的运动定律,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既是纵向又是横向的,是波状起伏性的。也就是说事物的两个方面总是围绕一个中心来回转换而变化。和中定律是宇宙大定律,是一切事物的存在状态,也是事物平衡定律,因为平衡、稳定、和谐、中庸等等都只能在运动中实现,涉及到事物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中国画中无论立意、构图、造景还是笔墨形态,都与和中定律有关。如Z形和S形构图法;线条以曲为美;中国画讲“写”,“写”就是一种运动性的笔法形式,中国画的一点一墨都要求是动态的;中国画讲布局,要疏密、黑白、高低等等都错落有致,也就是整个画面都是动态的。

无为定律:“无为”是道家核心理论,谓“无为而无不为”。几千年来,是中华社会治理天下的重要学术思想。无为定律是事物的终始定律,指一切事物始于无,终于有,而归于无。同时,无为定律又是中国传统的辩证法,即无中则有,有中则无,无为则有,有为则无,故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虚无中一切都存在,存在中一切都虚无,无为则一切存在,有为则一切虚无,因此该为则为,不该为则不为。人类只能利用规律,无法改变规律,无为定律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法则,中国画的点线结构或线描法就是取其规律而弃其面面俱全;中国画讲留白,少有满构图;中国画讲透气,虚实相间;中国画用笔总是“意到笔不到”或“笔断意连”;画面布局“密不透风,疏能跑马”等等。

中国画是“人道”的综合体现。中国画更多是一种“心修”和“心觉”,属于“心道”,是一种“人学”和“心学”。其主要表现是中国画的养智、齐物、怡情、明理、崇上等多个方面。

中国画是养智的。中国画讲“写真”,“写真”即“求真”,“真”是事物的本原和本质,也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在自然面前一切事物都只是一个时间概念,留下的只有内在规律的印记。中国画讲“写意”,“意”是“心”与“音”的统一,是事物外在形态和内在本质的统一。既要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又要把握事物外在形态特征,更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则需要一个广阔的心胸和超越的视野,要跳出事物之外来解决问题,也就是智慧。中国画就是一个智者,总是站在时间和空间之外,用“道”的眼光俯视着世间的一切,追求的是所有事物的本来,是智慧的集结。

中国画是齐物的。“齐物”是让世界万物一样的成长,这是宇宙的仁爱,也是宇宙的法则。中国画讲“写神”,“神”是“精神”和“意识”,中国画视世间万物跟人一样都是有意识的、有精神和灵魂的。中国画追求的是事物内在的表达,无论是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力求其气、其势即其内在的精神。中国画讲“写生”,“生”是“生动”“生气”“生态”“生活”“生命”,中国画视万物为生灵,画面中要求每一笔一墨一景一物都是充满活力的生命。如画竹叶都是一笔横舟,二笔燕尾,三笔飞雁,四笔落鸿等等,笔笔生活灵动。中国画讲“写形”,“形”是“形象”“形态”“形状”“形体”,是一切事物存在之所在。中国画永远是有“形”绘画,画面上的每一点一墨都会在宣纸中留下痕迹,这是对一切事物生命体的敬重。所以中国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类自己,是有形态、有灵魂、有活力的生命象征,是自然的齐物之道。

中国画是怡情的。“情”是情感,是人间永恒的主题。世间万物都是因为各自的使命而存在,中国画也是围绕着情感来展开的,中国画视万物为生灵,就是寄情于万物,借物抒情;中国画“写景”,情景相融;中国画“写趣”,情趣相生;中国画明理,情理相通;中国画天人合一,每一点一墨都依情而发,情感是中国画的核心主题。

中国画是明理的。中国画是规律绘画,既以规律为基本法则,又以规律为表现内容。规律既是自然之理,又是社会之理,更是为人之理,因此中国画并不是以描绘物象为第一目的,而是通过物象描绘形式来表达自然之道,也就是通过一笔一墨来讲述天下万物之理的。明理是为德,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无德不成画”了。中国画的一点一线都是按道而生秉理而行,中国画视天下为苍生,既画千山万水,也画一草一木,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中国画视万物为一体,一切相辅相成,如画树一棵取势,两棵相靠,三棵相抱,四棵五棵种类相间,穿插而成;中国画视宇宙为和,点线按韵而行,依气相接,顺势相承,万物各得其所又相依相衬,如山水画中石有大小,峰有高低,岭有陡缓,山有阴阳,木有春秋,水有缓急,路有出入,林有疏密,景有深远,物有动静等等。这些都是自然法则,也是为人之理念。

中国画是崇上的。“崇上”就是“唯美”,“美”是中华文化中最为深奥之词,也是中华文化致力的追求。一切事物都是按规律运行的,按规律办事即为“德”,但人类只是利用规律以实现自我,不是所有规律都要遵循的,而是许多的规律需要规避的。自然中的规律非常多,有的规律引领事物走向成功,是积极向上的,这就是“美”,是人类的追求;有的规律引领事物走向消亡,是消极的,这就是“止”,即必须规避。遵循规律和规避规律都是“德”的体现,对“美”的致力追求,同时尽力规避消极的,这就是“崇上”。中国画是讲品论格的,自古就有“三品”、“九品”、“二十四品”等品位之分,如神、妙、能三品。也有“四格”、“八格”之论。题材上亦有“四君子”、“六友”等。同时中国画历来都有禁忌和规避的,如“三病”、“六气”、“十二忌”等。这些都是从艺、从道、从德等多方面进行划分的,有忌有止、有追求、有褒扬,中国画是积极的、向上的和化心的。所以历来有“画品即人品”之说,一幅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品位和做人的水准。

中国画就是这样至真、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智、至美和至圣,既是技与艺的结合,更是道与德的结合,是道的艺术,德的艺术,更是人之为人的艺术,也是洗心的艺术。文以载道,画以载道,中华文化要求按“道”的方式行走,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而走向永恒,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承,是世界艺术瑰宝,更是珍贵的人类精神财富,中国画的健康发展,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保证。

关键词: 无德 古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