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陈年茅台酒辨伪(图)
2017-09-30 14:16:19 来源:|0
低仿品
臆造品
高仿品
江苏淮安 赵晨
目前所见茅台酒作伪手法,一是新仿,完完全全的假货,包括数年前留存至今的仿品在内。二是旧仿旧,如选择一定年份的茅台酒瓶重新封装。再如,对同一时期的产品进行商标更换,如“飞天”换“葵花”。旧仿旧是最为可怕的,也是对收藏市场冲击力最大、杀伤力最强,且造成影响最恶劣的,影响了茅台酒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
有经验的藏家在看到一瓶茅台酒的时候,脑海中会瞬间涌现与这瓶酒相关的历史信息、生产背景及其应有的特征等,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就可以准确判断出眼前这瓶茅台酒的真伪。就像我第一次看到恒兴酒厂生产的“赖茅”时,虽然是第一次看到,但是我以前从相关资料中掌握了它的特点,眼前便立即浮现出一连串关于新中国成立前“赖茅”酒的特性和特征:细长、不规则的褐釉瓶子,乃至“恒兴烧房”“赖永初”字样等等,再加上我的经验,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是也能够判定这瓶酒的真伪。
人生的经验很重要,就像我们打字用的键盘,有些键似乎看起来平时没用,但是有时候虽然只用那么一次,却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我在协助藏友鉴定1990年产正背标混贴的“五星”茅台酒时,所学习过的知识告诉我,在1990年12月,因为茅台酒厂“五星”背标用完而未能及时供应上,便临时使用了“飞天”茅台酒的中英文对照的背标,同时还在背标底部加贴了“贵州茅台酒认证书”的小标签,标签上写:“上记茅台酒为贵州茅台酒厂出品,特此证明”。并伴有公章缩略图。但是很多藏友不了解这件事,所以都认为是假货,也导致这个版本的茅台酒当时在收藏市场无人问津。所以,在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支撑的前提下,再通过实践便可以总结成为经验,并转化成财富。
第三种作伪方法是整器作伪,这是后人根据历史上某个时期出现过的某个批次的某种茅台酒,按照图片信息或者相关资料记载进行仿制的,它们有极强的仿造痕迹,有的还在外观作旧,以达到欺世牟利的目的。通常这是最容易分辨真伪的品种,因为鉴于生产工艺的差距,稍具备茅台酒基础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其中的蹊跷。
此外,茅台酒的整器作伪中,还会出现臆造之物,即根本没有生产过的产品。这种伪品相对较少。我曾经在重庆的一家烟酒店遇到过一次,这家烟酒店在柜台后面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茅台酒盒子,但没有一瓶是有酒的。老板解释道:“茅台酒价钱高,不敢放外面,如果你真想买,我这里有一瓶。”说着便从后面的小房间拿出一瓶“茅台酒”放到柜台上。我拿起仔细端详,老板在一旁说个不停,说这瓶酒是很久以前一个人卖给他的,说是“外国首脑特供”,价格不低。我看了之后哑口无言,这其实仅仅是一瓶瓶外形与茅台酒类似的酒,从包装到印刷纯粹是作假者的臆造之物。
鉴别茅台酒必须掌握其各个时期产的基本特征,从酒瓶的胎釉、造型等工艺,以及外贴的商标标签在各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另外还可以从所鉴定的茅台酒的外部特点入手辨伪,如分析背标文字内容和日期是否对应等。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一件“三大革命”茅台酒背标下方的生产日期是由红色标注,根据资料和经验判断,肯定是仿品,因为已知的茅台酒背标标签未有红色日期标注的。
鉴定20世纪50年代的土陶瓶茅台酒,首先应考虑其酒瓶的釉陶胎质,因为相比50年代以后,之前烧造的釉陶相对粗糙,且施釉并不均匀。早期茅台酒厂建立之时沿用的新中国成立前的酒瓶风格,由于是手工制作,生产设备落后,酒瓶的造型虽说都是圆柱形,远没有达到标准化,规格不一,有的上半截粗,下半截细,有的相反。另一方面,要看其瓶身的前后商标和封口标。在50年代茅台酒的收藏市场上出现最多的是空酒瓶重新罐装这一作假现象,这时就要注意封口,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破绽。
在茅台酒收藏界,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词叫“打孔”,这是针对“跑酒”的陈年茅台进行的一项增加酒水含量的作伪方式,因为同样年代的茅台酒,由于瓶内酒含量的不同价格相差数倍。作伪者不惜代价,购买价格在4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给玉器打孔的专业微型钻头,在瓶底选择一个比较隐蔽的位置进行打孔灌酒,稍微有点良知的作伪者还能灌点茅台酒进去,差点的直接就把自来水注入充酒。早些时候作伪者在打孔注酒后使用玻璃胶密封,然后作旧一下。现在多改用医院牙科修复蛀牙的“磷酸锌粘固剂”来作为密封剂,不容易分辨。
现在作伪者已经很少在瓶底做文章了,常见的打孔方式是在瓶身的某个部位,如利用标贴上某处的缺陷,或者直接掀起标贴进行打孔,以标贴作掩盖。还有的是在酒瓶顶盖的某处空隙下手,可以说做得“尽善尽美”。我们在鉴别的时候,就要多注意,多观察。我有一个朋友,也是业内专业的藏酒人士,他有一次收购到一瓶1958年的茅台酒,在仔细辨别这瓶茅台酒的真伪的同时,也在寻找瓶体是否被打孔注酒过。后来他看没有问题,确认无误后就付钱走人。回到家中,他的侄子看到这瓶酒便欣赏把玩起来,正在大家都沉浸在收藏的喜悦之中时,突然他的侄子说了一句:“怎么瓶底有个眼?”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的这位朋友连忙接过酒瓶翻个低朝天,果然看到一个洞眼,还不怎么隐蔽。他不无感叹道:“我以为没人在瓶底打孔了,还特地仔细、认真地看了全身,就没看瓶底,孔还就在瓶底了。”但也只能自认倒霉。所以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藏家也要戒骄戒躁,否则会带来错误的判断。通过这件事,我们了解到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一定要全面,轻率的经验判断,或者仅凭一点就迅速作出判断,在鉴定中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茅台酒换标是另一个最容易蒙混收藏者眼睛的造假方式,作伪者所使用的作伪材料全部是正宗的茅台酒“部件”,所以辨别起来非常困难。这种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人们对茅台酒收藏市场珍稀品种的存世量和价值的判断,收藏者应该针对这个问题认真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换标的手段很多,最难以辨别的是用“葵花”标贴换相当时期的“飞天”标贴。作伪者将“飞天”茅台酒的正面标贴用温水浸湿后撕下,然后用从空瓶上揭取下来的葵花正面标贴或者是买来的葵花标贴直接粘贴到“飞天”茅台酒上,这样就造出了一个以假乱真的“葵花茅台”。对此,可以准备一个高倍带光源放大镜。鉴定时,首先用手指甲轻抵正标边缘,然后再轻抵背标边缘,看粘贴的牢固程度是否相同。因为市场上出现过用胶水粘贴前标的情况,其边缘非常硬。即使是使用浆糊粘贴,由于所用浆糊的生产年代和品质不同,粘贴硬度上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再者,后贴上去的标贴是从其他酒瓶上揭下来的,细微的变动也会让其表面发生变化,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褶皱,这是不易避免的,只需用高倍放大镜顺着标贴上下左右看一下,就会一目了然。
还有一种换标作伪的是更换茅台酒瓶身背面的标贴,如用1983年后的背标更换“三大革命”的,用日期迟的换日期早的等等,但是鉴别方法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认真观察,还是能看出破绽的。有一次一位藏友请我鉴定一瓶“葵花”茅台酒,我一眼就看出是换标的“葵花”,因为仅正面标贴所粘贴的上下位置就存在问题,红色飘带已经不在“茅”字中部的位置。
随着茅台酒收藏市场的升温,很多不法商贩想着法子打老茅台酒的主意,他们到处收购有年份的茅台酒瓶子,然后进行灌装。这种作伪只能在瓶口上下功夫,破绽还是很容易看出的。我就遇到过一次,那是一瓶1971年产的黄釉陶瓶“五星”茅台酒,一眼就能看出那个作旧的木塞不是老的,上面还滴了估计是燃烧多次再回收利用的脏蜡,企图以此蒙混过关。茅台酒厂的生产设备在任何时期都可以说是当时国内较为先进的,毕竟是国有企业,包装材料都拥有非常好的质地。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塑料质地的瓶口封套,原厂的用火一烧,瞬间灰飞烟灭,只留下一丝烟灰的痕迹,而仿造的,因为材料大多为回收制作,用火烧只能带来满眼乌烟,要么就是烧成一团胶,留下一片劣质的颜色,难以清理。对于封口缺失、损坏的茅台酒藏品,无法判断性质的宁可放弃,一定要保持健康的收藏心态。
责编 有仪